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实用模板 >

我国大学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六十年(2)(1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0-19
导读: 这些年来,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开设数学建模、数学实验之所以生机勃勃、方兴未艾,是因为广大数学教师和干部认识到,它不仅是因为解决了几十年来数学教学理论脱离实际,使“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而且是启迪

这些年来,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开设数学建模、数学实验之所以生机勃勃、方兴未艾,是因为广大数学教师和干部认识到,它不仅是因为解决了几十年来数学教学理论脱离实际,使“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而且是启迪数学心灵的必胜之途。”正如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主任李大潜院士所指出的那样:“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它不应使学生仅仅生吞活剥地学到一些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而应使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掌握数学这门学科的精髓,自觉地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使数学成为他们手中得心应手的武器,终身受用不尽。”“数学建模及其竞赛活动打破了原有数学课程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局面,为数学和外部世界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打开了一条通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同学们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的实践,亲自参加了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尝试,亲自参加了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取得了在课堂里和书本上所无法获得宝贵经验和亲身感受,必能启迪他们的数学心灵,促使他们更好地应用数学、品味数学、理解数学和热爱数学,在知识能力及素质三方面迅速地成长。”

200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向教育部提出了“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学数学主干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试验”教改立项申请。2003年分别就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统计三门主干课中如何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于2005年结题。同年11月,在我国首届“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上李大潜院士作了“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大会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他从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看法和认识、我国过去数学教学暴露出的根本缺陷以及如何在数学课程的

教学中充分体现数学建模的精神,使数学建模的成果得到巩固的角度,向广大数学教师提出了开展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的改革研究。他还从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际情况进一步说明:一方面客观实际的需要是数学发展的根本原动力;另一方面,“并不是数学的所有发现或发明都是首先来自实践需要的推动,……,而且恐怕绝大多数的内容并非如此,但这些发现或发明不少在后来都被发现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型或应用。”因此,他强调将建模精神融入到主干课程的时候,“不应该采取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简单地在所有的概念或命题之前都机械地装上一个数学建模的实例,把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变成处处用不同的数学模型驱动的支离破碎的大杂烩。”有鉴于此,他还提出了在做这方面研究时应当在总体上把握的4个具体意见。(详见附录4)。

6. 文科高等数学课和作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数学文化课的开设是上世纪末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项新举措。1994年,北京大学张顺燕教授第一次为该校文、史、国际政治以及外语等专业组成的实验班开设了高等数学课,并编写了名为《数学的思想、方法与应用》教材,该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于199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后,很多院校也陆续为文科类专业的学生作为必修的通识课程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编写了不少文科用的高等数学教材。为什么要为从表面上看似乎与数学无关的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开设数学类课程呢?至少有两方面的原由:第一,在20世纪,数学的应用已经从自然科学扩展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数学与自然科学之外的其他领域的联系也日益加深。大量的例子表明数学与文学、语言学、史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和重要的应用。199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2000年是世界数学年”,里约热内卢宣言指出:“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是理解数学及其发展的一把主要钥匙。”世界需要这把钥匙,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个人都需要这把钥匙。第二,数学教育不仅是教给人如何去应用数学知识,而且是教给人以科学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塑造人的科学世界观,提高人的科学素养。数学的思想、精神、观点、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不论从事什么工作,从数学课程的学习中获得的数学素养,数学的的思维方法和认识问题,研究问题的着眼点等可以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在工作实践中终身受益。2003年,教指委曾组织过专门的研讨会,认为开设文科类数学课程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对该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讨,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2001年,南开大学顾沛教授在南开大学开设了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类型的选修课“数学文化”,该课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并于2008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数学文化》教材。与文科类专业类数学课教材不同,该书从数学问题、数学典故、数学观点三个角度展开,以较浅显的知识为载体讲授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理性精神,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此同时,不少院校采用不同的方式开设了同类课程,也编写出版了一些教材。数学文化课的开设,受到了高教司等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也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由于该课是文化素养教育的一部分,如何开好这门课,也需要在教改实践中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方法,研究它与文科数学课的关系。

7.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2004年底召开的教育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和教高[2005]1号文件精神,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及有关高校共同设立了“大学数学课

…… 此处隐藏:59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我国大学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六十年(2)(1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52144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