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大作业 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
作业1
一、怎样理解人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常常把抽象化概念转换成修辞化表述?
答:(1)人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识。人的语言世界的外延就是人的认识世界的外延。语言之外的存在不能进入人的认识视野,人不可能存在于自己的语言世界之外。人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事实上,人对世界的把握,一旦进入审美境界,主体对世界的表述和理解,都是修辞化的。修辞实现石山叙中成为审美化的世界,是指更深地植入人的意识,成为主体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并在这个意义上成为人存在的标志。
(2)修辞学家认为,修辞不是运用语言提高交际效果,而是运用符号手段来达到争取自己或他人信奉某事物的目的,而这对于认知过程本身是必不可少的。修辞不是只是使真理更有效,而是具有认知功能的,是创造真理。在我们看来,修辞创造真理的表述的同时,以语言的方式参与了抵达真理的认知过程(这个真理是相对的)。 (3)修辞是人类自觉的行为,也是不自觉的行为。在日常的交际中,如果我们对别人说话转弯抹角表示不满,那是因为我们觉得在登市的交际语境中,“说话应该直来直去”,然而,“说话应该直来直去”半身恰恰是一种修辞化的“反转弯抹角”,修辞就是这样不知不觉介入了我们的任职,包括介入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这种“不自觉的修辞”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大量的存在,它把抽象化概念转换成修辞化表述。如果把修辞化的意义。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三、哥伦比亚每年春天举行女囚选美比赛,优胜者获“监狱之花”称号,警方解释此举意在
引导女犯人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她们弃恶从善、走向新岸的自信。调查表明获“监狱之花”称号的女囚大多减刑或提前释放。
问题 运用“修辞参与人的精神建构”的道理,解释“监狱之花”转变的原因。 答:修辞参与人的精神建构。人们参与修辞活动的时候,同时在建立着价值观、伦理观、生命观。一种修辞命名后,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某种命名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而在于这种命名对主体的精神建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命
名者来说,命名形式寄托了某种生命关怀;上文中参赛的女囚,在获得“监狱之花”美称后,原先存在于她们心中和存在于社会中的那些对女犯人的看法中的“丑”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得以化解。她们以“监狱之花”的角色身份重建与外界的对话关系,从而使她们按照“美”的方式重新设计、塑造自己的形象,因而渐渐完成从“丑”到“美”的转化过程。
四、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请分析并说明理由。
1.修辞命名“女公子”是对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挑战 2.修辞命名“女公子”把“女卑”改造成了“女尊”
3.修辞命名“女公子”以表面上的“女尊”遮盖着实质上的“女卑”
答:修辞命名“女公子”在“尊女”的表象下遮盖着“卑女”的实质
(1)“女公子”是相对于“女卑”的一种修辞命名。在中国传统社会,不同的性别角色实在的生存位臵处于不同的等级秩序之中,男人处在尊贵的地位,女人处在卑下的地位,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实,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观念意识。男尊女卑,使女子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也许是为了重建一种平衡,人们设法对遭受着男性文化压力的女人进行重新命名,于是,“女公子”成为提升女性地位的一种修辞表达。
(2)“女公子”命名的表象和实质。在这个命名中,“女公子”的“女”,意味着一种性别角色限定,男性符号──“公子”才是“女公子”称谓的语义重心,修辞表达完成了“女儿”和“公子”这两个称谓的语义整合,借以遮掩中国文化对女子的性别歧视,掩盖 “尊女”背后的“卑女”:表达者用“女公子”尊称他人的女儿,在表达策略上是让生理意义上女性,向文化意义上的男性臵换,因此,修辞表达上对女性的“尊”,其实是文化上对女“卑”的遮掩,在本质上,它不过是把“女卑”象征性地臵换为“男尊”,“女卑”的实质并没有在“女公子”的幻象中改变,说穿了,“女公子”的命名,不过是以表面上的“尊”女,掩盖着本质上的“卑”女。
作业2
一、比较下面的表述,回答问题:
(1)集思广益/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2)拼命巴结/老鼠给猫理胡子——拼命巴结
(3)鬼话连篇/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
(4)少言、慎言/沉默是金
问题 为什么说人作为修辞的动物,比作为非修辞化的语言动物,更容易认识对象,也更容易认识自我?
