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课后答案、名词解释及扩展资料(10)
“依赖外资”和所谓“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实际上已经被证明是一厢情愿的幼稚想法。佚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拉尔认为,外商投资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扩散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进口技术的简单掌握;二是基本的加工和设计能力;三是应用性的研究;最后是基础研究能力的成长:目前,外资企业在我国莲加工设计能力上的扩散都很少,更不要说后两种了。而且,许多外商投资企业带来的主要是过时的和淘汰的技术,中西部地区的外企的技术水平有些甚至低于国内其他地区,而“三资”企业平均研发费用仅占销售收人比重的0.4%,这样的外贤质量几乎不可能带来技术或者提高中国的创新能力。而随着进口壁垒的降低和国内市场导向的外资大量进入,民族企业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确实,外资在进入的初期尽管带来了一定的资金和管理运营上的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但是这种作用已经越来越弱了,负面效应则日益显现出来。尤其以并购方式进入中国的外资不但没有带来技术,反而攫取了本土企业的品牌、技术,解散原有的研发团队,从而使许多通过几十年努力奋斗而具备了一定实
力的企业沦为外方的加工工厂。我们搜集到的大量关于合资(尤其是并购方式的)的案例中,竟然没有找到因为合资而获得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反而是大量的丧失发展机会的例子。在加入WTO之后,这种类型的投资则被跨国叠业更为广泛地采用。 8.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何在?历史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哪些启示?结合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讨论如何改进我国国家创新体系。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1) 国家创新体系一旦形成,它就能够持续地催化出知识创造、知识利用和适应变革的能力。 2) 创新型国家能够经受得住经济动荡。
3) 但凡所谓的国家迅速崛起的经济奇迹,恰恰正是落后国家在激进的技术变迁时期得到飞速发展的必经道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经验和战略选择
1) 思想意识革命与路径创造,代表国家是日本、韩国和芬兰。 2) 合理利用外资,代表国家是芬兰和日本。
3) 紧密围绕技术能力的形成和技术创新进行制度改革并制定各种经济政策。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 市扬已经让渡,但技术依然缺乏,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严重被挤压,一般都被挤到低利润、低工资的生产环节和市场中。
2) “依赖外资”和所谓“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实际上已经被证明是一厢情愿的幼稚想法。 3) 中国存在着沦落为“担水劈柴”简单劳动聚集的社会的危险。 4) 我国出现了令人堪忧的“脱工业化”现象。
名词解释:
1、创新及其五种形式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一种组合比率(P=f (a,b,c,…,n)),也就是说,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创新的五种形式:
1) 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2) 采用新技术、新生产方法 3) 开辟新市场
4) 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 5) 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 2、 边干边学与边用边学
即人和组织,主要是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实践过程,或解决生产问题的非正式活动,或通过满足特殊顾客的要求,克服各类“瓶颈”等学习如何使用、改进和生产。 3、知识及其区分
“新熊彼特”对知识的特性的区分: 1) 普遍的对应于专门的知识 2) 可整理的对应于意会的知识 3) 普遍的对应于秘密的知识 4、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
内部经济来自于企业内分工,而外部经济来自企业间交互作用。 5、能力及核心能力
能力是指企业能做好什么,核心能力则是哪些方面它能做的更好.它构成了企业甚至产业或国家竞争力的基础。 6、组织学习
为其他企业所难以模仿的能力,它的形成是通过接收信息从而产生知识的学习过程来实现的,它是高度集体性的,对此有一个专门术语,称作“组织学习”。 7、反向工程
反向工程的“反”,指的是与一般技术创新过程相反,它不像传统理论那样,一项成果和技术先从基本原理再到原理的应用,转而被物化为专利发明,进而开发工艺流程及生产方法,而是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开始,按如下相反的顺序进行技术创新,即操作技术一维修技术一现场操作技术管理生产技术研究开发。 8、增量创新和基本刨新
尽管在不同产业和不同国家所呈现的程度不同。但增量创新或多或少连续不断地出现在任何一个产业和服务活动中,它是需求压力、社会文化要素、技术机会与轨道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类创新的发生经常不是深思熟虑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结果,而是土程师和其他直接参与生产活动人员的发明和提出改进意见的结果,或者是用户首创或建议的结果(“边干边学”和“边用边学”)。
基本创新是不连续的事件,目前通常是企业和大学以及政府实验室中深思熟虑研发活动的结果。
9、新技术体系
新技术体系依据增量创新和基本创新的一种组合,伴随着对数个厂商产生影响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10、新技术经济范式
新技术经济范式的效果如此之大,使它们对整个经济行为都有重要的影。一种这样的变革含有多组基本创新和增量创新,而且最终可能包括若干新技术体系。其中技术进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是,它具有在整个经济中的渗透效应,即不仅导致产品、服务、系统和产业依据自己的权利产生新的领域,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几乎每个其他领域,发生扩散性影响。 11、创新来源的需求拉动与科技推动说 科技推动假说: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 代表人物:熊彼特
