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说明书 >

人教版高二哲学与生活讲义(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9
导读: ①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的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2.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

①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的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2.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二.基本原理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世界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方法论)。

疑难略解:

①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人)、对象(客观事物)、手段(工具)都是客观的。第二,实践是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第三,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总是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②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也叫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劳动、生产斗争),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

③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④分清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验,他们都是实践的产物。 ⑤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

A.原因:一方面,是由真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的,即正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否则,就是盲目的实践。

B.表现:科学理论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能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和有效行动的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C.怎样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首先,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掌握科学理论重在掌握其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其次,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来源于实践的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发挥指导作用。

最后,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研究、解决新问题。 ⑥用法: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主语是实践,实践中产生认识,如:在农业生产中产生了天文学、数学。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三种情况,一是实践中产生新的问题、新的需要,解决问题、满足需要,推动了原有认识的发展;二是实践中新工具和技术的运用,推动了认识的发展。三是实践中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材料体现出认识最终的目的和归宿是实践。

D.实践是检验标准:材料中认识通过实践检验得出正确或错误的结论。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材料的主语必是理论,理论产生是积极的影响即作用。

成功贵在坚持 6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真理观)

从真理本身看——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

从人们认识的发展看——认识具有反复性,具有无限性,具有上升性。说明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追求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疑难略解:

①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人,不论他的出身、社会地位、职业状况等如何,只要他的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他就有真理。因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②真理只有一个。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正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延续,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⑤认识具有上升性,人们的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追求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部分 (一)坚持联系的观点

一. 基本概念

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3.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4.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二.基本原理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这要求我们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和诡辩论。

联系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存在和发展起着不用的作用。这要求我们不能只注重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不能忽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从而正确认识事物。

成功贵在坚持 7

联系是有条件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疑难略解:

①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的。

但人们可以认识联系,改变事物的联系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并没否定联系的客观性。原因:一、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未从根本上取消事物自身所固有的联系。二、人们只能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才能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呈现着“人化”的特点, …… 此处隐藏:486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人教版高二哲学与生活讲义(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4926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