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建筑文档 >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大纲(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6
导读: ⑥ 教学媒体运用技巧:板书的设计,教具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掌握。 ⑦ 沟通与表达的技巧:书面语言的使用,口头语言的表达,体态语言的运用。 ⑧ 结束的技巧:总结学习的表现,提出问题的要点,复述学习的重点

⑥ 教学媒体运用技巧:板书的设计,教具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掌握。 ⑦ 沟通与表达的技巧:书面语言的使用,口头语言的表达,体态语言的运用。 ⑧ 结束的技巧:总结学习的表现,提出问题的要点,复述学习的重点。 ⑨ 补救教学的技巧:学生的个别辅导,学生作业的指导。 2.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 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指教师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出适当的年度和单元教学计划的能力。具体来说,这方面的能力有:掌握和运用教学大纲的能力,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等。

② 教学实施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在一般教学情况下有效地实施所设计的教学计划,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教学情境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也是多种具体能力的综合,如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课堂教学组织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技巧的能力和教学机智等。

③ 学业检查评价的能力。教学检查评价的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集资料,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判定教师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来补救或改进教学工作的能力。如设定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的能力,收集评价资料的能力,选择和运用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的能力,分析或解释评价资料与结果的能力以及反馈矫正的能力等。

三、教师的专业态度 (一)专业理想

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对教学工作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愿意终生献身于教育事业。

(二)专业情操

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理智的情操,即由于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与自豪感;道德的情操,即由于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专业性向

13

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

(四)专业自我

专业自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自我意象:对“作为一个教师我是谁?”问题的回答,可从一般的自我描述中推断出来。 ② 自我尊重:与自我意象紧密交织在一起,是一种“评价性”自我体验,即教师对自身的专业行为和素质作出的个人评价。

③ 工作动机:是促使人们进入教学职业、留在教学工作岗位的动机。 ④ 工作满意感:指教师对他们工作境况的满意度。 ⑤ 任务知觉:指教师对工作内容的理解。

⑥ 未来前景:教师对其职业生涯工作境况未来发展的期望。

显然,在专业自我中,教师对其专业活动所抱有的知识、观念和价值是专业自我的重要部分。

对教学工作来说,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

14

第二章 教师的教育能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异常复杂,表现形式多样。① 林崇德(2002)将教师的教育能力归纳为两种:一种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一种是狭义的教师的教育能力(又叫教师的德育能力),他认为二者加起来就构成了合格教师教书育人的才华。② 向玉琴(1996)则提出教师应具有以下能力结构:钻研、处理教材,选择和运用教育教学方法的能力;研究和了解学生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机智;操作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③ 罗树华、李洪珍(1997)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教师应具备的五种教育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评价学生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身教能力。④ 从教师专业性发展的角度,将教师教育能力概括归纳为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第一节 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等五种能力。

一、教学设计能力 (一)设计教案的能力 1.确定教学目标

(1)钻研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内容 (2)确定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和发展水平 (3)确定目标分类

① 知识与技能 ② 过程与方法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要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行为,即要讲授的内容、准备提问的问题、要列举的实例、准备做的演示或实验、课堂练习题、师生的活动等,都一一编写在教案内,成为下一步真正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

3.预测学生行为

15

课堂教学设计要对学生的行为要进行预测,这些行为包括学生的观察、回答、活动等各个方面,应尽量在教案中注明,它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认知策略。

4.准备教学媒体

教学中需要使用的教具、幻灯、录音、图表、标本、实物等各种教学媒体,按照教学流程中的顺序加以注明,以便随时使用。

5.分配教学时间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预计需要多少时间,在教案中也应注明清楚,以便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和教学行为。

(二)选择教学模式的能力 1.讲解接受模式 2.“探究——发现”模式 3.折衷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 (三)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明确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习什么和解决什么

弄懂什么——理论、原理、定理、法则、公式、规律等; 学会什么——技能、技巧; 发展什么——智力、能力; 培养什么——道德品质、习惯; 形成什么——思想观点和世界观。 1.教学重点的把握能力

(1)明确重点问题,引起学生重视 (2)讲解重点问题,要做好充分准备 (3)巩固重点问题,做必要的练习 (4)处理好重点问题和非重点问题的关系 2.教材难点的突破能力 (1)缺乏基础知识造成的难点 (2)由于知识抽象造成的难点 (3)对新知识过于生疏造成的难点 (4)其他情况造成的难点 二、教学实施能力 (一)导入新课的能力

16

1.集中学生注意 2.引起学生兴趣 3.激发学生思维 4.明确教学目的 5.自然进入新课 (二)讲解能力 1.引入 2.展开 3.结束 (三)提问能力 1.引入问题 2.陈述问题 3.教师启发 ① 核查 ② 提示 ③ 重复 ④ 重述 4.教师评价

① 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

② 重述:教师用不同的词句重述学生的答案; ③ 追问:根据学生回答中的不足,追问其中的要点; ④ 更正:纠正错误的回答,给出正确答案; ⑤ 评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⑥ 延伸:依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思考另一个新问题或更深入的问题; ⑦ 扩展:就学生的答案,加入新的材料或见解,扩大学习成果或展开新的内容; ⑧ 核查:检查其他学生是否理解答问学生所回答的内容,或者有什么另外的反应。 (四)创设情景的能力 (五)启发引导能力 1.启发引导的多样性 2.启发引导的时效性

…… 此处隐藏:138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大纲(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3844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