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学前教育 >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5
导读: 信息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及通信技术的总称。 1、计算机硬件技术 硬件技术包括:电子计算机的设计、体系结构、指令系统、存储器及输人/输出电路的工作原理。 2、软件技术 软件技术

信息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及通信技术的总称。 1、计算机硬件技术

硬件技术包括:电子计算机的设计、体系结构、指令系统、存储器及输人/输出电路的工作原理。 2、软件技术

软件技术就是研究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其所依赖的基础理论 (如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和基本方法 (如系统开发方法等)。 3、数据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结合分散在远程的终端装置或其他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彼此连接起来,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设备总称。 解释数据通信系统模型(见课件)

(1)编码 (2)调制 (3)解调 (4)译码

第二节 数据处理 一、数据处理的概念

指把原始数据,用一定的设备和手段,按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数据。 (一)数据处理的目的

1·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

2·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

3·保存和管理己经过处理 (如校验、整理等)的大量数据,以便人们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

(二)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 1、数据收集 2、数据转换

3、数据的筛选、分组和排列 4、数据的组织

5、数据的运算 6、数据存储 7、数据检索 8、数据输出 二、数据组织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大量数据以一定的形式存放在各种存储介质中,数据的组织方式及内在联系的表示方式决定着数据处理的效率,因而设计数据结构是数据处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数据结构

1、解释数据结构的一些相关概念: (1)、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由于数据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基本单位可大可小,小到可以是一个字符,大到可以是一 个国家的地图或一本书等等。

(2)、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称为结构。

(3)、彼此具有一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称为数据结构。

这些关系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由于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联系形式,所以反映在数据关系上也就各不相同。

(4)、结点:在数据结构中,表征某一数据结构特点及其连接方式的基本单位。 (5)、结点有关的结点的地址称为指针。

指针的作用:每个结点只有一个指针,指向其下一个结点,称为单项链。当结点指针多于一个时,就可以构造多种复杂的数据结构,如双向链表、树、图等。利用指针可以把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分离开,数据的物理存储位置可以任意安排,而在逻辑上通过指针把它联系起来。 (6)、若干带指针的结点组成的集合,称为链 。(见书60页图3.5) 数据结构又分为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两个方面。

(1)、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抽象)关系,如线性结构、树结构、图结构等。

(2)、物理结构又称存储结构,是指在计算机上如何具体表示数据的各种逻辑结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存储方式,有:顺序存储、链接存储、索引存储及散列存储)同一种逻辑结构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物理结构来实现它。 2、线性表

(1)线性表的概念:

线性表是指数据的结构形式本质上是一维的线性关系,其中的每个结点都是同一类型的数据结构。着重强调线性表中的每个结点都是同一类型的数据结构。(见书60页表3.1职工登记表) (2)对线性表进行顺序存储

顺序表:把线性表的结点按逻辑次序依次存放在一组连续的存储单元里,结点在计算机内的存放位置完全由结点在线性表中的顺序号决定,用这种方法存储的线性表称为顺序表。

检索顺序表的公式:

LOC(ki)=LOC(k1)+L*(i-1)解释并举例说明。 讲解在顺序表中插入或删除一个结点的做法,并举例说明。 结论:线性表仅适用于经常进行检索、但数据不经常变动的情况。 (3)对线性表进行链接存储

链表结构在每个结点设有链指针,用来指示下一个结点的位置,结点本身可以存放在任意一组存储单元中,这些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分散的。

讲解在链表中插入或删除一个结点的做法,并举例说明。

结论: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指针表示,所以,在插入和删除操作中,只需改变前后结点的指针,而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移动。 3、树

树的概念:树是结点之间有分支的、层次关系的结构。

树形结构的作用:可以把复杂的数据联系表示成固定长度的记录,从而方便了数据的处理。 举例见书62页图3.8。 (二)数据文件 1、数据文件的概念

数据文件(简称文件)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形成的同类记录的集合。 解释数据文件的一些相关概念:

(1)记录是文件中可存取的最小单位,它由若干数据项构成。 (2)数据项是文件中可使用的最小单位。

(3)记录中能惟一地标志该记录的数据项称作主键。此外,还可能把另外一些数据项定为副键。主键和副键统称鉴别键,它们的功能是用来鉴别和搜索记录。 举例说明(见课件)

2、数据文件的组织方式:文件内部构造数据的方式。

(1)顺序文件:顺序文件中,各记录是按文件建立时的逻辑顺序存放,在对文件进行记录访问时是按照关键字的顺序来进行的,所以当记录的逻辑顺序与物理存储顺序一致时,可以提高处理的效率。 例:职工情况登记表

(2)索引文件:包括数据区和索引区。数据区中存放记录,索引区是一个连接索引和数据记录地址的表,由两部分组成:记录的关键字;存储区地址。所有的索引构成一个索引表。对记录进行访问时,先根据关键字从索引表中查出记录所在的位置,然后再到该位置取出该数据。 例:见书64页图3.9

(3)直接存取文件(散列文件):记录的地址是由关键字的一个函数所决定的,该函数称为散列函数。散列文件一般用在关键字分布范围广,而记录的个数比关键字的范围小的情况。

例:对于一个有800个学生记录,关键字为7位的学号的文件。 3、数据文件的操作 (1)数据文件的建立 (2)数据文件的修改 (3)数据文件中记录的删除 (4)数据文件的排序 (5)数据文件的更新 (三)数据库

数据库是比文件系统更高级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由于文件是由同一类型的记录构成的,所以只能适用于单项的应用场合。

对于一个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而言,要求从整体上解决问题,不仅要考虑某个应用的数据结构,而且要考虑全局数据结构。

为了实现整个组织数据的结构化,就要求在数据组织结构中不仅能够描述数据本身,而且要能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因而在复杂的应用中,应采用数据库组织数据。

第三节 数据库技术 一、数据库系统的产生和构成

(一)数据库DB的概念

它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而且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1、计算机系统 2、数据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4、人员

(1)数据库管理员 (2)系统程序员 (3)用户

二、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内容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1、用户要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的数据库模型,称为概念模型 …… 此处隐藏:194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59383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