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体育保健学教案1(2)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食物中被吸收的氮量/食物的含氮量X100% (3)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相互间的比例
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结氨酸和苯丙氨酸及组氨酸)的含量和相互间的比例越接近人体需要越能被机体充分利用。 (4)蛋白质的生物价(评定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主要指标) 蛋白质生物价=N在体内的储留量/N在体内的吸收量X100 3、蛋白质的供给量与来源
(1)供给量:成人:1—1.5G/KG体重/天(约占总膳食热量的10—12%)儿少及伤病康复期适当增加。
(2)蛋白质的来源:肉类、鱼类、奶类、蛋类、豆类、果类、谷类、薯类。 4、蛋白质不足的影响:
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肝功能下降(浮肿),抵抗力下降,应激能力下降,少儿智力障碍发育迟缓,成年人体重下降,肌肉萎缩,贫血等。 (二)脂肪 1、营养功用
(1)组成机体的重要成分(糖脂、磷脂、胆固醇) (2)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3)增加食物的美味和饱腹感 (4)保持体温,保护脏器
a、能储存热能,并是热的不良导体 b、可作填充衬垫,保护脏器 (5)供给热能
l克脂肪在体内氧化可释放37.65KG热量, 2、食用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1)消化吸收率
熔点越低越易被消化吸收。 (2)脂肪酸的种类与含量
教案
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的油脂,营养价值高。 (3)维生素含量
动物油含A、D;植物油含E 3、供给量与来源 (1)、供给量:
成人:50g/d(占总热能17—20%,但不超过30%),冬天适当增加,夏天宜减少。 (2)来源
猪油、牛油、羊油、鱼油、骨髓、蛋黄、芝麻、菜籽、大豆、花生等。 4、脂肪过多的影响
肥胖、高脂血、高血压、胆石症等,并与某些癌症的发生有关。 (三)糖
糖的分类(按结构分): 单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淀粉、糖元、粘多糖、纤维素、果胶) 1、营养功用 (1)供给热能
A、糖是人体主要能源物质,lg糖在体内氧化产生16.74KJ的热能,占总热量的60-70%。 B、糖做为供能物质的优点 ①、易消化吸收 ②、分解产热快 ③、耗氧少
④、能在无氧或氧债状态下,分解供能。
ATP—CP系统供能的持续时间为8S,1—3min的最大速度完成的运动,必须靠糖酵解供能。 (2)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糖是糖蛋白、粘蛋白、糖脂不可缺少的成分(糖蛋白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糖脂和粘蛋白分别是N组织和结缔组织的成分之一)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形成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必需物质。 (3)保护肝脏
A、糖蛋白能保持蛋白质在肝脏内的储备。 B、糖可增加肝糖元的贮存,维护和加强肝功能。 C、葡萄糖醛酸直接参与肝脏的解毒功能。 (4)维持中枢N系统的功能
脑组织中无能源储备,糖是大脑的唯一能源物质大脑日需糖量约100—120g,血糖浓度下降,首先影响中枢N系统,产生疲劳和头晕等现象。 (5)节约蛋白质作用
A、摄入蛋白质的同时摄入糖类,可以增加ATP的形成,有利氨基酸的活化及蛋白质的合成。 B、机体糖充分时,糖先被动用,因此蛋白质被节约。 (6)抗生酮作用
脂肪在体内正常的代谢,必需有糖的参与才能完成,否则血中酮体将增加,影响正常生理功能。
(7)维持心肌和骨骼肌的正常功能
当机体缺糖时,心脏和骨骼肌工作能力下降,骨骼肌中缺乏糖元贮备,则出现耐力不足,心肌缺糖,可出现心绞痛。
教案
2、糖的供给量与来源 A、供给量:
①、成人:4—6g/d(占总热量的60—70%) ②、运动员:8—12g/
B、来源:粮食(米、面、玉米、高梁等)、豆类、根茎类、薯类、萝卜、水果、瓜类等。 3、糖摄入不当的影响
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病、龋齿、近视等。 (四)各种维生素的营养功用,缺乏症、供给量及来源
教案
(五) 无机盐的营养功用、缺乏症、供给量与来源
(六)水 1、营养功用
(1)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组成成分,占体重的57—60%。
(2)参与物质代谢过程。(体内各种生理生化反应都要以水为介质) (3)维持体温的恒定。
(4)水是润滑剂(各关节、肌肉、体腔、呼吸道和器官等处都要有水参与润滑作用) (5)维持脏器的形态与机能。 2、供给量
教案
正常人:2000——2500ml/d 二、热能
(一)影响人体热能消耗量的因素 1、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是指机体在清醒状态下空腹安静时室温在18—25℃之间的热能需要量,它受体表面积与体型、年龄、性别、内分泌状态及精神因素等影响,一般情况下成年男子每kg体重,1h的基础代谢所消耗的热能为4.185KJ,或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1h消耗167.4KJ,女性比男性约低5%,老年比成年人约低10—15%,正常情况下,基础代谢可有10—15%的波动。 2、劳动与生活活动
不同的劳动强度和生活方式、持续时间、环境条件及工作熟练程度,其耗能量也不同,机体在剧烈运动或劳动时,产热量为安静时的15—20倍。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进食后因食物能引起体内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其增加强度取决于食物的种类及数量,它是营养素在人体内进行同化作用所需的热量,以蛋白质的特殊动力作用为最强,相当于其本身所产热量的30%左右。我国一般膳食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热能消耗约为膳食热量的10%左右。 (二)热能供给量的标准
