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说明书 >

曲硐回族方言词汇探析及其文化学阐释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5
导读: 文献综述 回族是中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分布最为广泛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回族在汉语的七大方言区内都说着各地的方言。目前学术界对国内回族话的研究大致集中在语言演变、回族话中的禁忌与研究

文献综述

回族是中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分布最为广泛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回族在汉语的七大方言区内都说着各地的方言。目前学术界对国内回族话的研究大致集中在语言演变、回族话中的禁忌与研究、境外回族用语研究等方面。 例如李生信《从语言接触理论看回族母语的演变》一文考察回族母语演变的历程,认为回族用语的转变是母语接触的结果;而马红艳《回族禁忌的社会功能探析》一文中谈到回族对禁忌习俗的保留, 充分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与共同的民族情感;马占明《回族语言中的阿拉伯语词汇及其特点辨析》一文从词源的角度分析了会与语言中所保留的大量的阿拉伯词汇,并且认为回回民族形成以后,其语言由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由原来的多种语言变为汉语,但其中仍然夹杂着不少阿拉伯语词汇,渗透到回族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变化将会持续下去;林涛的《东干语在多民族语言接触中的变异现象》《中亚回族陕西

话与甘肃话语音的比较》, 杨建军《论中亚东干文学的多元文化渊源》为东干语的研究收集了宝贵的语料,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此外,还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回族聚居区地方志中都对该地区的回族用语进行了描述,如《临夏市志》中对临夏回族用语进行了描述,又如柏莹《南京回族话探析》

马尚林《四川回族语言及其文化属性》等。这些文章从个案出发,)探讨了该地区回族用语性质、特点、成因及发展进程。

然而,云南省是我国回族人口分布的主要省份。据1990年第4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云南全省回族共有521 561人,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回族人口中排行第 6位,是我国南方诸省、自治区中回族人口最多的一个省。在云南各少数民族人口中,回族也是一个较大的民族,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排行第3位。 对于对云南回族话研究仍然存在一个很大的空缺。 在云南居住的回族人口大约有50多万,他们与各民族交错杂居,于是形成了“藏回”“白回”“傣回”等具有多元文化因素的群体。分布在云南各地的回族,在竭力保持自身民族特性,增强民族认同感的同时,又积极地向其他少数民族学习,以此来适应多元的社会大环境。对云南回族话的研究主要有马利章的《试析云南回族穆斯林语言中的波斯语词汇》《云南回族语言文化构成分析》,陈翠珠、杨春艳《云南寻甸回族语言独特性分析》,冯佳《一种特殊的言语现象:曲硐回族“攒言子”》,马亚娟《曲硐“攒言字探析”》。其中马利章教授的文章主要是对回族话中所保留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梳理和释义,追述了云南回族话与伊朗文化的历史渊源,探析了云南回族话语用的避讳心理。而陈翠珠、杨春艳《云南寻甸回族语言独特性分析》则是对云南寻甸回族话的特殊性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未分析其形成原因,也未从动态中考察寻甸回族话的发展与演变。其中所叙述的“攒言字”与冯佳《一种特殊的言语现象:曲硐回族“攒言子”》马亚娟《曲硐“攒言字探析”》中的“攒言字”又有很大的区别,二者所论述的“攒言字’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以致于目前的学术界对“攒言字”的界定尚未得到统一。冯佳《一种特殊的言语现象:曲硐回族“攒言子”》,马亚娟《曲硐“攒言字探析”》以滇西最大的回族聚落—“曲硐”为个案,从“攒言字”的界定、内容、词源、语用特点、使用情况、文化分析等角度进行了探析,但仍然未能对“攒言字”的形成、发展作出系统的梳理和今后的演变作出预测,同时也忽视了在曲硐回族方言词汇中存在的大量的马帮黑话与歇

后语在曲硐回族的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云南回族话的研究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研究者们主要关注于词汇特点、词义阐释、文化渊源。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曲硐回族话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发现曲硐回族话既是对自身伊斯兰文化的部分沿袭和保留,同时又是对多元化的生存环境的适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曲硐回族话已大量借用普通话,以致于在宗教用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动词与阿拉伯语名词性词汇、波斯语名词性词汇相搭配的动宾结构。而与曲硐回族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歇后语也在悄无声息地消逝、隐匿,看似拥有无限的再生能力的曲硐回族“攒言字”,也在随着人口的流动,渐渐凸显出了它的区域局限性。由此三方面看来,曲硐回族话虽然具有明显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语言的特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曲硐回族话的生态境况也十分令人担忧。方言词汇是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它生动形象地记录了一个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风俗等,仅凭老一辈人对年轻一代的口耳相授的方式进行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有些方言未能通过文字的记载,便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因此撰写方言志,弘扬本地文化,抢救曲硐回族话的工作势在必行!

曲硐回族话特殊性探析及其文化学阐释

【摘要】曲硐是滇西最大的回族聚落,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曲硐回族的方言词汇涉及宗教信仰、马帮黑话、攒言字等诸多方面。通过笔者的调查、搜集和整理,本文从方言与文化的角度对曲硐回族话进行了阐释,初步探析了这些方言词汇的特殊性,并对其生态境况表示担忧。

【关键字】曲硐回族;方言词汇 ;文化学阐释

曲硐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的永平县,是滇西最大的回族聚落。永平县地处东经99°17′~99°56、北纬25°03′~25°45′之间。东邻漾濞彝族自治县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接昌宁县,西隔澜沧江与保山市分治,北与云龙县山水相连,全县土地总面积2884平方千米。境内有昆畹公路(320国道)、大保高速公路和建设中的大瑞铁路穿过,地理位置优越,是滇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永平县地处云岭山脉分支博南山和云台山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有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穿过,关山锁钥,地址险要。

永平县境内居住着22个民族,汉族、彝族、回族、白族、傈僳族、苗族属世居民族。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84789人,汉族10530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6.99%,少数民族7948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3.01%。其中:彝族51078人,占总人口的27.64%,回族14537人,占总人口的7.78%,白族6954人,占总人口的3.76%,傈僳族3581人,占总人口的1.94%,苗族2386人,占总人口的1.29%,其他民族124人,占总人口的0.07%。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农业县。

曲硐回族是永平县境内的世居民族。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境内的曲硐村,

是一个拥有七千多人的回族聚居村。位于大理、保山、怒江三地州交界处,东临银江河、西靠小狮山、南邻大保高速、北依320国道,是一个以伊斯兰文化为主,将宗教文化、农耕文化、马帮文化、边屯文化融为一体的多元文化地,同时又是一个有着温泉、美食、古道、古城和浓郁回族文化的地方。据曲硐村内的大坟院石碑记载:“元十一年,云南行省平章政事瞻思丁大阿訇第七代孙马德清为云龙、永平始祖,其子马国栋为曲硐始祖”。由此表明,曲硐回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

汉语被广大回民普遍使用, 大约始于明清之际。一方面与当时统治者的政策有关; 另一方面, 也与日益扩大的商业贸易和频繁的社会生活交往有关。 以致于到现在,大多数回族不通阿拉伯语、波斯语, 汉语成为了回族的民族通用语。但由于回族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文化特征和心理素质以及人口来源的多元性, 使得回族语言到现在仍保留有大量的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 …… 此处隐藏:542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曲硐回族方言词汇探析及其文化学阐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4921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