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心理学概论 - 教师资格证培训 ppt.Convertor(3)
速度
2.群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L.L.瑟斯顿) 7种平等的基本能力:计算(N)、语词流畅(W)、语词理解(V)、记忆(M)、推理(R)、空间知觉(S)、知觉速 度(P) 五、智力测验
比纳--西蒙智力测验:
测量智力发展水平,分成20个发展水平,发展顺序从2岁到成人。 IQ(智力商数)=MA(心理年龄)/CA(实际年龄)×100 韦克斯勒(D.Wechsler)智力量表: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 语言部分:资料、理解、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 操作部分:数学符号、填图、分组设计、拼图、实物装配 其他形式的智力测验:
奥蒂斯独立管理心理能力测验 温得克人事测验 魏斯曼人事分类测验 第四章 心理发展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发展 (一) 心理发展涵义
心理发展是人的一生中心理方面所经历的所有富有规律性的变化,具体包括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情绪、个性和社会性等几个方面。 发展=获得+丧失
心理发展指有顺序的、不可逆的,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 发展使个体更有适应性、更具组织性、更高效、更复杂。 发展是个体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个体内差异) 差异性(个体间差异)
二、心理发展的研究意义
揭示心理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客观规律;
阐明制约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以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从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探讨人类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理论问题。 因材施教
三、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和任务 (一)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
1.在发展进程中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2.在发展进程中儿童自身的积极作用(儿童具有主动建构起内部的心理结构以理解周围世界的能力)
3.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期(或敏感期)
4.不同领域发展的相互作用(社会性与认知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二)心理发展研究的任务
注重早期心理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有的放矢地教育(因材施教) 四、心理发展特有的研究方法 (一) 横向比较研究 定义:就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间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能够迅速有效找出差距所在。 优点:迅速有效,经济节省
不足:非具体个体发展轨迹;存在“一致性效应”或称“世代变迁” (二)纵向跟踪研究
定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跨越几年或更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
优点:获取详细资料,确定发展中具有稳定性的人类心理品质 不足: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可能被试流失,存在“时代-历史的混淆”或称“时代变迁”。
(三)跨文化研究
定义: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
第二节 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一)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
首先,儿童认识的发生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认识起源于连接主、客体的动作(活动)。认识只取决于联系具有某种先天素质的主体和客体经验的动作。人的动作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作用于客体的个别动作,另一类是由个别动作组成的动作系统或认知格式。
前者产生关于客体的知识;后者产生逻辑-数学知识
其次,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才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主体通过同化作用,将刺激整合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使认知结构保持稳定和发生量变;通过顺化作用,即认知结构受被同化的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使认知结构发生质变。(举例)
最后,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而这又是由个体的逻辑(朴素的心理逻辑)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
智慧水平:动作逻辑;客体永恒性;位移群;因果关系萌芽 2.前运算阶段(2岁至7岁) 表象性思维;自我中心;半逻辑 3.具体运算阶段(8岁至12岁)
思维从动作向运算转变;思维的灵活与平衡;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3岁以后)
区分内容和形式,形式推理;假设演绎 (三)认知发展与平衡化
传统认知发展的三个经典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
皮亚杰用“平衡化”的概念来阐述认识发展的机制。平衡化指的 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更佳的平衡状态。从适应的 角度看,就是指同化和顺化趋于更佳的和谐一致。
每一认知阶段内发展涉及平衡化,阶段与阶段之间的更替嬗变同样涉及平衡化,平衡化的本性其实就是“自动调节”。 二、心理测量流派的智力发展理论 (一)传统智力理论
智力因素是造成认知发展表现的关键 (二)新智力理论 1. 智力三元理论
(美国耶路鲁大学心理学家斯腾伯格) 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分亚理论 只有从智力活动发生的内部条件(成分)、外部条件(情境)以及连接内、外世界的经验这三方面综合加以考虑,对智力的描述才可能的全面的。 2. 多元智力理论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
七种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和内部智力。 自然智力、精神-存在智力
三、信息加工心理学对认知发展的研究 (一)注意的发展
注意发展的原因:一是个体的成熟,二是儿童对刺激、活动的兴趣发展。 注意发展的着重体现:一是儿童在配置心理资源时会逐渐以一种整体系统的方式进行,二是儿童逐渐具备了选择的能力。 (二)记忆的发展
记忆的策略:复述、组织、精细化加工、提取线索的使用 广义的知识
(三)概念的发展
儿童最早的概念分类是基于所知觉到对象的相似性; 之后,儿童对概念的理解很快拓展到主题和分类的关系方面(即将对象按照功能和抽象的关系加以组合);
最后,在中学阶段,儿童能够摆脱知觉的相似性而理解刺激之间的层级关系。 (四)问题解决技能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是经历了质的飞跃,从非理性发展到逻辑阶段。 多数信息加工理论家却认为,是由于记忆、注意以及其他一些基本的认知技能的逐渐获得而使问题解决的能力得到改善。
四、语言的获得与机能 (一) 语言的获得
语言包括语音、语法、语义三个成分 1. 语言发展的阶段
(1)呀呀语阶段:1岁左右开始开始产生第一个能被理解的词
(2)单词句阶段:1岁左右开始
(3)双词或三词组合阶段:1岁半到2岁开始 (4)完整句阶段:2-3岁开始 2.语言获得的理论 强化说
先天决定论 相互作用论:认知结构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在这一进程中儿童的主动参与是语言发展的动力。 (二)语言的机能
语言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 1.语言对认知的影响 2.语言对自我调节的影响 3.语言对文化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 情绪、自我意识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情绪的发展
情绪的表达、情绪的确认、情绪的理解 (一)早期情绪的发展 情绪的表达
情绪的确认和模仿: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社会参照 早期情绪的功能是协调人际之间的社会交往,以后,儿童会像成人一样表达和 …… 此处隐藏:257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资格考试]机械振动与噪声学部分答案
- [资格考试]空调工程课后思考题部分整合版
- [资格考试]电信登高模拟试题
- [资格考试]2018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 [资格考试]坐标转换及方里网的相关问题(椭球体、
- [资格考试]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资格考试]广东省2006年高应变考试试题
- [资格考试]LTE学习总结—后台操作-数据配置步骤很
- [资格考试]北京市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和外籍整形外科
- [资格考试]中学生广播稿400字3篇
- [资格考试]CL800双模站点CDMA主分集RSSI差异过大
- [资格考试]泵与泵站考试复习题
- [资格考试]4个万能和弦搞定尤克里里即兴弹唱(入
- [资格考试]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 [资格考试]《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学习心
- [资格考试]标准化第三范式
- [资格考试]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修
- [资格考试]五年级上册品社复习资料(第二单元)
- [资格考试]2.对XX公司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意见建议
- [资格考试]关于市区违法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 二0一五年下半年经营管理目标考核方案
- 2014年春八年级英语下第三次月考
-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五单元《松
- 2016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
- 多渠道促家长督导家长共育和谐 - 图文
- 2018 - 2019学年高中数学第2章圆锥曲线
- 竞争比合作更重要( - 辩论准备稿)课
- “案例积淀式”校本研训的实践与探索
- 新闻必须客观vs新闻不必客观一辩稿
- 福师大作业 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
- 新编大学英语第二册1-7单元课文翻译及
- 年产13万吨天然气蛋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
- 地下车库建筑设计探讨
- 南京大学应用学科教授研究方向汇编
- 2018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6章 第4节 来
- 毕业论文-浅析余华小说的悲悯性 - 以《
- 2019年整理乡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
- 广西民族大学留学生招生简章越南语版本
- 故宫旧称紫禁城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