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课后答案、名词解释及扩展资料(12)
第二,发挥政府制度保障作用,营造创新环境。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政府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除了在公共技术研发投入中发挥引导作用外,其最大的职能在于提供制度保障,营造创新环境。政府应该在法制规范、政策制定、舆论营造
中发挥服务型作用,如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和保护;建立以鼓励冒险、分散风险的风险投资制度,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持体系;在创新环境上,政府要为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完善创新活动硬件和软件环境。
第三,强化中介组织的联动集成,完善创新服务体系。适应于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市场体系结构应该是将过去的“政府-市场或企业”的二元市场结构转变为“政府-中介组织(中间服务体系)-市场或企业”的三元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体系结构下,以官产学研合作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创新的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特别是要完善包括技术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逐步培育和规范管理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强化中介组织的联动集成作用,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市场体系结构,为技术创新提供集中高效服务,提高技术创新成功率。
第四,推进教育创新,培育创新人才。教育能否发挥其培育创新人才、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的作用,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是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创新源和科研院所智力源的作用,增强高校科研投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发挥高校人才培育功能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实验室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结合,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最终推动创新。三是改革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激发大学与科研院所的创业动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推进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机制;特别是增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引导它们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合作教育,增强科研立项的市场导向意识,提高成果的市场转化率。
第五,提升高新区发展水平,优化创新载体。创新需要有良好的空间载体和基地,高新技术园区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一种典型模式,也是创新型国家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以前依靠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驱动的发展模式,使得我国高新技术园区自身发展存在产业集群机制和内生创新机制缺失的问题。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需要以创新创业为驱动力,转变竞争方式和增长方式,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发挥高新区的创新载体作用,需要实现增长方式上的粗放向集约转变、单一重项目引进向重环境和服务的转变、以政策优惠为主向制度创新为主的转变、创新方式上的单一模仿创新向模仿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方式转变、重单一的空间规模扩张向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转变。
第六,培养创业创新精神,重塑区域经济文化。区域经济文化的核心是创业创新精神。区域经济文化能够通过创造、激励、渗透、整合、导向与规范等机制影响创新的制度安排路径。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通过重塑区域经济文化,培育创业创新精神。区域经济文化重塑的内容具体包括:弘扬创业文化,实现从官本位思维向商本位思维转变;弘扬创新文化,实现从墨守成规、小富即安向勇于创新、大富思进转变,形成以追求卓越,鼓励冒险,宽容失败,重视创新为代表的开放价值观。弘扬合作文化,实现从利己独赢向合作共赢转变;弘扬信用文化,实现从重即期利益向重长远效应的转变,从守财向守信的转变,提高信任度,弘扬开放文化,倡导开放思维与流动意识,实现从静态封闭向动态开放转变。
第8章 课后答案:
1、简述环境破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水质污染和空气污染引发的各种疾病,损害了人们的健康,从而降低了劳动力的工作能力和接受教育的能力。对于原本缺少资金和技术而只能依赖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劳动力素质下降是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第二,治疗各种疾病还迫使人们不得不支付大量的医疗费用,特别是在一些极度贫困的国家,遭受疾病侵袭的家庭往往是变卖所有资产或到处借债来为治病筹款的,资金短缺和债务压力
无疑妨碍了他们开展正常的生产活动。
第三,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降低了土地的产出量和人口承载能力,进而影响到农业发展水平。 第四,资源过度开采和不合理使用引起资源枯竭的危险,使得依靠资源出口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收入不断减少的问题。 第五,作为经济发展主要投资者和启动者的政府,为了治理环境恶化问题而不得不投人大量财政资金,这将削弱政府对其他经济领域和行业的投资,从而影响了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 2、环境问题的本质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环境问题的本质:外部不经济性和市场失灵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是随着人类的进化发展而不断演变发展起来的。虽然在这一过程中,自然环境及其要素自身也在发生着某种改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导致环境状况的恶化,但是从事地学或生态学研究的中外学者一般都认为,环境的大多数变化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机器的使用虽然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加快了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以及增强了人类对环境的改变和控制能力,但是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和浪费也大大地增多。 其次,世界人口呈高度增长趋势,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 再次,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同时给人类带来了灭顶之灾的隐患。
3、试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并进行评价。 不同立场:
发展中国家由于强调环境保护中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在“环境优先还是发展优先”上,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分歧。发达国家认为,人类社会的大规模经济活动导致了环境破坏,是发达国家的过去.还是发展中国家现在的工业化,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今后世代的长远利益,所有国家都应改变目前的增长方式和速度,以保持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发达国家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消耗了世界的大部分资源,对于世界性的环境恶化应承担主要责任;发达国家不能在享受高标准高消耗生活的同时,又以环境问题为借口,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发展中国家面对生存危机,应优先考虑发展。 评价:
环境问题还在不断地扩大,从其受害程度和波及范围来看,已不是某一个国家单独能解决的了。像热带雨林破坏、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气候异常等,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因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广泛的国际问的合作。面对地球规模的环境问题,每个国家都不应只考虑自己本国的环境治理.像一些发达国家所表现的那样,只顾自己享受环境优美,却很吝啬地向发展中国家传授有关技术,是不明智的。 4、试论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和贫困之间的关系。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是和贫困联系在一起的,消除贫困才能真正解决环境恶化的问题。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能在思想上给予环境以足够的认识,强调的只是眼前利益,而不能顾及资源利用的长期性。为了提供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粮食,他们不得不去开垦生态脆弱的边际土地,从而引起了生态环境退化。为了出口木材以获取外汇或偿还债务,他们还不得不过度地砍伐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贫困还迫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转嫁而来的环境污染。
贫困导致了环境的不断恶化,退化的环境又引起更为深重的贫困,这是因 …… 此处隐藏:375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高等教育]公司协助某村精准扶贫工作总结.doc
- [高等教育]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全)
- [高等教育]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 [高等教育]仪器分析课程学习心得
- [高等教育]2017年五邑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333
- [高等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 [高等教育]2018年秋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7Howmuchar
- [高等教育]2017年八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小结
- [高等教育]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统一模拟考试(
- [高等教育]四年级下册科学_基础训练及答案教材
- [高等教育]城郊煤矿西风井管路伸缩器更换施工安全
- [高等教育]昆八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 [高等教育]项目部各类人员任命书
- [高等教育]上市公司经营水务产业的模式
- [高等教育]人教版高二化学第一学期第三章水溶液中
- [高等教育]【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四.压强与
- [高等教育]金坑水电站报废改建工程机电设备更新改
- [高等教育]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简易版
- [高等教育]2017年西华大学攀枝花学院(联合办学)44
- [高等教育]最新整理超短爆笑英文小笑话大全
- 优秀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 阳历到阴历的转换
-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 华师17春秋学期《玩教具制作与环境布置
- 测速传感器新型安装装置的现场应用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 创业个人意向书
- 山东省潍坊市2012年高考仿真试题(三)
- [恒心][好卷速递]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
- 多少人错把好转反应当成了病情加重处理
- 中外广播电视史复习资料整理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中学2014-201
-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 广西师范学院心理与教育统计
- aympkrq基于 - asp的博客网站设计与开
- 建筑业外出经营相关流程操作(营改增后
- 人治 德治 法治
- [精华篇]常识判断专项训练题库
-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实行民主集中
-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试卷(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