人体每天的热能需要量应以消耗量的多少为准,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体内热能需要有所不同,在确定少儿的热能需要时,除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各种活动的消耗外还要考虑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对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者,热能供给量应高于同龄的一般人。我国对青少年热能供给量超过从事中等体力劳动的成年人,人进入中年后,体内热量也随之减少,目前国际上根据年龄增长而校正热能供给量的方法,需以20—39岁成人为标准,以男子体重为65kg,女子体重为55kg热能供给量为基础,超过此年龄的逐年递减,其标准为:40—49岁减5%,50—69岁减20%,70岁以上减30%。
若热能收支不平衡,体重会变化,机能会降低,则会影响健康,引起疾病,缩短寿命。 (三)热能供应不当的影响: (1)热量过多的危害
肥胖、运动能力下降,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胆石症,痛风症等疾病。 (2)热能不足的危害
基础代谢降低,消瘦,贫血,精神萎缩,皮肤干燥,肌肉软弱,脉搏缓慢,体温降低,抵抗力下降等。
▲ 评定热量是否恰当的方法:①观察一定时期的体重变化 ②测量皮褶厚度 (四)人体需热量的测定(P28—29) 三、平衡膳食 (一)合理营养概念
合理营养是指以人体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平衡膳食,使膳食的质和量都能适应人体的生理、生活、劳动以及一切活动的需要。 平衡膳食是:
(1)由多种食物构成;
(2)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 (3)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数量的平衡,以利消化、吸收和利用。 (二)平衡膳食的保健作用
平衡膳食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饮食可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随着营养学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保健作用及保健食品的开发生产。
教案
(三)运动员的合理营养 1、运动员膳食的基本要求 (1)要求热量保持平衡
①要有充足的热量满足 …… 此处隐藏:266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幼儿教育]【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药物发现外
- [幼儿教育]2018-2019年初中信息技术广东初一竞赛
- [幼儿教育]最新外研版(一起)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
- [幼儿教育]农业推广与创新管理专业 -中农大毕业论
- [幼儿教育]2017-2022年中国更年期用药行业市场深
- [幼儿教育]数学1.1.2第1课时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结
- [幼儿教育]二年级群文阅读课例欣赏
- [幼儿教育]2010-2015年中国保险行业投资分析及深
- [幼儿教育]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
- [幼儿教育]巧用文本,让表达在言语中绽放论文
- [幼儿教育]中学生百科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幼儿教育]八大菜系英文简介
- [幼儿教育]中国男装牛仔裤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
- [幼儿教育]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在银行的应用
- [幼儿教育]光纤光缆制造工艺及设备
- [幼儿教育]国家安全法试题及答案
- [幼儿教育]2011高中提前招生及竞赛试题(物理卷1)
- [幼儿教育]宁夏第三产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
- [幼儿教育]中兴通讯 ME3000模块用户硬件设计手册_
- [幼儿教育]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强度问题
-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浅析
- 人工智能导论实验报告(学生)
- 思科ITE章考试原题及答案
- 《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班会教案
- 加油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
- 剖析社保卡管理系统
- 2017-2018年影视剧新媒体版权运营行业
-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上学期
- 2019最新高中数学 第三章 3.2.1 几类不
- 2011-2015年中国基酸市场调查及行业前
- 人教版新课标选修八Unit 1 课件Warming
- 郭溪燎原小学辅导学生记录表
- 教师资格证统考综合素质写作秘笈
- 国外校园绿色建筑研究方向与建设实践
- 15.1 动物运动的方式 课件(北师大版八
- 民用飞机空调系统
- 长安侠文化传统与唐诗的任侠主题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 11金本《保险学概论》复习资料
- 民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施工图图纸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