答:“人类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人类创造了修辞的同时,修辞也反过来作用于人类,参与人类的精神建构。举个例子来说,对于一种事物,主体人类通过修辞将其描绘出来,并将这个描绘的结果储存在脑海中形成一种特定的感知,而后这种感知又将会反过来影响主体人类,并参与其的精神建构,起到主体人类行为导向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被修辞所缠绕,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修辞。修辞洞开我们的思维空间,也堵塞我们的思维空间。修辞激活我们的感觉,也窒息我们的感觉。修辞聚集我们的经验,也扩张我们的经验。修辞规定我们思考的方向,也改变我们思考的方向。修辞创设一个新的焦点,不同的经验、不同的表象,在这里相遇,重新凝聚成我们关于对象世界的认识。
二、有人认为修辞“反复”是自觉的言语行为,语病“重复”是不自觉的言语行为,这样区分对不对?为什么?
三、以某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为例,分析修辞话语建构的合理和不合理。
四、联系“家训”、“家规”等词语,分析“家”在中国人价值信仰中的修辞原型意义。联
系“家训”、“家规”等词语,分析“家”在中国人价值信仰中的修辞原型意义。
答:家,作为一个血缘群体的栖息之所,可以引申出相关的语义系列:定居→安家→自己家
的住房, 在价值信仰中,个体人格修炼与“家训”、“家规”、“家约”、“家教”、“家风”、“家俗”、“家范”等关系甚密。一个孩子来到世上,最初知道的道德场所,
便是家。世界上很多民族都很重视家教,中华民族更是有着特别丰厚的家教文化积累,从周公戒伯禽,到曾国藩家书;从诸葛亮戒子书,到陆游示儿诗;从《颜氏家训》,到《袁氏世范》,家教文化对家庭成员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训”把外在于家庭成员的价值信仰,内化为家庭成员的行为自觉,把他律的个体提升为道德自律的主体,使得家庭成员由亲缘意义上的存在变为文化意义上的存在。 在中国,家是温情、安逸的象征;养家、顾家是一种道德规范;分家是亲情的人为割裂;无家可归意味着灵魂无着的生存悲哀;离家出走更是一种自我放逐。而被逐出家门的痛苦,甚至不啻于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悲哀。如果不仅仅从语义、而且也从文化的角度考察“家”的修辞原型,我们觉得汉语用“出家”表示断了亲缘和尘缘,实在耐人寻味。的确,个体成员从家庭背景中疏离,在完全丢失亲缘依托的一个陌生的“场”中确立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传统观念中被认为是十分艰难的,在行为方式上,也常常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家庭亲情的凝聚力,给每一个试图挣脱、甚或彻底走出这个文化场的家庭成员带来阻隔。虽然,从表象上看,子女可以离开父母、妻子可以离开丈夫,但这种离开,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外在的挣脱,从深层看,离家的成员,能够真正走出这个 …… 此处隐藏:294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资格考试]机械振动与噪声学部分答案
- [资格考试]空调工程课后思考题部分整合版
- [资格考试]电信登高模拟试题
- [资格考试]2018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 [资格考试]坐标转换及方里网的相关问题(椭球体、
- [资格考试]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资格考试]广东省2006年高应变考试试题
- [资格考试]LTE学习总结—后台操作-数据配置步骤很
- [资格考试]北京市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和外籍整形外科
- [资格考试]中学生广播稿400字3篇
- [资格考试]CL800双模站点CDMA主分集RSSI差异过大
- [资格考试]泵与泵站考试复习题
- [资格考试]4个万能和弦搞定尤克里里即兴弹唱(入
- [资格考试]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 [资格考试]《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学习心
- [资格考试]标准化第三范式
- [资格考试]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修
- [资格考试]五年级上册品社复习资料(第二单元)
- [资格考试]2.对XX公司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意见建议
- [资格考试]关于市区违法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 二0一五年下半年经营管理目标考核方案
- 2014年春八年级英语下第三次月考
-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五单元《松
- 2016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
- 多渠道促家长督导家长共育和谐 - 图文
- 2018 - 2019学年高中数学第2章圆锥曲线
- 竞争比合作更重要( - 辩论准备稿)课
- “案例积淀式”校本研训的实践与探索
- 新闻必须客观vs新闻不必客观一辩稿
- 福师大作业 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
- 新编大学英语第二册1-7单元课文翻译及
- 年产13万吨天然气蛋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
- 地下车库建筑设计探讨
- 南京大学应用学科教授研究方向汇编
- 2018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6章 第4节 来
- 毕业论文-浅析余华小说的悲悯性 - 以《
- 2019年整理乡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
- 广西民族大学留学生招生简章越南语版本
- 故宫旧称紫禁城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