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说明书 >

城市经济发展与竞争的博弈分析(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8
导读: 1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形成了新的科技与经济关系格局。在全球化和新经济两大潮流推动下, 为适应全球竞争和国际合作向更高层次和更新形态发展, 提高资源优化

1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形成了新的科技与经济关系格局。在全球化和新经济两大潮流推动下, 为适应全球竞争和国际合作向更高层次和更新形态发展, 提高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增强城市竞争能力, 城市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大大增强, 形成了新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的局面将有所改变, 城市之间的合作博弈时代已经来临。城市之间的合作博弈产生城市联盟。各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在发达国家,以连绵城市群为特征的大都市化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流。如著名的有美国的三大城市连绵带(北部大西洋沿岸、五大湖南岸、加利福尼亚州)、英国的以伦敦为主的大伦敦城市区及日本的三大城市圈(东京、大阪、名古屋);在韩国也有以汉城为首的六大城市组成的大城市区。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初步形成了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合作,分别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后中央又提出包括福建、 江西、 湖南、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广东以及南沙、前海、横琴“金三角”的破茧而出,珠三角与粤港澳从渐进协作走向多边融合.继这些以后,西部云、贵、川、渝四省市加强合作发展,上海自由贸易区开放,都充分发挥着城市合作的优越性。

需要认识到,尽管我国城市群发展迅猛,但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区域分制的行政管理体制,各城市在经济合作与发展中,往往只从自身视角出发考虑决策行为,各地方政府之间画地为牢、各自为政、内耗不止、过度竞争,地区利益与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即生产要素按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自由流动和配置发生冲突矛盾,交易成本加大,造成了行政干预大于市场作用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区域经济互惠互利、互动互补的协调发展。

其实城市在城市群经济中既有竞争的关系,又有合作的意愿,本质上是竞合关系。因此,在城市经济与发展中对于各城市产业选择与发展的研究是引人深思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1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博弈理论

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等著作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著作。博弈论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近代对于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策墨洛(Zermelo),波雷尔(Borel)及冯·诺依曼(von Neumann)。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地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1950~1951年,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纳什的开创性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此外,塞尔顿、哈桑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学科。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博弈论涉及学科知识广,如数学、统计学、运筹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博弈论已被看作是重要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学的核心分析方法。 1.2.2城市经济研究现状

城市经济合作与发展的研究,从总体来看,其观点经历了一个由均衡发展到不均衡发展,不均衡发展到不均衡协调发展的变化过程。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和农业地理学家杜能(J . H . V . Thunec )在其《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孤立国》(第一卷)一书中提出区位论以来,至今己有17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著名发展经济学家Rosenstein Rodan (1943)以传统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作为基础提出了大推进理论。大推进理论兼顾了关于经济增长生产函数、需求、储蓄供给三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但是忽略了经济学强调的资源稀缺性。后来美

2

国经济学家North(1955)又提出了出口基地理论,从外生需求的扩大是内生增长的主要原动力这一主要观点出发,论证了区域均衡发展的可行性。法国经济学家Perroux (1950)提出增长极理论,主张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即增长极,通过外部经济和产业之间关联乘数效应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增长极理论只强调了增长极正面的影响,而忽视了其负面的影响。Myrdal(1957)所提出的“地理上的二元结构”理论则认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积累性的因果循环”会扩大区域的经济差距。美国经济学家Hirschman(1958)利用聚集经济的分析“核心—边缘”理论,提出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会形成区域发展的核心地区和边缘地区。

蒋清海(1994)指出,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有布局原则的研究结构的研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研究、区域性地方发展战略的研究、区域产业区域经济管理体制的研究、区域市场发育的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等。

夏禹龙,冯之浚(1982)提出梯度发展战略。他们指出,我国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区域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我国生产力的空间推移,应当承认这种客观存在的梯度,因势利导,让高梯度的东部地带掌握先进技术, 然后逐步向梯度较低的中西部推移。陆大道(1984)根据区位论和“空间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点轴开发论。所谓点轴开发,是在全国或地区范围内,确定若干等级的具有有利发展条件的线状基础设施轴线,对轴线地带的若干个点——中心城市给予重点发展。晏学峰(1986),徐炳文(1987)先后提出“?”字型发展战略。该理论主张是,国家的开发重点除了“一”“ L”(沿海和长江流域)以外,还应把陇海——兰新作为另一条“?”字型开发轴线。魏后凯(1995)提出了网络开发理论。他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发展中呈现出增长极点开发、点轴开发和网络开发三个不同阶段。任何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是最先从一些点开始,然后沿着一定的轴线在空间上延伸。厉以宁(2000)针对现实中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提出了中心辐射战略。

陈广汉(2013)指出,粤港澳新的合作模式是广东省及国家需要考虑的问题。广东省要进一步开放市场、降低港澳资本和服务业进入的门槛,推进和深化粤港澳合作,构建更紧密的粤港澳区域经贸关系,促进粤港澳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必须在经济发展中彻底改变传统的以行政区划相分割的观念,而代之以发展统一的区域经济的意识,联合协调,优势互补。“H”型战略结构(沿海

3

为一竖,西部为一竖,长江成为连接沿海和西部的一横)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经济带的特点,突出了其在全国经济战略中的地位,也为我们从整体上规划长江沿岸经济发展的格局提供了依据。

根据已有文献,可见目前学界对于城市产业合作竞争的文献大多数都是基于宏观视角对城市群产业结构,产业发展的研究,研究视角是对整个城市群而言。在目前的研究中,从城市群内单个城市的视角研究产业发展较少。 1.3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不同城市之间存 …… 此处隐藏:312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城市经济发展与竞争的博弈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4925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