中心观点:科学技术,不论它是在经济系统之外,还是在大企业的研发实验室中产生的.都是增长的发动机。 需求拉动假说:
时间: 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代表人物:施穆克勒 中心观点:发明和创新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各个产业中用新资本品所表示的投资所衡量的需求变化。
12、创新线性模型
创新领域的作家从传统上说,形成了一个线性模型,尝试着理解在创新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线性模型的最主要特点是,认为创新是沿着一条直线形的轨迹进行的。 13、国家创新体系以及狭义和广义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由参加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组成,是一个为制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相互作用的网络系统。政府对创新政策的制定着眼于创造、应用和扩散知识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各类机构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上。
狭义的国家创新体系分析集中在企业的研发活动、科学技术组织和公共政策之间的交互作用上。这种分析有时包括了对有关知识产权和风险资本制度的研究,但很少对涉及到大众教育、产业关系和劳动力市场等广泛的制度安排进行研究。在很多情况下,狭义的国家创新体系分析与专门的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文献密切相关。
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有两个特点。第一,对“创新”的定义是广泛的,创新不仅包括渐进的和激进的创新,也包括创新的扩散、吸收和使用,它是一种持续的累积过程。筹二,它考虑到了更广更广泛的创新来源。除了科学和研发活动外,创新也体现在与不断发生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相联系的交互学习过程中。 14、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 一般认为,那些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基本战略的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可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加以定义。从定量角度,学术界把创新投入高、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和创新产出高的国家定义为创新型国家。从定性的角度来定义 …… 此处隐藏:247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高等教育]公司协助某村精准扶贫工作总结.doc
- [高等教育]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全)
- [高等教育]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 [高等教育]仪器分析课程学习心得
- [高等教育]2017年五邑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333
- [高等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 [高等教育]2018年秋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7Howmuchar
- [高等教育]2017年八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小结
- [高等教育]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统一模拟考试(
- [高等教育]四年级下册科学_基础训练及答案教材
- [高等教育]城郊煤矿西风井管路伸缩器更换施工安全
- [高等教育]昆八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 [高等教育]项目部各类人员任命书
- [高等教育]上市公司经营水务产业的模式
- [高等教育]人教版高二化学第一学期第三章水溶液中
- [高等教育]【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四.压强与
- [高等教育]金坑水电站报废改建工程机电设备更新改
- [高等教育]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简易版
- [高等教育]2017年西华大学攀枝花学院(联合办学)44
- [高等教育]最新整理超短爆笑英文小笑话大全
- 优秀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 阳历到阴历的转换
-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 华师17春秋学期《玩教具制作与环境布置
- 测速传感器新型安装装置的现场应用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 创业个人意向书
- 山东省潍坊市2012年高考仿真试题(三)
- [恒心][好卷速递]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
- 多少人错把好转反应当成了病情加重处理
- 中外广播电视史复习资料整理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中学2014-201
-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 广西师范学院心理与教育统计
- aympkrq基于 - asp的博客网站设计与开
- 建筑业外出经营相关流程操作(营改增后
- 人治 德治 法治
- [精华篇]常识判断专项训练题库
-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实行民主集中
-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试卷(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