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控制——以_瓮安事件_为例
瓮安事件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控制
——以“瓮安事件”为例
o陈勇王剑
[中圈分类号JG206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009---5322(2009)03---0100-3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瓮安事件”的谣言传播过程和政府对谣言控制进行分析,总结出政府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谣言控制的一些基本原则。
【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谣言控制;消息发布;媒体管理群体性突发事件,一般是指由各种社会矛盾引起.一定数量群众参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采取非法集会、和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堵塞交通等方式,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行为,以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罢工、罢课、罢市的行为。①
目前,群体性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有关部门统计显示,1993年我国发生社会群体性事件0.87万起,2005年上升为8.7万起,2006年超过9万起,并一直保持上升势头。⑦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或者顺利地化解群体性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④正因为谣言的真伪难以分辨,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澄清和引导,导致谣言大面积传播,就很可能引发社会的骚动和混乱。在近年来发生的相当一部分群体性突发事件当中,谣言要么是事件发生的导火线。要么对事件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要么在事件发生之后继续传播从而引发更多的负面舆论。所以,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苦控制,能为政府预防和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提供一定的帮助。
2008年6月28日下午。贵州省瓮安县约200人冲击县公安局、县委、县政府、县财政局及县民政局行政大楼,上万群众嗣观.整个过程持续近7小时。“瓮安事件”的直接起因是当地一个名叫李树芬的女中学生意外死亡,当地警方认定李树芬是自己跳河溺水死亡,但是李树芬的家属并不认同警方说法。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李树芬被奸杀的谣言在县城不胫而走,最终引发了当地群众冲击政府机关的恶性事件。“瓮安事件”无疑是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谣言控制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标本。
忠因替侄女讨说法,已被警方打死。还有传闻说,公安局在办案的过程当中,曾多次硬抢尸体、破坏现场,企图掩盖事实,而且死者亲属向政府讨公道时,政府官员避而不见。
事实上,尸检结果证明李树芬生前并没有发生性行为,其叔叔李秀忠也还活着。那么,j:述谣言为什么会在瓮安迅速地传播,并且为许多人深信不疑呢?这与一些人对当地政府和警方形成的“刻板印象”有关。心理学中“刻板印象”,指人们长期生活在某一种环境f包括虚拟环境)当中,对该环境中的某一类人或事物会形成同定、概括、笼统的看法。人们常常依据这种“刻板印象”去认识和理解与此类人或事物有关的信息。近年来瓮安县“移民搬迁后期扶持、违章建筑拆除、矿权纠纷处理、国企改革改制中,出现了各种矛盾,沉积的重点信访案件就有20多起,各种矛盾纠纷没有得到及时化解”,使得一些人形成了一种当地政府官员和警方是不公正和不维护老百姓利益的印象。李树芬的亲属和一些人会根据这种“刻板印象”,本能地怀疑警方的调查结果,不相信其是跳河溺水身亡。而谣言正是迎合了这部分人的这种心理,使之对谣言深信不疑,甚至在传播过程中添油加醋,对谣言予以强化。这使我们反思,“不明真相的人为何不是倾向于信任真相可得,而是倾向于真相被掩盖乃至被歪曲,这本身就是严重的问题。”④在“瓮安事件”发生后,当政府相关部门发布消息辟谣的时候.公众的质疑之声依然不断。许多人都在追问:公开的就一定是真相吗?在公开的背后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真相?说明政府相关部门日常执行公务中不断提高公信力的重要。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提高政府机关及其相关部门的权威性与可信度,是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控制谣言传播的关键所在。
二、政府对“瓮安事件”谣言控制的不足
从李淑芬死亡到群众冲击政府机关的6天里,瓮安县的有关政府部门没有采取措施去澄清事实真相,从而导致谣言流传,最终酿成了恶性事件的爆发。这里要重点探讨“瓮安事件”发生之后,相关政府部门对谣言的控制存在哪些不足。
1、政府发布的消息滞后、不充分。缺乏权威性和可信性。“瓮安事件”发生后不到l小时,便有人把对事件的描述和现场的视频、照片传到网上。当天晚上,大量小道消息开始在网络上四处蔓延。
