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建筑文档 >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大纲(9)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6
导读: 二、教师自我意识的作用、内容及特点 (一)教师自我意识的作用 教师自我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作为普通人,其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能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其

二、教师自我意识的作用、内容及特点 (一)教师自我意识的作用

教师自我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作为普通人,其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能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其自我意识水平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二)教师自我意识的内容

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首先就要有清晰的自我意识。而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其自我意识的内容除了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外,主要指向其对自身教育教学的意识,特别是对课堂教学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适当;(4)教学语言清晰;(5)教学组织严密;(6)教学气氛热烈。

(三)教师自我意识的特点

根据教师自我意识的作用与内容,教师自我意识一般应具备如下特点。(1)教师自我意识的内容具有广泛性与教育性。(2)教师自我意识的作用具有双重重要性。(3)教师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具有主体自觉性与社会期待性。

三、提高教师自我意识水平的途径

(一)通过他人观察与自我观察相结合来认识和提高自我 1.他人观察是完善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个人由自己感官直接感受到自己的一些特性往往必须经过与他人的相同特性相比较,才会有意义,也才能建立起对自己比较全面而正确的自我意识。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他人对你的看法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1)确实是对自己不足之处的客观反映;(2)帮助自己发现了一些潜在优良品质;(3)误解;(4)偏见;(5)过低或过高的评价。

2.自我观察是提高自我意识水平的关键

他人观察是认识自我的间接方式,自我观察是直接认识自己的方式。自我观察又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自己的一些特性;二是通过内省的方式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观察的过程。

教师自我观察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1)要有自我观察的心向。(2)要注意自我观察的客观性。(3)要培养教师自我观察的敏感性。

(二)通过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来认识和提高自我

外部评价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1)外部评价具有偶然性与非连续性。(2)外部评价具有掩饰性与非真实性。(3)外部评价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教师自我评价具有外部评价不可比拟的优越性。(1)教师自我评价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评价。

38

(2)教师自我评价是连续、真实的评价。(3)教师自我评价能培养教师积极的自我意识。(4)教师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5)无论是领导评价还是教师同行评价,它们要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作用。

(三)通过对自身活动结果的反思来认识和提高自我

分析自己的活动结果,并以此为依据来评价自己,比较容易建立起较正确的自我观念。教师对自身活动结果的反思主要着眼于教学活动的过程。首先,教师计划自己的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观摩所发生的行为,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理解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反应之间动态的因果关系。其次,教师又进行“对于活动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分析所发生的事件,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决策的结论。

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首先要具有反思的意识,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思得、思失、思效和思改。思得即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思失即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思效即对教师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客观而全面的分析和反思。思改即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得”与“失”的自我意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客观分析,促使教师进一步思考。

39

第六章 教师的人际关系

第—节 教师人际关系及其形成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

(一)人际关系的结构

人际关系主要包含人际认知、人际情感和人际行为三种成分。 (二)人际关系的反应类型

人际关系的反应类型就是人际关系行为模式与个体的个性相结合,形成其特有的人际关系倾向。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基本都有如下表现:(1)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其个人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4)积极与他人作真诚的沟通。

二、师生关系 (一)师生交往 (二)尊师爱生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

美国学者钱伯斯(Chambers)曾要求数万名富有创造性的心理学家和化学家描述对自己创造性发展有最大促进作用或最大破坏作用的教师,其结果被归成两个序列,一列是按顺序列出十个最重要的促进因素,另一列按顺序列出八个最重要的破坏因素。促进因素是:(1)将学生看成是人;(2)鼓励学生独立;(3)言传身教;(4)在课外经常和学生在一起;(5)指出优异成绩是可望的而且也是可以达到的;(6)热情;(7)师生平等;(8)直接奖励学生的创造行为;(9)妙趣横生、随机应变;(10)精于个别教学。破坏因素是:(1)不鼓励学生(思考、创造);(2)不可信任(吹毛求疵,嘲笑人);(3)缺乏热情;(4)强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5)教条主义和刻板;(6)专业不信任;(7)兴趣狭窄;(8)课后不接近学生。显然,这一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是一致的。

40

3.有效处理师生冲突 三、教师间关系

教师与教师的关系主要包括不同年级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各个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辅导员教师和任课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达成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教师顺利工作的保障。

(一)教师间关系的重要性 (二)教师间关系的现状 1.教师间竞争的加剧 2.教师之间交流的减少 3.学校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4.教师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提高教师人际关系的质量 1.互通信息,增强交往 2.互勉共进,团结协作 3.互相尊重,心理相容 四、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

(1)协调关系,友好合作。(2)充分理解,争取支持。(3)顾全大局,尊重服从。

第二节 教师威信及其形成

一、教师威信的构成及作用 (一)教师威信的构成

教师的威信按内隐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仪表威信、知识威信和人格威信。 (二)教师威信的作用

具有威信的教师之所以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是因为以下几点。(1)学生确信他们讲授的和指示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从而表现出掌握知识和执行指示的主动性。(2)他们的要求可以较容易地转化为学生的需要,这就增强了学生在学习和培养自己优良品质上的积极性。(3)他们的表扬和批评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4)学生把有威信的教师看做自己的榜样,教师的示范也就可以起到较大的教育作用。

二、教师威信形成的过程

(—)开始阶段——学生对教师认同感的产生

41

(二)形成阶段——教师的榜样性与学生的向师性 (三)巩固阶段——教师与学生的长期交往和共同活动 三、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

影响教师威信形成 …… 此处隐藏:204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大纲(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3844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