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说明书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解读(一)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8
导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解读(一) 重点展示 2011 年版课标在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方面呈现出的变化,具体说明变化的原因,阐释 变化背后的理念与思想。以帮助教师了解 2011 年版课标的变化,帮助教师完成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解读(一)

重点展示 2011 年版课标在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方面呈现出的变化,具体说明变化的原因,阐释

变化背后的理念与思想。以帮助教师了解 2011 年版课标的变化,帮助教师完成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重点讲析的内容包括:

(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应引领学生钻研文本。

(三)阅读教学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四)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五)阅读教学评价要关注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六)诵读的评价,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 【学习要求】

学员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首先要细致阅读 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建议、教学评价部分的相关表述,揣摩相关语句的含义,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 第一,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并理解其对语文教学目标与方式的具体描述。 第二,理解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体会案例蕴含的教学理念。 第三,撰写学习心得,书面呈现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第四,结合学习内容重新设计自己的一节课,并阐明设计意图。 专题讲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一) 一、强调阅读教学是多重对话 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对于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见,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场景中,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对话理论的始祖、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巴赫金:《诗学与访谈》,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340 页。)对话,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对话,是相互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对话,也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多元而又开放的: (一)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而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教师作为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在对话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住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或激发兴趣,或启迪思维,或引导点拨,给学生倾注浓浓的人文关怀。具体说来,上课伊始,可以设计简短而又富有情趣的导语,导人新课,也可以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初读阶段,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感知文本的内容;精读阶段,在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走进文本,交流感受。 (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也是以文本为媒介而进行的。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见解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评价别人的意见或与别人进行争辩。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处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中,互通有无,联手合作,共享成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与合作。 (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多重对话关系中的核心。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敞开自己的心扉,将自身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文本的表达之中,进入到文本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通。初读课文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初读课文时,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因为文本是先于阅读而存在的一种凝固的物质形态,这种物质形态只是一些线性排列、静止不动的文字符号,阅读主体必须积极主动地去辨认这些文字符号,再按语义单位对它们进行分割组合并用发音器官顺畅地读出来,这才是初步完成了阅读。在精读阶段,必须

1

设法激活文本的全部话语因子,让它们代表作者与学生对话,进行心灵沟通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着力引导学生站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采用读、背、说、写、画、演、做等形式实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四)学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教材的结构、课文的选择、课后的训练,无不体现着教科书编者的眼力和智慧。与教科书编者对话,过去都是教师的事情,课程标准这次修订提出并增加的“学生和教科书编者的对话”,目的是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能够从课文前后获取相关信息,把握单元主题,关注导读提示和课后习题等,使语文学习更有针对性,能够更好地把课文的例子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刚开始引导学生做这件事的时候,教师要有更多耐心,从点滴做起,让学生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学会关注单元主题、前后课文的联系、导读提示、课后习题等方面的因素,切实地与教科书编者进行有效对话,不断提高对话的质量和阅读的效果。

二、对阅读教学理念的一些新表述经过修订的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部分,对新课程的阅读教学理念作了适当的展开,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表述,值得引起关注: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条,在继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体的同时,特别加强了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专业素养的提高方面的具体明确表述:“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其中对教师,特别从观念和知识更新、使用好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和运用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共同构成了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明确化了。这一补充,有利于纠正关于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后,教师作用可以削弱的误解。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一条,对何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作了详切的说明:“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这些都是新增加的内容。看来,课程标准对教师善于整合教学内容、打通听说读写、提高语文实践活动质量有很高的期待。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一条,更加强调了语文学科的特点,阐述了这一导向与语文学习融为一体的可能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并强调“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把原来“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的“贯穿于”改成更确切的“渗透于”,从而与“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相互呼应。

“重视培养学生的 …… 此处隐藏:891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解读(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4925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