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资格考试 >

南京大学应用学科教授研究方向汇编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4
导读: 南京大学应用学科教授研究方向汇编 生命科学学院 安树青:教授,博士生导师,办公电话:025-83594560,邮箱:hq@nju.edu.cn。 研究方向:要进行植被结构与功能的恢复与重建研究,包含下列4个领域: 1、湿地生态与生态恢复工程。植物物种培育与大规模快繁技

南京大学应用学科教授研究方向汇编

生命科学学院

安树青:教授,博士生导师,办公电话:025-83594560,邮箱:hq@nju.edu.cn。 研究方向:要进行植被结构与功能的恢复与重建研究,包含下列4个领域: 1、湿地生态与生态恢复工程。植物物种培育与大规模快繁技术、湿地植被恢复、CNPS的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湿地处理系统与构造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与湿地公园的规划、环评与设计、湿地生态系统重建

2、森林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育。被结构、动态演替、水文功能、功能群恢复,珍稀濒危与重要树种遗传多样性损失与保护、树种幼苗与种子的权衡 3、淡水森林湿地保护与重建。我国淡水森林湿地的分布格局、区域特点、退化与丧失机制、关键树种辨识、植被保护、恢复与重建

4、湿地生物入侵与全球变化。互花米草入侵机制与控制管理、大米草衰退机制与种群恢复、互花米草入侵对盐沼生源要素物质循环的影响、米草盐沼痕量气体排放与全球变化。

张辰宇:教授,邮箱:cyzhang@nju.edu.cn,

主要从事人体及细胞能量代谢的分子作用机理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并主持江苏省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南京大学中国医药城研究中心等集科研、应用及开发于一体的项目。

刘常宏:教授、江苏省微生物学会理事,教学委员会主任;电话:89685469,邮箱:chliu@nju.edu.cn。 研究方向:

1、生防菌-病原菌-植物的互作机理及代谢调控网络

2、深部生物圈真菌多样性及其在元素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田大成:教授,办公电话:025-89686406、邮箱:dtian@nju.edu.cn 从事分子和基因组的进化、植物功能基因组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 1、植物抗病基因的结构、功能、起源、变异及保存 2、DNA insertion/deletion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3、基因组的非对称性及其非对称DNA的遗传效应 4、肿瘤基因组体细胞突变的分子遗传机制

张峻峰:教授,邮箱:jfzhang@nju.edu.cn

研究方向:1、材料表面纳米结构修饰和分子设计在生物材料和微电子材料上的应用2、纳米非病毒载体对基因的转移和细胞内导入3、基因和蛋白质多肽药物的靶向和控制释放。

李冬海、副教授、学术兼职:Oncology Reports 编委、生物物理学 编委 电话:84530396、邮箱:donghaili@nju.edu.cn

研究方向:microRNA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重大疾病相关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等。

田兴军:教授,电话:83686787,邮箱:tianxj@nju.edu.cn,学术兼职:教育部科技平台专家委员会委员,《植物研究》编委,江苏省生态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生态学、植物有机物生物降解、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关系、微生物燃料电池、植物生物学等。

孙书存:教授,电话:83686670,邮箱:shcs@nju.edu.cn2

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2013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动植物关系与全球变化生物学研究。

洪治:教授,电话:84530931,邮箱:zhihong@nju.edu.cn。

研究方向:植物分子生物学。目前研究兴趣为1). 内质网内的蛋白质量控制系统对缺陷型分泌蛋白识别及降解的分子机制;2)蛋白糖基化的发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机理。

王斌:副教授,邮箱:binwang@nju.edu.cn。 研究方向:

1、植物抗病基因演化方向,关注R基因在陆地植物不同类群间的宏观演化、关注具体R基因位点在近缘物种间或物种内的微进化

2、大豆抗病与转基因应用方向,大豆抗SMV基因的发现与演化研究、SMV的侵染机制与演化研究

3、菌根学方向,菌根的不同类型与相关分子识别机制的演化、菌根能力丧失的分子机制。

戚金亮:副教授,电话:83594374、邮箱:QiJL@nju.edu.cn, 研究方向:

1、药用天然产物合成的分子调控 2、植物抗性分子机制及基因功能解析 3、植物-微生物互作的分子机制

赵权:教授,办公电话:89687251,邮箱:qzhao@nju.edu.cn、,学术兼职:ISRN Cell Biology 编委,

研究方向:1.基因转录调控2.癌症的发生机理与防治研究

朱景宁:教授,邮箱:jnzhu@nju.edu.cn,

研究方向:小脑和中枢运动系统神经生物学。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小脑的非躯体性功能,如摄食、心血管活动和情绪情感等。

2、下丘脑这一机体自主性/内脏性活动调节高级中枢与皮层下各重要运动调控中枢(小脑、基底神经节、前庭核和脊髓)间的功能联系,特别是源自下丘脑的中枢orexin能、组胺能和CRF能等神经系统在机体躯体运动调控、重大运动疾病(共济失调、帕金森病、眩晕、运动病和猝倒症等)、以及感觉-运动整合和躯体-非躯体反应整合(包括躯体-内脏反应整合)中的作用。

胡一桥:教授,邮箱:huyiqiao@nju.edu.cn

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荷兰及美国访学;以药物缓控释及靶向技术为研究方向。在药剂递送、生物材料等领域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多篇;核心给药技术获得了多项国际和国内专利授权。先后获得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支持,并获得了多项国家及省级奖励。研究兴趣:药物缓控释给药、肿瘤及疾病细胞靶向、制剂新理论和新技术。

沈萍萍:教授,邮箱:ppshen@nju.edu.cn,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细胞应激病变过程中信号转导网络的作用机制,及与之相关的疾病如肿瘤、炎症的发病机理、药物作用机制、疾病的分子诊断新技术研发方面的研究。

华子春:教授,电话:83324605,邮箱:huazc@nju.edu.cn,

现为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多肽药物的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的整合研究。2项专利已转让企业进行一类生物技术创新药物的开发。

吴旭东:副教授,电话:83686552,邮箱:xudongwu79@126.com, 隶属于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炎症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的相关工作。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Nos. 81273569,Nos. 81001465),以及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BK2012726)。主要研究方向: 1、巨噬细胞炎症小体和极化机制。

2、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途径介导的细胞损伤。

殷武:教授,电话:83593692,邮箱:wyin@nju.edu.cn,南京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研究方向:生化与分子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钠钾ATP酶及其配体的新生物学功能研究

2、炎症因子mRNA转录后水平调控机制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价值 3、小分子抗肿瘤或增敏剂活性物质的寻找与机制研究 4:、中药抗肿瘤分子药理学

王建军:教授,邮箱:jjwang@nju.edu.cn,

主持生理学国家重点学科、生理学江苏省重点学科和生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工作。教学工作:主要从事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从事为神经生物学(亦称神经科学或脑科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小脑和中枢运动系统神经生物学。采用分子生物学、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电生理学(离体脑片的膜片箝和电压箝的神经细胞离子通道记录,离体脑片和整体动物的神经细胞细胞外记录)、组织学和动物行为学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目前实 …… 此处隐藏:409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南京大学应用学科教授研究方向汇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65679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