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说明书 >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1-03
导读: 激励理论的应用 企业的激励机制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的改革与完善涉 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20 年来企业体制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一是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

激励理论的应用

企业的激励机制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的改革与完善涉

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20 年来企业体制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一是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三是封闭格局转向开放格局。

企业赖以生存的原有基础和外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们必须以新的视角来研究企业激励机制的问题。在改革与完善国企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要大胆学习吸收西方的先进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加以适当的改造,既要反对不顾国情盲目照抄照搬又要反对以国情为由拒绝接受国外的好经验新观念,改革与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应该与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的紧密结合共同推进。

我们有如下结论:

一、为了能够更好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我们在制定激励机制时要因人而异, 因企制宜。激励的对象是人,而人们的需要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激励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应因人而不同。事实上并不存在一劳永逸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激励方式。管理者为了取得较好的激励效果应先进行员工需要调查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员工的最迫切的需要分析。不同情况、不同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和激励措施,使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只有实事求是的有针对性的采取激励措施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企业员工担当的职位的不同,我将他们分为企业经营者

激励理论的应用

和企业普通员工。对于企业经营者 ,我们采用经营者年薪制和期权激励制度。经营者年薪制和期权股权激励是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试点的对经营者的物质激励方式。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实施经营者年薪制和期权股权激励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因而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受到了高度而充分的重视。 对于企业普通员工,我们采用员工持股和按技术要素分配的激励机制。员工持股和按技术要素分配均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范畴,在我国尚处于试点阶段,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微观实现形式,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生产积极性做好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和按劳分配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为了能够极大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我们应该采用物质激

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员工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个方面, 因此相应的激励方式应该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由于物质需要是人类生存的最基础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物质激励的方式把员工的个人物质利益与企业的组织目标相结合,在企业生产发展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所谓精神激励即是通过满足自尊荣誉社会地位等精神需要建立奋发向上、艰苦奋斗等与企业组织目标相一致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促进,两者不可偏废。

激励理论的应用

三、在强调精神激励时我主张运用企业文化激励。企业文化指的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念、 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要有个性,个性塑造要结合企业具体情况,突出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上的差异。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要充分分析企业内外因素,提炼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考虑行业特点,不同行业的企业文化有自己的特点。其次要考虑企业文化,成员,及其构成不同类型的人,及其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每个人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以前,大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融互补或是互相排斥。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企业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接受。成员的影响力大小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作用不同。再次要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是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的目标。在现实中影响人的工作行为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社会环境,工作条件,技术设备等客观条件;以及教育培训,知识经验积累等后天素质。而其中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是人的能力和心理因素。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但是一个有能力而没有工作积极性的人还是不会取得好的成绩。所以人的积极性就成为人的工作表现的决定性因素。有鉴于此,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目的的激励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

四、我们在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时, 应该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这一点是我们每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和企业管理人员

激励理论的应用

必须把握的根本。这也是当前我们研究比较多的方面,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认为人们对精神的需求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企业文化建设仅仅是一个方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一起进行研究。这是我们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1. 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在激励机制中, 首先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体现组织目标的要求,否则激励将偏离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向,其次还能满足员工个人的合理需要,否则将会事与愿违达不到满意的结果。例如我们在制定劳动定额时定额水平必须先进合理,使员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或超过。让员工跳一跳可以摘到苹果,如果定额水平只讲先进性不讲合理性,员工尽最大努力也摘不到苹果,激励就失去了意义。

2.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员工个人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个方面。 因此相应的激励方式应该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促进两者不可偏废。我们要吸取只讲精神激励不讲物质激励的历史教训,也要避免只讲物质激励不讲精神激励的错误做法。事实证明以上两种情况都是与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目标相违背。

3. 内激与外激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内激励就是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 ,激发人的主观精神使员工的工作热情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内在的潜力,内激

激励理论的应用

励主要通过思想教育工作,本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消除误会、融通感情的原则,使受教育者受到启发和能够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树立起工作信念。所谓外激励就是运用环境条件来制约人们的动机,以此来强化或弱化某种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外激励一般以行为规范的形式出现,通过建立制度制定措施鼓励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行为,限制与组织目标违背的行为的产生。规范员工的行为把内激励与外激励结合起来有助于加强激励的效果。

4. 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正激励就是对员工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引导鼓励这种行为发扬光大。所谓负激励就是对职工违背组织目标的非期望行为进行处罚,以使这种行为不再发生。正激励与负激励都是必要而且行之有效的。正激励是强化作用是对行为的肯定,表现为奖赏与鼓励。负激励起负强化的作用,是对行为的否定,表现为批评制约。但在采取负激励方式时应尽量减少采取负激励方式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应坚持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把正激励与负激励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采取正激励与负激励的过程中应与政治思想工作相结合,使职工外有压力,内有动力。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先进、更先进、后进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风气。

5. 事实求事因人制宜的原则 …… 此处隐藏:183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148466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