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资格考试 >

社会交换理论研究报告(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4
导读: (5)攻击——赞同命题。这个命题分两方面阐释,其一,当个人的行动没有得到预期的报酬或受到未预期的惩罚时,就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或出现攻击性行为。其二,当个人的行动得到预期的报酬或超过预期的价值,或没有得

(5)攻击——赞同命题。这个命题分两方面阐释,其一,当个人的行动没有得到预期的报酬或受到未预期的惩罚时,就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或出现攻击性行为。其二,当个人的行动得到预期的报酬或超过预期的价值,或没有得到预期的惩罚时,他就会高兴,心理上也赞同这种行为。这个命题重视了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在人际交往中积极的情感会导致赞同的行为,而消极的情感会带来人际交往的阻碍和冲突。

(6)理性命题。人类的行为不是一种单纯的刺激—反应,而是一种理性行为。指一个人在选择采取何种行动时,不仅会考虑到价值的大小,还考虑行动成功的可能性。此命题在霍曼斯社会交换论中的地位是突出的,以至于当作“公理”来看。理性命题综合并限定了成功命题、刺激命题和价值命题。

霍曼斯指出,这些命题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单个命题只能对人类行为做出部分解释,整个命题系统却能全面解释社会结构。霍曼斯认为,最制度性的社会行为与最不制度性的行为,都可以通过他的一组命题来解释。在霍曼斯看来,他提出的关于人类社会行为的六个命题,是显而易见的、不证自明的。从而,他构造了一个以这些公理式命题为核心的演绎框架。 1.1.2、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对人际交往心理研究的贡献

首先,霍曼斯有效地运用了经济学、社会学、行为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于人际交往研究中,揭示了人际交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双方获得各自最大的利益。特别是将经济交换概念移植到人际交往上,充分论述了人际交往中交换的作用和机制,为研究解释人类的普遍交往行为提供了成功的理论范式。

其次,霍曼斯的理论中充分重视了人的需要、人的认知和情感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了人际交往中人的主动性作用,并指明了人们在交往中既有理性的权衡得失,也有非理性的情感唤起作用。

再次,社会交换论试图从研究人际交往为出发点,来探讨整个人类社会的存在机制。这种将人际交往的个体间的微观互动过程研究与整个社会的体系、结构、功能的研究结合起来研究的路线,为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1.2、布劳的结构交换论

1.2.1、理论介绍

彼得·M·布劳(Peter·M.Blau)1964年的《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5

一书被认为是霍曼斯《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之后的当代交换理论的又一部重要文献。霍曼斯把一切人类行为都看作是交换,他将社会交换看作是无限的活动;布劳则认为社会交换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并非所有的人类行为都受到交换考虑的指导,社会交换是极其有限的活动。布劳指出人类行为成为社会交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该行为的最终目标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才能达到;二是该行为必须采取有助于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他还强调,人们也有不属于社会交换的社会行为:没有目标取向、由无理性情绪冲动所引起的社会行为,如约会时的无理举动;追求理想与终极价值的表现性社会行为,如激进的政治反抗。在对社会交换下定义时,布劳同霍曼斯都强调追求报酬这一动机,但布劳的区别之处在于他还强调“社会交换是当别人做出报答性反应就发生、当别人不再做出报答性反应就停止的行动”。意思是说,并非所有的社会交往都是以对称的、平等的交换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可以是交互的,也可以是单方面的。一旦人们的社会地位分出高低,就要用权力关系而不是交换关系来维持。

布劳在其著作《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中对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进行了区分。他指出,经济交换是指双方强调经济利益、明确责任义务的短期关系,它类似于市场中的交易,而社会交换则是一种以信任作为基础、不规定明确义务的长期关系。从本质上看,经济交换强调以利益和有形资源作为交换的要素,社会交换则强调以社会情感和无形资源作为交换的内容。根据布劳的观点,个体对交换含义的理解取决于他自身的解释,而这种解释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布劳区分了两种社会报酬:第一种是内在性报酬,即从社会交往关系本身中取得的报酬,如乐趣、爱、感激、社会赞同等。第二种是外在性报酬,即在社会交往关系之外取得的报酬,如钱、商品、劝告、邀请、帮助、服从等。

他把社会交换分为三种形式:(1)内在性报酬的社会交换。参加这种交换的行动者把交往过程本身作为目的。(2)外在性报酬的社会交换,这种交换的行动者把交往过程看作是实现更远目标的手段。外在性报酬对一个人合理选择伙伴,提供了客观的独立的标准。(3)混合性的社会交换。这种交换既具有内在报酬性,也具有外在报酬性。

布劳指出,权力包含三种意义:(1)权力指一个人或群体反复地将意志强加给其他人的能力,而不是指影响他们的一项决定(不管多重要)的单个例子。(2)权力是惩罚反抗的一种强制力量.但这种强制不同于直接的肉体强制。(3)权力是固有的不对称,来源于单方面的依赖,相等力量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意味着

6

没有权力。

获得与维持权力的战略,是防止其他人选择保持社会独立性的任何一个条件方案,同时强迫其他人服从,使其他人知道只有服从才能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布劳提出了获得权力的四种必要条件:

1、对于他人能够提供给自己的作为交换的利益保持冷淡。例如,保证必需的利益来自外部源泉而不是来自下级,正如团伙领袖不会从他的较为富裕的追随者那儿借钱那样。

2、对于别人需要的东西加以垄断,如果一个人切断了接近某种服务的替代提供者的通道。那么就能保证其他人总是要依赖于他提供某种服务。

3、防止其他人为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形成强制力量,具体做法有:第一,阻止在下级中形成联盟。第二,维护法律与秩序,反对在政治上控制交换过程。

4、别人需要他所能提供的利益。例如,爱国的理想可以使人民拥护自己的国家在战争与和平中获得成功,这种爱国理想加强了政府的权力。

布劳指出,一个人对其他人的权力依靠向他们提供的服务。拥有权力者与被使用权力的人民之间存在冲突。

这种冲突主要发生在下列四类问题上:第一,下级的资源问题。如果下级的资源足以为他们获得交换中所必须的利益,那么他们就停止服从于别人的权力。如果下级的资源不足以达到这一目标,那么他们就服从别人的权力。第二,可使下级获得必要利益的替代机会问题。上级之间为了下级的服务而展开的竞争,增加了下级的独立性;而垄断性的做法则增加上级的权力。第三,在反对以高级资源为基础的权力的斗争中运用强制性力量的问题。有些社会价值准则在加强着对于有权者不得不拿出来的服务的需要,而有些敌对的意识形态则减弱这种需要。第四,社会价值准则与敌对性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问题,其中,激进意识形态扩大服务,使人们减少对一些人权力的依赖,而增加对另一些人权力的依赖。

布劳关于交换冲突的思想,可归纳为如下命题:

1、上下级之间的交换关系越是不平衡,与当权者对立概率则越大。(1)上级越是违背了互惠规范,不平衡就越大。(2)上级越是违背了公平交换规范,不平衡就越大。

2、个人越是集体地发生与上级的不平衡关系,则他们的剥夺意识越强,与当权者的对立概率越大。(1)部属的空间分散性越小,他们就越可能集体经历和上司的不平衡关系。(2)部属越是能够相互沟通,他们就越可能集体经历同上司

7

的不平衡关系。

3、当与上司发生交换关系时,部属越是能够集体地经历剥夺, …… 此处隐藏:311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社会交换理论研究报告(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1185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