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求职职场 >

劳动法学考试小抄带案例分析(11)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5
导读: 事,打架斗殴,影响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的;3)玩忽职守,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或者违章指挥,造成事故,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4)工作不负责任,经常生产废品,损坏设备工具,浪费原材料

事,打架斗殴,影响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的;3)玩忽职守,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或者违章指挥,造成事故,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4)工作不负责任,经常生产废品,损坏设备工具,浪费原材料、能源,造成经济

损失的等等。

102、我国对职工进行处罚有哪些种类?

答: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我国对职工的处罚采取行政处分、经济处罚和刑事制裁三种形式。 1)行政处分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对职工给予行政处分有严格的

审批时限规定,同时应当允许受处分的职工申辩,并将处分决定用书面形式通知职工本人,记入档案,受处分的职工不服,可以依法申诉。 2)经济处罚是指企业行政对违反劳动纪律的职工给予经济方面的制裁,强制违反劳动纪律的职工负一定的经济责任,以示惩戒。经济处罚的种类有罚款、停发工资和降级三种。

3)刑事制裁是指职工违反劳动纪律情节严重,使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

遭受重大损失,构成了犯罪,或企业行政领导滥用职权,利用处分职工进行打击报复或者对应受到处分的职工进行包庇的人员,构成了犯罪,应追究其刑事责任,由司法部门依法给予一定的刑事处罚。 论述题

1、论述劳动法中劳动中的特征。 答:劳动法中的劳动,并不是指一切劳动,有以下特征:1、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杂争取与实现劳动全过程中的劳动。如劳动就业法律保障是劳动法的重要内容;2、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3、劳动法上的劳动带有劳雇关系(或劳雇关系的劳动,区别于单个的家务劳动)。

2、试述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答: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即劳动法的效力范围。一般意义上的劳动法的效力范围,是指劳动法在空间、时间、对人的效力范围。

1、劳动法的空间适用范围即劳动法的地域适用范围,劳动法的地域适用范围,直接与不同立法权限制定颁布的法律相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等统一适用与全国;地方性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规适用于其管辖

区内,但不得与全国性法规相冲突;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法规只适用于民族自治地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只适用于特别行政区。

2、劳动法的时间适用范围即时间上的效力。劳动法在时间上的生效和失效时间,即劳动法的时间效力,在颁布时采取两种方式规定。一种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另一种方式规定是公布后并不立即生效,而是规定一个实施的时间,自实施开始时间时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公布,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法的失效时间也有两中情况,一种是法律本身规定终止生效或某些特定条件出现时自然生效;另一种情况是颁布新的法规后而原有法规失效。 3、劳动法在对人的适用范围。对人

的适用范围,即劳动法对哪些人发动法体系。

生效力。各项劳动法规,是采取正答:劳动法体系,是指构成劳动法面列举方式规定对哪些人发生效律部门中不可缺少的相互间有内在力,还是采取排除方式规定不适用联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整体。这一哪些人,都明确规定了对人的适用概念强调构成劳动法体系应是内容范围。

完整的,各种劳动法律制度;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是3、试述劳动关系的特征。 基于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体系和答:1、劳动关系是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理发规划体系和劳动法学体系发生的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动能力,是不同的,劳动立法规划体系是在

包括体力劳动能力和智力劳动能一定时期之内的劳动立法计划,它力,劳动使用者提供劳动过程所需与完整而系统的劳动法体系结构是要的生产条件和工作条件,双方在不同的。劳动法体系应根据各项劳直接的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动法律关系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2、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系:劳动管理法(劳动管理机构设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或用置及其职权、劳动就业法)、劳动关人单位)。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各系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自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劳动者提工会的法律保障、劳动标准法(工供劳动能力,要求获得相应的报酬资法、工时休假法、职业安全卫生和工作条件;经营者为获得经济利法、女工未成年工特殊保障法、职益,将要求包括降低人工成本的经业训练与职业资格标准法、员工奖济利益。

惩规则法)、社会保险法(生育保险3、劳动关系双方在维护各自经济利法、养老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工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伤保险法、疾病保险法、遗属津贴)、4、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和被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争议、集体

管理关系,即劳动关系建立后,劳合同争议)、劳动检查监督法。 动者要依法服从经营者的管理,遵守规章、制度。这种双方之间的从6、试述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属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特点。 准。

答:劳动法基本原则,指的是包含4、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中体现门。

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

答:劳动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以后,程的总的知道思想和根本准则,它由于国家对雇佣关系的干预,从传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 统民法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劳动的法律部门。其原因为: 法中所体现的原则、精神有许多,1、有特定的调整对象。劳动法主要要衡量一个所谓的原则是否成为劳调整的劳动关系,是其他法律部门动法的基本原则,需要一定的规格无法包容的。

和标准,这就是确立劳动法基本原2、劳动法有特定的主体,劳动法中则的标准。

的劳动者与劳动使用者之间的主体首先,劳动法基本原则应该具有一关系是劳动法的重要特点,双方均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劳动法基本有特定的主体资格。

原则是规范各种劳动劳动关系的共3、劳动法有独立的内容体系,劳动同的通则。

法内容包括了劳动就业、劳动合同其次,劳动法基本原则必须具有相与集体合同、工资保障、工时休假、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劳动法基本

职业安全卫生、社会保险、工会、原则的内容是由社会的经济制度、劳动争议处理等内容,劳动法完整文化传统所决定的。

而系统的内容体系也是其他法律部再次,劳动法基本原则必须具有全门所不能包容的。

面的覆盖性和高度的权威性。劳动5、根据各项劳动法律制度,试述劳

法基本原则必须能够覆盖劳动法所

15

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各项劳动法律制度,这是劳动法基本原则与劳

动法具体原则的区别。

7、试述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劳动法基本原则主要有: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

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规定被确立为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表明,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劳动,既是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又是履行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义务。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这一基本原则体现在我国《宪法》第二章的一系列规定中,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更是在第1条就明确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宗旨。在我国,要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应当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落实

宪法中的规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到全面、平等的保护。 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劳动法主体包括 …… 此处隐藏:232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劳动法学考试小抄带案例分析(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1859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