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建筑文档 >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大纲(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6
导读: 4.启发引导要恰如其分 5.启发引导要充分信任学生 (六)板书能力 1.板书设计要有计划性 2.板书设计要精炼、完整 3.板书设计要直观、具有启发性 4.板书设计要巧妙、美观 5.板书设计的步骤 (1)明要求,使书

4.启发引导要恰如其分 5.启发引导要充分信任学生 (六)板书能力 1.板书设计要有计划性 2.板书设计要精炼、完整 3.板书设计要直观、具有启发性 4.板书设计要巧妙、美观 5.板书设计的步骤 (1)明要求,使书之有用; (2)抓重点,使书之有据; (3)选词语,使书之有度; (4)定形式,使书之有格; (5)分层次,使书之有序; (6)留余地,使书之有节; (七)小结能力 1.小结要自然妥帖 2.小结要首尾照应 3.小结要紧扣中心 4.小结要内外沟通 (八)布置作业的能力 1.布置作业要目的明确 2.布置作业要分量适当 3.布置作业要有明确要求 (九)指导练习的能力 1.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

2.掌握练习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练习方法 3.适当分配练习的次数和时间 4.及时提供练习反馈信息 三、教学评价能力

(一)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能力 1.学科成就测验

18

2.日常考查 (1)口头提问 (2)批改作业 (3)小测验

3.专门调查与心理测量 (二)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能力 四、语言表达能力 (一)口语表达能力 1.教师的口语应做到:

(1)准确简练,叙述连贯,逻辑性强; (2)通俗易懂,设问多,比喻多,停顿多; (3)讲究艺术,富于情感。 2.力求做到“八戒”

一戒拖泥带水,尽说些与主题无关的废话; 二戒颠三倒四,尽说些文理不通的胡话; 三戒满口专业术语,尽说些故作高深的古话; 四戒滥用词藻,尽说些华而不实的巧话; 五戒不懂装懂,尽说些模棱两可的混话;

六戒干巴枯燥,平淡乏味,尽说些使人昏昏欲睡的淡话; 七戒挖苦讥笑,低级趣味,尽说些不干不净的粗话; 八戒陈词滥调,生搬口号,尽说些八股味浓的套话。 3.提高教学语言的技艺,关键在于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

如果没有爱憎分明,哪有义正辞严;没有渊博见闻,哪能谈古论今;没有真才实学,哪会出口成章;没有如泉思绪,哪会口若悬河;没有对社会实际的深刻洞察,哪来的风趣幽默!

因此,掌握语言技艺,不是磨练嘴皮,而是增长学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靠教师自我修养得来的德、才、学、识四种素质的丰厚基础。

(二)体态语表达能力

体态语表达能力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不可或缺的能力。体态语包括表情、动作、手势、姿势、外表修饰等,它既可以作为言语的辅助手段,也可以代替言语,进行信息交流。

19

(三)书面语表达能力

书面语表达能力与教师的语文功底有关,如果这方面的能力不强,学生在阅读教师编写的教案、教科书、教参以及给学生写的总结、鉴定等时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缺乏书面语表达能力,教师很艰难写出高质量的教学论文,这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职业生涯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发展。

五、教育机智 (一)教育机智的含义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敏感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特别是意外情况下,快速反应、随机应变、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综合能力 。

(二)教育机智的具体表现 1.善于因势利导 2.善于随机应变 3.善于“对症下药” 4.善于掌握分寸 (三)教育机智的特征

1.教师所处理的事件具有偶发性 2.教师表现的行为具有果断性 3.教师使用的方法具有得当性 (四)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 1.处理教学疑难问题的机智 2.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机智 3.处理非主体突发事件的机智 4.处理自身失误的机智

第二节 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情境的组织、领导、监督和协调的能力,主要包括班级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

(一)班级管理能力

班级管理能力对教师尤其是辅导员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合格的辅导员至少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一是组织教学环境的能力。教学环境分为教学的物理环境和教学的心理环

20

境。二是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班级活动能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缩短师生、生生的心理距离,提高学生的素质。三是选拔与培养班干部的能力。一般来说,班干部应具有如下特征:有甘心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品德高尚,有威信,善于观察,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班级管理要遵循民主和科学两条原则。所谓民主,是指班级管理中学生有参与班级事务或对班级事务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教师既不能专制独裁,也不能放任自流。民主管理要从以下五方面人手:(1)辅导员要有公仆之心;(2)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3)发展学生自然的人性;(4)发展学生的主人作用;(5)决策过程注重商量、对话和集体表决。所谓科学,是指班级管理不能只靠说教,而应制定一套系统的规章制度,使班级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法治”既能避免师生的行为偏差,又能体现班级管理的民主性。科学的班级管理应该建立健全三个系统:计划立法系统(即系统制定班规班法)、监督检查系统(即监督法规的执行情况)和反馈系统(即通过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法规)。

(二)课堂管理能力

课堂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实践证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合理调控,对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1.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学生自觉纪律的形成需要由他律逐渐向自律转化,教师有必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来促进这种转化。

要使学生自觉遵守纪律,除了运用上述科学的方法外,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需具有重要的个人行为特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康宁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发现,教师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需要以下五个行为特征:(1)让学生明白教师能预知教室内发生的一切情况,具有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的能力,即教师要“脑袋后面长眼睛”,学生才不敢轻举妄动;(2)能一直维持所有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不要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成为“陪坐者”;(3)能引起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不断变换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媒体与视听工具,以及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如竞赛、演讲比赛、研究性学习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4)能在同一时间内处理不同学生的问题,尽可能减少处理问题的时间,以免影响全班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让学生感觉随时都受到教师的注意,没有被忽视;(5)责罚某个学生时避免产生连锁反应。连锁反应是指教师由于责罚某个学生而对其他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2.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是指群体的心理状态,是群体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觉醒状

21

态、注意状态、情绪状态、灵感状态。课堂心理气氛作为教师、学生的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通过影响学生的注意、思维、情感、意志状态及学习动机,达到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人际协调能力

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还表现为人际协调能力。所谓人际协调能力,就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教师所面临的人际关系主要有教师间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关系。和谐、协调的教师人际关系的心理特点为彼此尊重、心理相容(心理相容即人们相互肯定的心理倾向)、心理认同、相互信任和情感 …… 此处隐藏:210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大纲(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3844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