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高等教育 >

第七章 供产销业务核算(8)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6
导读: 期末库存存货价值=10×220+20×230=6800(元) 本期发出存货价值=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10×200+(40×210+30×220+20×230)-6800 =14 800(元) 2、基于永续盘存制的先进先出法 基于永续

期末库存存货价值=10×220+20×230=6800(元)

本期发出存货价值=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10×200+(40×210+30×220+20×230)-6800 =14 800(元)

2、基于永续盘存制的先进先出法

基于永续盘存制的发出存货计价计算过程,见表5-2所示。 本期发出存货价值=10×200+20×210+20×210+20×220 =14 800(元)

期末存货价值=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价值 =10×200+(40×210+30×220+20×230)-14 800

=6800(元)

在先进先出法下,存货成本流转较为接近存货的实物流转。这种计价方法的特点是使企业无法任意挑选存货单价来操纵当期利润。从资产计价角度来看,由于期末库存存货按后期进货单价计价,其实际成本与该种存货的现行成本较为接近,因而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成本能较好地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但从利润确定角度来看,由于反映在利润表上的毛利是以较早的存货成本与当前营业收入相配比,不能正确反映当期利润。在物价持续上涨情况下,因期末库存存货按后期进货单价计算,而本期发出存货按早期进货单价计算,必然会压低发出存货成本,高估库存存货价值,虚增当期利润,不利于资本的保全。 (二)加权平均法

1、基于定期盘存制的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也称为全月加权平均法,通常基于定期盘存制计算,是根据期初结存存货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和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主要是因为,考虑到计算出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不一定是整数,往往要小数点后四舍五入,为了保持账面数字之间的平衡关系,一般采用倒挤成本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全月加权平均成本?期初结存存货的成本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期存货增加额?本期增加存货数量

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期末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期初结存存货的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成本—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例7.24】根据【例7.23】资料,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确定该项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为:

全月加权平均成本?2000?8400?6600?460010?40?30?20?216(元/千克)

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30×216=6480(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70×216=15120(元) 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期内发出的存货平时只登记数量不登记金额,待期末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后再填列发出存货的金额合计数。这种方法计算简单,应用方便,但日常不能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2、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通常基于基于永续盘存制计算,是每次收货以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的数量和成本,计算出新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并据以确定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与上面所讲的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只是要求在每次收入存货时重新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例7.25】根据【例7.23】资料,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确定该项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见下表7.7:

表7.7 A存货明细账(移动加权平均法) 年 收入 发出 结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月 日 (千(元/(元) (千(元/(元) (千(元/千克) 千克) 克) 千克) 克) 克) 8 1 10 200 金额 (元) 2000 7 8 19 26 31 40 30 20 210 220 230 8400 6600 4600 30 40 208 215.2 6240 8608 50 20 50 10 30 208 208 **10400 4160 2150 6752 215.20 10760 215.20 225.07 **新的移动加权平均成本计算如下:

(10×200+40×210)÷(10+40)=208(元) (20×208+30×220)÷(20+30)=215.20(元) (10×215.20+20×230)÷(10+20)=225.07(元)

移动平均法的优点在于能使企业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有利于存货的日常管理。同时,相对于加权平均法,由于加权平均的范围较小,使计算出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成本比较客观。但是,每次收货以后都要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工作量较大。

(三)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以每次(批)收入存货的实际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该次(批)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每次(批)存货发出成本=该次(批)存货发出数量×该次(批)存货的单位成本每次(批)存货结存成本=该次(批)存货结存数量×该次(批)存货的单位成本

1、基于定期盘存制的计算

期末库存存货价值=10×220+20×230=6800(元)

本期发出存货价值=10×200+20×210+20×210+20×220=14800(元) 2、基于永续盘存制的计算

本期发出存货价值=10×200+20×210+20×210+20×220 =14 800(元)

期末存货价值=10×220+20×230=6800(元)

个别计价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反映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成本。但是,采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所以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个别计价法适用于房屋、船舶、飞机、汽车、珠宝、名画等数量和品种较少、单位价值高的存货。

(四)存货的估价 1、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用估计的毛利率来估计本期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毛利率是指销售毛利占销售净额的百分比。毛利率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根据上期或前几期的毛利率估计本期毛利率 采用毛利率法估计本期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关键是正确估计本期毛利率。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上一期的毛利率作为本期的估计毛利率。如果以前各期的毛利率波动较大,可采用过去若干期的平均毛利率作为本期的估计毛利率。如果本期影响毛利率的因素(如商品成本或售价、商品销售结构)变动较大,应根据有关因素对过去的毛利率作出适当调整。

(2)估计本期销售毛利

本期销售毛利=本期销售净额×估计毛利率

…… 此处隐藏:76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第七章 供产销业务核算(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60866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