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说明书 >

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1
导读: 儿科护理学(二)自考教材ppt 儿科护理学(二)自考教材ppt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概论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和胎儿血循环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胚胎第2 周开始形成原始心脏。 胚胎第2 周开始形成原始心脏。 胚胎第4 周时心房和心室是共腔的。 胚胎第4 周时心房和心室

儿科护理学(二)自考教材ppt

儿科护理学(二)自考教材ppt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概论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和胎儿血循环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胚胎第2 周开始形成原始心脏。 胚胎第2 周开始形成原始心脏。 胚胎第4 周时心房和心室是共腔的。 胚胎第4 周时心房和心室是共腔的。 到胚胎第8 周房、室间隔均已形成,即 到胚胎第8 周房、室间隔均已形成, 成为具有4 腔的心脏。 成为具有4 腔的心脏。 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是胚胎的2—8 周 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是胚胎的2 8

儿科护理学(二)自考教材ppt

儿科护理学(二)自考教材ppt

1.胎儿的血液循环特点 1.胎儿的血液循环特点(1)胎儿时期的肺没有呼吸运动,肺循环血量很少,左 胎儿时期的肺没有呼吸运动,肺循环血量很少, 右心都经主动脉向全身输送血液. 右心都经主动脉向全身输送血液. (2)胎儿期的营养代谢和气体交换是通过脐血管和胎盘 与母体之间以弥散的方式进行。 与母体之间以弥散的方式进行。 (3)肝脏含氧量最高,下半身含氧量比上半身低。 肝脏含氧量最高,下半身含氧量比上半身低。 (4)动静脉导管、卵圆孔都正常的开放。 (4)动静脉导管、卵圆孔都正常的开放。 动静脉导管

儿科护理学(二)自考教材ppt

2.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2.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1)脐带结扎:脐-胎盘循环终 (1)脐带结扎: 脐带结扎 呼吸建立。 止,呼吸建立。 (2)卵圆孔关闭:到生后5-7个 (2)卵圆孔关闭 到生后5 卵圆孔关闭: 解剖上大多闭合。 月,解剖上大多闭合。 (3)动脉导管闭合 (3)动脉导管闭合 3—6个 6 月解剖上闭合

儿科护理学(二)自考教材ppt

二、正常各年龄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 正常各年龄小儿心脏、心率、

(一)心脏的大小和位置 新生儿和<2 岁时的心脏多呈横位,心尖搏动 新生儿和< 岁时的心脏多呈横位, 位于左侧第4 肋间、锁骨中线外侧,心尖部主 位于左侧第4 肋间、锁骨中线外侧, 要为右心室。 要为右心室。 以后心脏由横位转为斜位,左心室形成心尖 以后心脏由横位转为斜位, 部.

儿科护理学(二)自考教材ppt

(二)心率

小儿因新陈代谢旺盛和交感神经兴奋性较高, 小儿因新陈代谢旺盛和交感神经兴奋性较高, 所以心率较快.心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 所以心率较快.心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 新生儿平均每分钟120 140 次, 新生儿平均每分钟120 120—140 小儿心率和脉搏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小儿心率和脉搏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儿科护理学(二)自考教材ppt

(三)血压

由于心搏出最较少,动脉壁的弹性较好和血管 由于心搏出最较少, 口径相对较大,故血压偏低。 口径相对较大,故血压偏低。血压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逐渐升高 新生儿出生后血压可暂时稍降,于生后24h 可 新生儿出生后血压可暂时稍降,于

生后24h 岁时约85 达65 / 40mmHg , l 岁时约85 / 50mmHg 。 2岁以上小儿收缩压=(年龄*2)+80 岁以上小儿收缩压= 年龄* 舒张压=2/3收缩压 舒张压=2/3 =2/3收缩压

儿科护理学(二)自考教材ppt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概论

儿科护理学(二)自考教材ppt

一、病因和预防

1、遗传 2、环境因素 宫内感染:病毒(风疹、流感、流腮) (1)宫内感染:病毒(风疹、流感、流腮) (2)放射线 (3)药物 代谢性疾病: (4)代谢性疾病:糖尿病

儿科护理学(二)自考教材ppt

二、临床表现 根据左右心腔或大血管间有无直接分流和临床有 无青紫,可分为三类: 无青紫,可分为三类: 左向右分流型(潜伏发钳型) 1 .左向右分流型(潜伏发钳型) 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 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 闭等。 闭等。

2 .右向左分流型(发绀型) 右向左分流型(发绀型) 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等。 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等。

3 .无分流型(无发组型) 无分流型(无发组型) 如主动脉缩窄和肺动脉狭窄等。 如主动脉缩窄和肺动脉狭窄等。

儿科护理学(二)自考教材ppt

第三节正常血液循环

常见心脏病概论

RA 肺循环 RV PA

LA 体循环 LV AO

儿科护理学(二)自考教材ppt

一、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儿科护理学(二)自考教材ppt

1.病理生理VSD血流动力学改变

RA 肺循环 RV PA

LA LV 体循环

AO

儿科护理学(二)自考教材ppt

艾森曼格(Eisenmenger)综合征: 艾森曼格(Eisenmenger)综合征: 综合征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自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当肺动脉高压显著. 右向左分流时,临床出现持久性青紫, 右向左分流时,临床出现持久性青紫,即称艾森曼格综合 征.

儿科护理学(二)自考教材ppt

2.临床表现 小型VSD:多见肌部。 小型VSD 多见肌部。 VSD: 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仅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 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仅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

中——大型VSD: 大型VSD 大型VSD: 1、体血少:生长发育落后,消瘦、乏力、 气短、 体血少:生长发育落后,消瘦、乏力、 气短、 多汗 2、肺血多:易患肺部感染、心衰 肺血多:易患肺部感染、

体检 : 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 Ⅲ —Ⅵ 级粗糙 体检: 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Ⅲ 的全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并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的全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并可触及收缩期震颤.肺动 脉第二音增强或亢进。 脉第二音增强或亢进。

…… 此处隐藏:77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148472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