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学考试小抄带案例分析
1.劳动法:劳动法一词在我国可以作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狭义上理解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法律,即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上理解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其中除了包括上述的狭义劳动法中的法律规范之外,还包括其他各种规范性文件中有关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法律规范。
2.劳动:是指人们为创造社会财富所进行的有意识、有自由的活动。劳动对于人类具有特殊的作用,首先,劳动对于人类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最基本条件;第三,劳动也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 3、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即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 4、劳动法的调整的对象:是指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其中,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法调整的主要对象。 5.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各项法律制度的结构体系。包括就业促进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劳动争议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 6.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又称劳动法的效力范围,是指劳动法适用于什么地方、什么人和什么时间。它包括空间适用范围、对人的适用范围和时间适用范围。
7.劳动法的空间适用范围:是指劳动法适用的地方或范围。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8.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是指劳动法对哪些人发生效力。根据我国
订立劳动合同而形成劳动法律关系14.国际劳工组织:在巴黎和会上由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于与各国一致同意建立的由各国政9.劳动法的时间适用范围:是指劳府、雇主、工人代表参加的国际组动法生效和失效的时间。根据我国织,该组织于1919年6月正式宣告劳动法的规定,劳动法生效的时间成立,于1919年10月在华盛顿召为1995年1月1日。
开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国际劳工10.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劳动组织曾作为国际联盟的一个独立机法制度和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是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1946年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有密切成为与联合国建立联系的第一个专联系的其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贯门机构,是联合国专门负责劳动事穿和体现在劳动法律制度和法律规务、社会事务的机构。该组织的宗范之中。
旨在于促进充分就业和提高生活水11.劳工法规:从14世纪中叶到17平,促进劳资双方合作扩大社会会世纪未叶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保障措施,保护工人生活与健康,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其组织机构主要有国际劳工大会,的封建贵族为了加快资本主义生产理事会和国际劳工局,此外还设有关系的形式和发展,公开使用国家许多产业性、专门性、地区性的委暴力,颁布一系列血腥恐怖的劳动员会,中国是该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法规,把被剥削了土地的农民驱赶15.国际劳工工约和建议书:国际劳到资本家的工厂中做工,通过鞭打、动立法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国际劳
烙印、酷刑等手段强迫他们服从雇工组织立法原则以及《费城宣言》佣劳动制度所需的纪律,接受延长而制定的,公约一经会员国批准,时间、限制最高工资等苛刻的劳动就对批准国具有约束力,建议书对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言,劳工法规成员国没有约束力,只供各国在制“自始就是为了剥削工人,并且在定有关劳动法律时参考,公约和建进行中总是直接和工人居于敌对地议书提出的劳动立法标准,对成员位的关于工资雇佣劳动的立法”。 国制定或修改劳动立法产生明显推12.立法: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资动作用,成为劳动立法的重要参考本主义国家为巩固资本主义生产关依据,并对推动各国劳动立法趋向系而颁布的一系列有关调整劳动关协调起着积极作用。
系的法规,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16.法律关系:是指当事人依据法律《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认为是资规范而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产阶级工厂立法的开端,最初的"工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一种社会关厂立法"只适应于某类工厂某些工系,但不是所有社会关系都是法律人工作时间的限制,其后发展为不
关系,只有社会关系为法律规范所仅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工作确认和调整而形成权利义务关系,时间、女工童工、安全与卫生、社才成为法律关系。
会保险、职业培训等劳动关系的一17.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切方面,并且还包括工会、集体合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在实现社同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适用的主体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范围也比较广泛,并最终形成独立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的法律部分--劳动法。
律上的表现,是劳动关系为劳动法13.《学徒健康与道德法》:1802年律规范调整的结果。
英国议会通过的一部有关限制工作18.劳动法律关系要素:是指构成各时间长度的法律,该法律适用于纺种劳动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织工厂18岁以下的学徒,其内容为分,任何一种劳动法律关系都是由学徒的工作时间每日限制在12小时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法律关系并禁止学徒从事夜班活动,该法是内容和劳动法律关系客体三个基本资本主义国家第一部限制资本家剥要素构成的。
削、专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因19.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实现此这一法律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规范
1
即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其具有特定性,劳动法律关系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构成劳动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
20.劳动权利能力:是指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或能力。是劳动者作为劳动法律关系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之一。依照劳动法的规定,我国公民自16周岁起具有劳动权利能力,也就是说,公民自16周岁起即具有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
21.劳动行为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能力。是劳动者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之一。依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我国
公民自16周岁起具有劳动行为能力,只有同时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才能成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2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它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是联结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媒介,也是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
23.劳动权利:即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是指劳动法律规范确认的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和获得利益的可能性。具体表现为享有权利的主体有权依法作出一定行为和不作出一定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和不作出一定行为。
24.劳动义务:即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义务,是指负有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照法律规范,为满足权利主体的要求,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必要性。具体表现为义务主体依法作出一定行为和不作出一定行为,以保证权利主体的权利和利益得以实现。
25.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必须共同指向同一对象才能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因此,客体是构成劳动法律关系不可 …… 此处隐藏:279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求职职场]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练习题
- [求职职场]大型石油化工工业过程节能新技术
- [求职职场]2015-2020年中国箱纸板行业分析与投资
- [求职职场]NADEX-IWC5A点焊机故障代码
- [求职职场]英语阅读 非常有用
- [求职职场]鲁卫疾控发〔2012〕2号(联合,印发山东
- [求职职场]2014年莆田公务员行测技巧:数字推理的
- [求职职场]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高中数学课堂有效
- [求职职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 [求职职场]【王风范】微演说·职场演说三
- [求职职场]新时代国珍健康大课堂
- [求职职场]群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 [求职职场]施工现场消防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范本)-
- [求职职场]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完美版
- [求职职场]毕业设计总结与体会范文
- [求职职场]江南大学2018年上半年展示设计第1阶段
- [求职职场]景尚乡民兵参战支前保障方案
- [求职职场]【优质】2019年工会职工之家建设工作总
- [求职职场]数据库技术与应用—SQL Server 2008(第
- [求职职场]汽车变速箱构造与工作原理
- 首钢工业区工业遗产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研
- 第4课 《大学》节选
- 2016程序文件——检验检测结果发布程序
- 2011年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全解释__2011
-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
- 海外做市商制度的借鉴意义
-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 七年级下思想品德期末综合测试(二)
- 思政课部2013年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 电大国际公法任务3 0004
-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 中国轨道交通牵引变流器行业市场发展调
- 中泰证券#定期报告:坚守时代硬科技和
- 浅论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投资风险的
-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技术调研报
- 中国传统家具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 Broadcom数字电视芯片助海尔扩展高清电
- 新HSK4词汇练习 超全(五)
- 2013届高考数学单元考点复习12
- 雨霖铃精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