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高等教育 >

发展经济学课后答案、名词解释及扩展资料(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5
导读: 乔根森模型(乔根森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戴尔?乔根森(D.W. Jogenson)于1967年在《过剩农业劳动力和两重经济发展》一文中提出,依据新古典主义(New Classicalism)的分析方法创立的一种理论。出于对古典主义的反思

乔根森模型(乔根森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戴尔?乔根森(D.W. Jogenson)于1967年在《过剩农业劳动力和两重经济发展》一文中提出,依据新古典主义(New Classicalism)的分析方法创立的一种理论。出于对古典主义的反思,在一个纯粹的新古典主义框架内探讨工业部门的增长是如何依赖农业部门的发展的。认为工业部门的工资等于边际生产力,而农业部门的工资等于劳动的平均产品,劳动力可以在两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农业剩余”和人口规模,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当农业剩余规模越大,劳动力转移规模也越大,两者同比例增长,即不发达国家一般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结构或部门,现代工业部门和落后农业部门。落后农业部门的产量由土地和劳动所决定,生产函数呈收益递减。 该理论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是农业剩余。当农业剩余等于零时,不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只有当农业剩于大于零时,才有可能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农业剩余存在的前提条件下,乔根森又提出了一个重要假设,即农业总产出与人口增长相一致。在这种条件下,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剩余的规模将不断扩大,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转移到工业部门。因此,农业剩余的规模决定着工业部门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

扩展资料: 1、隐蔽性失业 隐蔽性失业,也叫隐形失业,是指劳动者表面上就业而实际上从事与其教育水平或能力不相符的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由于经济衰退等原因,熟练工人被迫去做半熟练的工作,或半熟练的工人被迫去做无需任何技能的工作,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找不到相应的工作的情况更为常见。不发达国家的隐蔽性失业现象要比发达国家严重得多。 2、摩擦性失业

由使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即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它是由于经济运行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功能缺陷所造成的临时性失业。经济总是变动的,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一定数量的摩擦性失业必然不可避免。

3、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这种失业与经济中周期性波动是一致的。在复苏和繁荣阶段,各厂商争先扩充生产,就业人数普遍增加。在衰退和谷底阶段,由于社会需求不足,前景暗淡,各厂商又纷纷压缩生产,大量裁减雇员,形成令人头疼的失业大军。 4、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到21世纪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做出了一些调整。由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到达适婚年龄,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5、人口政策

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人口增长过快或人口停止增长乃至出现负增长而采取的相应的政策措施。不同的国家,因本国人口发展的情况不同,采取了不同的人口政策;而且,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还会随着本国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6、长远来看,缓解我国劳动力供需矛盾

通过实现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和其他公共服务的统一化和均等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不啻

为一条正确的改革路径。一方面,城乡公共服务的逐步均等化,可以降低人口向城市蜂拥而至带来的社会风险,提高城市化的有序程度。另一方面,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或者广义上的社会福利体系,以及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对农民工及其家庭的接纳,增加了他们的选择机会,不仅使市民化成为一种渐进的过程,也达到了分享公共服务的市民化目的。这样推进的城市化,是稳定的、以人为本的城市化。 更重要的是,稳定的城市化是培养人力资本、解决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治理自然失业的关键。由于城市新增劳动力需要依靠农村劳动力转移给予满足,推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导致按照常住人口定义的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实际上已经呈现绝对减少的趋势。又由于那些年龄偏大的以及在校学生并不参与劳动力市场,出自农村的劳动力总量已经大幅度减少。因此,2004年普遍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暂时性的,有其背后不可逆转的人口动因,意味着我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态势的根本性改变,用发展经济学的语言就是,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开始消失,中国经济迎来了刘易斯转折点。

虽然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30年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鉴于人均收入仍然处在较低水平以及中西部地区的蓄势待发,今后10—2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仍然是可能的。作为最先摆脱本次金融危机的国家,中国经济在2009年将恢复到常规的增长轨道上,因金融危机影响而暂时中断的普通劳动力短缺现象,将以区域性、结构性和摩擦性的方式继续出现。治理这类劳动力市场矛盾的终极出路,是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整合水平、改善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等一系列改革,具有前所未有的紧迫性。

第6章 课后答案:

1、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展经济学中迅速发展起来的经济理论,它主要探讨人口素质或质量的提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问题。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 舒尔茨的理论

舒尔茨于20世纪50、60年代发表的几篇文章成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之作。认为完整的资本概念应该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方面,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人力资源身上的、以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一种非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收益率高于物质资本的收益率,而教育则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

发展中国家增加人力资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教育投资。

(2)增加劳动力国内流动的费用,调剂不同地区劳动力的余缺 (3)增加保健方面的投资

(4)加大对专业人才移民入境的支出。

2、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人才浪费与人才流失的现象发生?

第一.应当做到人尽其才,学以致用。如果每一个学有所长的人都能够在自己的祖国找到应有的工作岗位、生活位置,看到事业的前景,奋斗方向,人才流失的现象就能从根本上得到杜绝。 第二,应当在政篇上实行倾斜,为国外留学生的回国创业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提供良好的生活待遇,尽量缩小穷国知识分子收入水平与富国的差距,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同时要尊重他们的发明和创造,保护他们的知讽产权,鼓励海外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为国效力。

第三.考虑到目前南北差距确实悬殊,并且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难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国际范围内的人才竞争中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处于劣势的状况,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在法律上做出相应的规定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有些发展中国家规定,在本国接受高等教育后,必须为国家工作若干年限后方可出国;在国外留学学成后,必须先回国工作若干年限;若干国家急需、重要行业的人员不准出国以及对出国人员的职务、年限、出国期限、次数做出规定.以便既保证借用国外的科研条件进行研究,又保证将科研成果用于本国的建设与发 …… 此处隐藏:143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发展经济学课后答案、名词解释及扩展资料(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60864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