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说明书 >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1-12
导读: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了解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特点, 2、通过阅读地图《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和检查学生预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了解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特点,

2、通过阅读地图《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课前填写的《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简表》),以及阅读有关历史图片,了解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

3、阅读《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和大汶口墓葬的有关文字,通过姜寨墓葬与大汶口墓葬的对比,让学生初步了解伴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发生变化,随之产生私有制,从而导致贫富两极分化。

4、通过《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和积石冢》和《良渚古城遗址》从考古角度证明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他们通过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的门槛。

5、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夏商西周简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并设计相关问题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它文献的记载记载了商的有关活动

6、通过图片和文字展示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并与夏的制度相结合,让学生初步认识早期国家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

1、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2、早期国家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1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私有制、阶级与国家产生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欢迎同学们走进高中历史课堂,大家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三年历史,可能你翻开书一看又是从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说起,再往后夏商周春秋战国等等,这些我在初中已经学过了呀,是的,这些内容大家在初中大都已经学过,那到了高中为什么还要在学呢?大家需要知道的是同一个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要求是不一样的,初中学习“是什么”而高中学习“为什么”那么到了高一级学校会有更深层次的研究,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来更深层次地了解我们中华文明的历史

2、新课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简表》找学生回答哪些是初中学过的,哪些是刚接触的以此进入新课学习第一目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问题1、读图《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与课文,并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你能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么?

(多媒体展示《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指导学生读图并引导学生回答。思路引领:引导学生将中国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分布与对应的地域对应,找出其中的特点)

答案提示:

通过课文和《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得出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中国人类遗址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分布

2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广泛(当然还有靠近水源、集中于东部地区也是正确的)

(2)问题2、阅读地图《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并结合和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简表引导学生归纳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指导学生读图并引导学生回答。

思路引领:引导学生将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从数量、地域分布、时间延续等方面考虑,找出其中的特点.

答案提示: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源性、多样性、本土性,也奠定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发展格局的基础

(3)、阅读《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和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墓葬的有关记述,回答与姜寨墓葬相比大汶口的墓葬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并点明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让学生初步学点唯物史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4)结合学生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简单了解结合课文图片(幻灯片展示)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牛河梁遗址的祭坛和积石冢的发现反映了什么?

问题2、良渚古城的发现的价值是什么?

(5)引导学生对中国原始社会发展历程进行小结(幻灯片逐一展示)从生产力的角度在进行分析以此导入第二目的学习

第二目:从部落到国家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夏商西周简表》,对学生在初中学过的不再一一复述,只强调高中的内容)

3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A、夏的教学

(1)问题导入:大家知道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家,那么从历史的角度你如何证明?(幻灯片展示)

思路引领:回忆初中学过的知识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最后归结为历史传说、古文献记载、考古资料

问题2、夏依然是聚族而居为什么已经是国家了呢?夏真的存在么?思路引领:与氏族社会相比,并结合考古发现回答

答案:夏已经具备了国家的框架,如国君,中央设置了各级机构和官吏,并对其他地方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存在,理由夏的核心区域在豫西和晋东南。在文献资料方面《尚书》《诗经》《夏本纪》均有记载。考古方面河南二里头遗址很可能是夏文化遗存

总结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过程

B、商的教学

(1)回望殷商引导学生回忆关于殷商的相关知识,包括相关影视剧进入新课学习(幻灯片展示)

(2)思考: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

结合商的地图和课文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幻灯片展示)

(3)、实物见证历史出示何尊和何尊铭文中的“中国”图片让学生了解实证的重要性

(4)、图示和史料相结合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和作用以此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

(5)、阅读教材及相关史料归纳商与西周的经济状况

4

…… 此处隐藏:55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148458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