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求职职场 >

311考研教育学各科笔记(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4
导读: 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作为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承担者,他对自身个性的发展的追求的实现,对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它的目的不仅反映社会对人的发展的需要,而且也反映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二者

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作为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承担者,他对自身个性的发展的追求的实现,对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它的目的不仅反映社会对人的发展的需要,而且也反映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二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二、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个人之间的发展机会或受教育机会是不均等的,个人之间的发展程度或受教育程度是分层次的,个人的个性也是片面的、畸形的,受到扭曲的。在这种有限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社会只能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从而保证人类整体力量的发展,才能推动历史前进。

三、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趋向才能完全一致。无论从目的上说,还是从手段上说,人的个性发展问题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与此相应,教育也被认定为“立国之本”。因此,教育只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人饿潜能,增进人的主体意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心理素质,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依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的基本点

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

第一、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

第二、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

第三、坚持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

2、要求全面发展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人的发展,是一种多层次多因素的发展。首先第一个层次是个体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第二个层次是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包括多种因素。第三个层次是每一个因素又有多种因素组成。我们只有深入了解各个层次所包含的因素及其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明确人的素质的组合规律和最佳结构,才能使培养目标的设计具体化、系列化、科学化。

3、具有独立性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性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全面发展与具有独立个性并不矛盾。全面发展,说的是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是个性的全面发展。独立个性,说的是德智体美等因素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全面发展不能不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不能不使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

要求全面发展和具有独立性的统一。但统一性不等于一律化、模式化,不能排斥个性的自由发展。社会化并不排斥个性化。这也是我们教育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所说的独立个性是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所说的个性化是与社会同向的个性化,所说的自由发展是与社会同向的自由发展。

独立个性的发展,是受教育者的高层次的需要,也是他们的使命感、事业心、创造性的源泉。

综上所诉,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我国中小学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

1.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是基础教育,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

311教育学考研四科凯程内部资料

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全体性的特点。

我国基础教育的意义十分重大,任务也十分艰巨。不仅是因为受教育对象数以亿计,更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数以亿计的农业人口进行劳动转移,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需要人们的经济意识、政治意识、文化意识和社会心理发生巨大变化。我们面临的这种形势和任务,都与基础教育有关。家畜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基石的地位,起着基石的作用,直接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基础教育的重要并非是我国独有的现象。

2.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1)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要求:(看书)

(2)智育.至于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利的教育。要求:(看书)

(3)德育.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要求:(看书)

(4)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要求:(看书)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要求:(看书)

要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随时都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防止和克服厚此薄彼、顾此失彼的片面性,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但也不主张无差别的平均,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把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3.两个值得注意的倾向

第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之所以产生,有多方面原因。有社会根源,也有教育内部的问题。首先,(看书)其次,(看书)最后,(看书)

第二.流生增长倾向。

从社会的原因看,流生问题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表现。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教育作价值判断和选择时采取狭隘的功利主义态度。应该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进行理性疏导,政策调节,法律限制。其中最重要的是政策调节。从教育内部的问题看,主要是深化教育改革,坚持教育目的,坚持基础教育的性质,遵循教育规律,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普通中小学教育是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但这种服务必须坚持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教育性质,而不是放弃和改变基础教育性质。衡量普通教育的质量,评价普通教育是否为经济建设服务,只能看他是否为学生的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了基础,看他是否为民族素质的提高打好了基础。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又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为了把他们的子弟培养成为剥削阶级的继承者。是为维护专制统治服务的。资产阶级社会,也是为了巩固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是真正为了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和健康水平,为发展生产力,为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人口状况。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事业的投资、教育事业的规模、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教育结构的调整等,同人口问题都十分不开的。

3.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要考虑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且和他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水平。

4.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部分,参照外国 …… 此处隐藏:268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311考研教育学各科笔记(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1858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