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建筑文档 >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大纲(10)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6
导读: 第七章 教师的心理问题与调适 第—节 教师行为问题的类型与诊断 一、行为习惯及职业适应 (一)行为与行为习惯 1.行为 所谓行为是人的外在的可观察到的行动或活动的总称。 2.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是行为经验的累积,

第七章 教师的心理问题与调适

第—节 教师行为问题的类型与诊断

一、行为习惯及职业适应 (一)行为与行为习惯 1.行为

所谓行为是人的外在的可观察到的行动或活动的总称。 2.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是行为经验的累积,多次在某一情境中重复使用某一行为,会产生行为的“定型”效应,使该行为在相似情境中易于发生,即习以性成,形成行为习惯。

(二)教师行为与职业适应 1.教师行为的特点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性质来说,教师行为具有目的性。第二,教师行为具有主动性。第三,教师行为具有服务性。第四,教师行为的规范性。

2.教师行为对教师职业适应的影响 二、教师行为问题的类型及表现 (一)教师行为问题的含义与研究意义 1.教师行为问题的含义

教师行为问题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的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或者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不符合教师职业的角色期待的、对学生身心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身心健康的不当行为。

2.研究教师行为问题的意义

教师的各种行为问题对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都有消极影响。 (二)教师行为问题的类型及相应表现 1.教师教学中的行为问题

(1)体态仪表问题。①仪表不适:衣冠不整;蓬头垢面,不修边幅;追求新潮,打扮奇特,缺乏庄重等。②滥用手势和动作:不当的、多余的手势和动作。③目光问题:目光呆滞、闪烁或

43

游离不定;不和学生目光交换;害怕学生的目光;目光冷漠或者不屑一顾等。④表情问题:板着脸上课;滥用表情;表情夸张;严肃认真有余而亲切自然不足等。

(2)不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①“满堂灌”。②不因材施教。③滥用表扬和奖励。④滥用批评和惩罚。⑤言语中伤。

(3)课堂教学中的随意行为。①教学无计划。②教案不规范。③书写不规范。④语言毛病多。⑤行为太随便。⑥教学无艺术。⑦有知识性错误。

(4)课堂管理上的行为问题。①过于冷淡,放任自流。②权威管教,家长作风。③缺乏教育机智,对偶发事件处理不当。

2.教师交往中的行为问题

(1)与学校领导。有的教师对此问题认识不清,表现出三种倾向。①目无领导,不服从。②唯唯诺诺,无主见。③阿谀奉承,讨好领导。

(2)与同事。教师与同事交往中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①文人相轻。②拉帮结派。

3.教师生活中的行为问题

教师在生活上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类。(1)不良习气和嗜好。(2)生活作风问题。 三、教师行为问题的诊断 (一)教师行为问题诊断的标准

只要是不符合教师职业需要和职业角色、对学生及其自身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都可以看成是行为问题,需要教师自己或者在外界的帮助下对这些问题行为进行调适和矫正。

(二)教师行为诊断的原则

教师行为问题诊断的基本目的是区别筛选,必须客观、谨慎地进行。在进行行为问题诊断中应遵循多方法、多途径测评,多指标考察和多方面人员共同商议作出决定等基本原则。

(三)教师行为诊断的基本方法——教师行为评价 1.教师行为的社会评价 2.教师行为的集体评价 3.教师行为的自我评价

第二节 教师行为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一)社会文化传统

44

一是传统的社会文化观念对教师行为观念的束缚。二是社会公众舆论的偏见。 (二)社会经济地位 (三)社会期望

首先是社会以及大众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其次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影响。 (四)人际关系

(五)职业压力,主要表现为师资供求关系 二、学校因素 (一)学校管理特点

第一,学校的组织管理形式。第二,对教师工作的评价。第三,教师的工作待遇。 (二)校园环境气氛

首先是校园的物理环境。其次是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 (三)人际交往状况

在这些人际关系中,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 三、家庭因素 (一)家庭成员变化 (二)家庭氛围紧张 (三)家庭环境变迁 (四)家庭经济拮据 四、自身因素 (一)个性心理特征

1.教师性格对其行为的影响;2.教师气质对其行为的影响 (二)文化修养及教龄因素 (三)教育认知观念 (四)工作心理挫折

第三节 教师行为问题的调适

一、教师行为问题调适的基本理论 (一)行为治疗理论 1.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1)反应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学习并不需要人或有机体的积极参与,学习是两类

45

刺激的联结。

(2)操作学习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他认为,个体积极地参与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是学习发生的基础。

(3)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又称模仿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要理解个体的学习过程,必须认识到人的行为不单是其内在力量的驱使,也不仅仅因为环境的影响,而是由环境、个人和行为三者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2.行为治疗的理论假设

(1)问题行为是后天习得的。(2)各种问题行为是相互独立的。(3)问题行为与特定的不良环境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4)改变不良的环境,重新学习可以使问题行为得到矫正,发展出相应的恰当的行为来。

3.行为治疗的基本过程

行为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有三项:(1)确认行为问题,据此可以确定治疗目标,选择治疗技术和方法;(2)以适当的技术方法对行为问题进行矫正,帮助行为者建立起新的行为方式;(3)记录靶行为的基准水平以及变化过程,以评价治疗过程。

(二)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1.认知行为矫正的理论假设

认知行为矫正的四个理论假设,它们分别是:(1)认知活动对行为变化起中介作用,绝大多数适应不良的问题行为都与相应起中介作用的失调的认知活动有关;(2)人类行为的交互决定论是该模式的理论基础;(3)个体的若干认知对行为矫正特别重要,这主要包括个体对自己生活事件的编码与分类、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对行为效能的预期等;(4)情感与认知、行为有密切联系,个体改变是其身心状态的整体改变。

2.认知行为矫正的前提

认知行为矫正原理认为,不适应的行为来源于某些认知上的障碍,因此,矫正干预的重点应是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以达到认知和行为的变化。

3.认知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

认知重建的步骤有三:第一,帮助行为者识别消极思维以及它们出现的场合;第二,帮助行为者识别情绪反应、不愉快的情绪或紧跟消极思维之后的问题行为;第三,帮助行为者制止这些消极思维并建立理性的或积极的思维。

二、教师行为问题调适的原则及基本方法 (一)教师行为问题调适的目标与策略

(1)充分考虑行为调适对象的特点。(2)对进行调适的方法及其效果要有正确的认识。

46

(3)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并要先易后难。(4)信守“最少干预”原则。

(二)教师行为问题调适的基本方法

对教师的行为问题进行调适,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是针对教师外显的、具体的行为;二是可以非常精确地罗列治疗的具体目标;三是可以对调适的效果作出具体而客观的评估。

1.行为调适的方法

行为调适来自于行为治疗,也叫行为矫正,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包括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方法和提高行为发生 …… 此处隐藏:166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大纲(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3844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