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心理学概论 - 教师资格证培训 ppt.Convertor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 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理论心理学 1.研究内容 2.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心理的实质问题;心理的结构问题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二)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法律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自然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历史渊源、研究方法 社会学科的性质 超科学的人文性质
综合交叉的性质:心理现象发生的主体、产生的器官、内容、形式、实质 三、学习、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破除封建迷信,认清邪教本质,抵制和克服不良思想的毒害 为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必要的心理科学依据 能指导人类更好地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一般方法论和研究原则 (一)一般方法论
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二)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伦理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二、具体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定义
2.分类(特点、优点、不足) (1)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优点:获得素材丰富而具体,便于研究深入
不足:会影响问题分析的客观性;主观性) 非参与观察(优点:获得素材客观真实,少主观影响
不足:素材表面化,不利于细致深入) (2)自然场所的现场观察与人为场所的情景观察 自然场所现场观察(优点:自然,简易,客观
不足:表面,被动) 人为场所情景观察(优点:主动; 不足:被试不自然) (3)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 (4)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观察法的注意点:要有明确观察目的、随时观察记录、掌握时间重复观察 (二)实验法 1.定义
自变量、因变量
2.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
(1)实验室实验法(控制实验情境、被试、实验刺激、被试反应) 优点:主动,测量准确可靠
不足:被试不自然,影响结果客观性、准确性 (2)自然实验法
优点:被试表现自然、真实 不足:干扰较难控制 (三)个案研究法 1.定义
2.分类 :以个人为单位的个案与以社会群体为单位的个案 3.基本特点
深入研究,探求问题实质 因果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4.优点和不足
优点:实践上应用范围广泛,个案研究促进心理学理论发展 不足:被试提供信息失真,研究者的期望或设想影响被试 (四)调查法
1.定义:以样本了解总体情况 2.分类
一般调查与专题调查
事实特征调查与征询意见调查 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
当面访谈法、邮寄问卷法、电话调查法 3.优点:
优点: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一手材料,对总体相关情况作出合理推理 不足:被试提供信息可能不准确;数据的有效性不高;设计好问卷难 (五)内省法 自我内省
口头或书面报告
三、常用研究技术和手段
实验和研究设计法: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 对数据的统计处理法: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逻辑思维推理法: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 四、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尽量避免在研究中造成对被试可能的伤害 不能强迫被试参加研究 保护个人隐私
保护被试免受伤害的三个实践原则: 1)实验条件与日常条件相似 2)被试自愿参加
3)不给被试留下更痛苦的感觉
第三节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流派 一、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孕育阶段
1.古代西方 古希腊的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 《灵魂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动机来源趋乐避苦) 德谟克利特 (朴素的唯物主义者 原子论思想) 柏拉图 (神学唯心主义者 现象世界 理念世界)
2. 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心理学思想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法国的笛卡儿:人为机器,可被研究;后发展为理性主义
英国的洛克:实证主义;心理来自经验与环境的互动;观念联想 3.其他(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阿拉伯和古埃及等) (二)确立阶段
1.生物学:达尔文,1859,《物种起源》) 2.德国生理学
德国柏林大学教授缪勒:特殊能量的说法 赫尔姆霍兹:色觉理论和听觉理论) 费希纳:心理物理学 3.正式诞生
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心理学 具备客观性、可验证性和系统性
冯特的贡献:心理科学独立;实验心理学创立;心理学专业队伍建立; 二、心理学理论流派
理论流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人性观 评价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早期理论:潜意识;梦;泛性论 恶 略 后期理论:本能学说(生的本能、死的本能);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行为主义 华生、斯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无善恶 金纳 人本主义 马斯洛、研究健康人;自我实现理论;罗杰善 罗杰斯 斯的自我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认知心理 信息加工过程 偏人本 学 主义 三、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研究现状
各学派间相互包容,和谐共存
新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出现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综合化,研究手段现代化 (二)发展趋势 综合化 本土化 实用化 跨学科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第一节 感觉:信息的输入和登陆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感受器
感受器的功能(收集信号、转换能量)
适宜刺激(每种感受器都有专门负责收集的信号对象)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
二、阈限(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绝对阈限(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
差别阈限(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最小差异的强度) 阈下刺激
感觉适应(明适应和暗适应) 三、感觉的作用
感觉过程是认识活动的起点,维持正常的心理功能。 环境中刺激的数量能促进大脑皮层系统的发育。 第二节 知觉:信息的识别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一、知觉的组织
1.守恒
知觉恒常性是指人能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的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2.图形和背景的区分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舍弃其余对象,被舍弃的事物就成为衬托对象的背景。 二、对象识别 模板匹配理论 原形匹配理论
符号识别理论(特征分析理论): “群魔殿”模型(映像小鬼、特征小鬼、认知小鬼、决策小鬼)
三、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自下而上的加工(使小的知觉单元组合起来, …… 此处隐藏:195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资格考试]机械振动与噪声学部分答案
- [资格考试]空调工程课后思考题部分整合版
- [资格考试]电信登高模拟试题
- [资格考试]2018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 [资格考试]坐标转换及方里网的相关问题(椭球体、
- [资格考试]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资格考试]广东省2006年高应变考试试题
- [资格考试]LTE学习总结—后台操作-数据配置步骤很
- [资格考试]北京市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和外籍整形外科
- [资格考试]中学生广播稿400字3篇
- [资格考试]CL800双模站点CDMA主分集RSSI差异过大
- [资格考试]泵与泵站考试复习题
- [资格考试]4个万能和弦搞定尤克里里即兴弹唱(入
- [资格考试]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 [资格考试]《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学习心
- [资格考试]标准化第三范式
- [资格考试]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修
- [资格考试]五年级上册品社复习资料(第二单元)
- [资格考试]2.对XX公司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意见建议
- [资格考试]关于市区违法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 二0一五年下半年经营管理目标考核方案
- 2014年春八年级英语下第三次月考
-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五单元《松
- 2016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
- 多渠道促家长督导家长共育和谐 - 图文
- 2018 - 2019学年高中数学第2章圆锥曲线
- 竞争比合作更重要( - 辩论准备稿)课
- “案例积淀式”校本研训的实践与探索
- 新闻必须客观vs新闻不必客观一辩稿
- 福师大作业 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
- 新编大学英语第二册1-7单元课文翻译及
- 年产13万吨天然气蛋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
- 地下车库建筑设计探讨
- 南京大学应用学科教授研究方向汇编
- 2018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6章 第4节 来
- 毕业论文-浅析余华小说的悲悯性 - 以《
- 2019年整理乡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
- 广西民族大学留学生招生简章越南语版本
- 故宫旧称紫禁城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