一、“瓮安事件”中谣言产生和传播的根源
“瓮安事件”中关于李树芬一案的主要谣言是:李树芬因考试时不让一名同学作弊偷看,于是该同学唆使两名男青年将其强奸后杀害。唆使杀人的同学是瓮安县委书记的侄女,两个参加行凶的男青年和派出所所长有亲戚关系(还有说法说其中一个是副县长的儿子)。因此当地警方包庇3名凶手,认定李树芬是跳河自杀身亡。而李树芬的叔叔李秀
万方数据
100
瓮安事件
6月29日,“6 28”事件应急指挥部在瓮安成立,下设8个工作组.其中之一为“政策舆论法规宣传组”。宣传组的主要任务是组织人员上网跟帖,“以贵州的媒体影响全国的舆论”。“当时政府网站所在地已被烧了,T作人员只好搬到县广电局的二楼。从全县部分机关、学校选调来的十几名熟悉网络的人每天负责收集信息.并对失实信息跟贴澄清。”“除瓮安县外,黔南州每个县、市宣传部也都组织了5名网评员,每天根据新华社消息和公开发表的材料。以灵活多变的形式跟帖引导网络舆论。”应该说,负责处理事件的人员已经有了引导舆论的积极意识,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可惜由于宣传组网评员势单力薄,加之网上发帖缺乏权威性,未能有效阻止谣言的大面积传播。
这段时间,相关部门一方面试图通过网络跟帖进行“柔性”引导,另一方面实行“刚性”控制,让网站对网民发的帖子进行删帖和过滤。天涯、猫扑、网易和新浪等各大网站上的相关帖子纷纷被删,但网民想尽了种种办法来突破“封锁”:这个网站不能发,就转到其他网站;BBS删帖,就采用即时聊天软件和电子邮件;常规形式不能发,就避开过滤的关键词或使用火星文和竖排文字。由此可见,在一种谣言大规模传播的情况之下,网络跟帖显得被动,收效不大,封锁网络则更激发了人们对此事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此时最有效的辟谣办法是由权威政府部f】召开新闻发布会来阐明事实真相,然后通过大众媒体对新闻发布会的情况进行报
2、对媒体没有及时放开管制和进行有效引导
“对于群体性事件.以往的宣传纪律~般不准许媒体自行采访报道,而是经有关部门同意后,由新华社统一发布新闻通稿,其他媒体可以加以转载。”回‘瓮安事件”发生之后,政府对媒体的管制也同样如此。新华社于6月29Et凌晨在新华网发布的消息《贵州省瓮安县发生一起打砸烧事件》,全文如下:
贵州省瓮安县城28日下午发生一起围攻政府部门的打砸烧事件。
据当地警方介绍。28日下午,一些人因对瓮安县公安局对该县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在县政府有关负责人接待过程中,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随后。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办公室,并点火焚烧多间办公室和一些车辆。
事件发生后,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立即指示要求尽快妥善处置。贵州 …… 此处隐藏:568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说明书]浅谈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艺术
- [说明书]数据库原理-实验8-查询优化
- [说明书]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 [说明书]反假币考试试题第二套(人民币)
- [说明书]《建设工程监理规范》-2014.3.1实施
- [说明书]筋出槽,骨错缝病机诠释
- [说明书]百度预计来路对网站权重有多大影响
- [说明书]房屋面积测绘细则
- [说明书]计算机控制技术填空题汇总
- [说明书]乡镇卫生院(社区中心)死亡医学证明管
- [说明书]2013尾矿工实操试题
- [说明书]2015事业单位面试备考:贵州省事业单位
- [说明书](目录)2017-2022年半导体材料市场发
- [说明书]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说明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的自查报告
- [说明书]《发电厂电气部分》课后部分问答题整理
- [说明书]中国建立政府成本会计制度的思考
- [说明书]中国文化输出的现状及挑战-100分
- [说明书]通信原理实验指导(13-9)
- [说明书]HSF培训试卷(有害物质培训考试试题)
- 高中地理必修一:2.3《大气环境之六_气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总复习精品优
- WEB应用托管平台系统架构
- 《应用文写作》期末试卷
- 2017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24.3正多边形和
- _空心村_形态特征与生成机理分析_以河
-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2章2节感受器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职责
- 广东省2014届广州二模材料作文“求道”
- 完整户口本英文翻译模板
- 2015年液化天然气LNG市场调研及发展趋
- 农村学校教育发展新
- 2014年注册税务师税法(Ⅱ)考试试题及答
- 东方大学俄语新版第5册第-7课课文翻译
-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1
- 219亩项目2011营销策略
- 第1篇 贸易术语-EXW、FCA、FAS
- 年会或大型活动防疫应急预案
- 改善提案(合理化建议)
- 初三英语第四单元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