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初中教育 >

论“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21
导读: ①后来的奥斯汀从行为角度阐释个领域就是“符号学或符号的学说,是语词通常存在的地方”。 人类语言交流活动,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讲话就是在做事,就是施行了某种行 ②为”。 法国哲学传统中的语用思维更多

①后来的奥斯汀从行为角度阐释个领域就是“符号学或符号的学说,是语词通常存在的地方”。

人类语言交流活动,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讲话就是在做事,就是施行了某种行

②为”。

法国哲学传统中的语用思维更多地关注于语言在实际使用和理解中的驱动力,认识到语言并不仅仅是分析思想的工具,也是交流的手段。讲话是心灵的行为,需要发现的是语言的理智规则,即语言的语义和语用规则,因为并不存在“自然规则”,而只有“人类行为的规则”。因此,语言具有双重本质,它是思想表征的工具和行为的工具,一个句子的言说不仅具有一种符

③号功能,而且具有一种社会的或实践的功能。

美国哲学传统中的语用思维滥觞于皮尔士开创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普遍符号学,他把实用主义视为符号学的一部分,更使语用思维有了体系性和建设性的发展。其后,莫里斯创立了行为主义语用学理论,认为逻辑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各自强调符号的语形、语义和语用方面,具有片面性,事实上,符号具有三种类型的关系,包括符号与符号、符号与对象以及符

④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他把解决这三种符号关系的理论分别称为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在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哲学传统中各自发展出的这些语用观念共同促进了一门新的独立学科形式———语用学的诞生。可以说,现代语用学自身正是由这四个独立成分构成的混合体,

⑤即源于英国的言语行为理论、法国的对话理论、德国的普遍语用学和美国的符号学。

这样,一方面,随着语用学的兴起并逐渐成为显学,关于语言和符号的研究开始摆脱了先前纯逻辑的束缚,语用推理、语用语境、语用过程、语用规则和语用逻辑的研究一度成为哲学家、语言学家、逻辑学家和符号学家们所关注的中心。这使得从语言学和符号学进行的“经验主义语用学”研究,作为语言分析的技术工具日趋成熟,它们为“语用学转向”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技术上的可能。另一方面,“语言学转向”以来,特别是以逻辑经验主义为核心的分析哲学,在进行“语言学改造哲学”的现实实践中,试图通过对语言形式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逻辑分析,来把握隐含在语词背后的经验意义。尽管在哲学的改造过程中遭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逻辑困难,但其依赖于语言的初衷并没有改变,只是开始寻求新的语言维度。由此,语言的语用维度就突现出来,它们为“语用学转向”提供了出发点和契机。正是语言哲学发展的内在必然和外在驱动,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思维领域中的这场“语用学转向”。所以,“语用学转向”作为语言哲学发展演变的必然趋向,内在地显示了“现今的哲学无不带有语用”这一哲学基本特征,可以说,“在分析哲学的发展进程中,科学哲学的兴趣逐渐从句法学转移到语义学,进而

①J.Locke,EssayonHumanUnderstanding.P.H.Nidditch(ed.),OxfordUniversityPress,1975,p.5.

②M.Sbisa,AnalyticalPhilosophy,inJ.Verschueren(eds.),HandbooksofPragmaticsManual.JohnBenjamins

PublishingCompany,1995,p.28.

③B.Nerlich,D.Clarke,Language,Action,AndContext:theearlyhistoryofpragmaticsinEuropeandAmerican

1780—1930,pp.64—88.

④W.Morris,FoundationoftheTheoryofSigns.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38,pp.108—110.

⑤B.Nerlich&D.Clarke,Language,Action,AndContext:theearlyhistoryofpragmaticsinEuropeandAmerican

1780—1930,1996,p.12.

论“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PDF

①转移到语用学。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二、科学语用思维的现代建构

“语用学转向”的最大后果就是,一种科学的语用思维在整个思维领域逐渐树立起来。现代哲学追求的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论建构,而是一种活动,是在生活世界中有规则的语言游戏,因此是参与者(包括讲话者和听者)间的对话和交流,而不是单纯的主客体模式,可以

②在这一现代语用对话平台的建构当中,维特根说,语用思维构成了“当代思维的基本平台”。

斯坦和哈贝马斯的语用思维和理论方案分别体现了英美和大陆哲学传统的风格,是语用思维在这两种哲学传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构形式。

11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语用学的构造

维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学以“逻辑”为中心进行构架,认为逻辑语言的界限就是思维和世界的界限,哲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来把握语言的本质,解决语言如何能够表达和描述世界这一认识论问题。一方面,他把逻辑语句和数学语句视作分析命题,它们与经验事实无关,只是一种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世界的脚手架。这种语形学基础上的纯粹逻辑形式构成了维特根斯坦早期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另一方面,事实存在于逻辑上可能的世界中,思想创造了逻辑图像,逻辑图像是现实的模型,对事实进行描述,并通过命题的形式表达出来,由此语义分析手段进入了思想的表达领域,将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联结在了一起。

但是随着逻辑形式神话的破灭,维特根斯坦认识到,这种失败是一种哲学基本观念上的失败,即把哲学看作是对命题形式进行逻辑的、语形的和语义的一种分析,并认为这种分析能够揭示世界的逻辑结构,但事实上,哲学的任务应该是对日常语言的语法规则(如何使用的问题)进行研究,考察词和句子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根据使用来确定它们的意义。这一思想最终促成了维特根斯坦的“语用学转向”。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本质就在于,他完全改变了探讨语言本性和语言表象的方法论策略,提出“语言游戏论”来重新定位语言性质和语言功能,使用语用分析来理解语言使用的多样性。维特根斯坦把语言视为一种游戏,这就从根本上排除了从语言与实在的对应中寻求意义的观念,使对语言的分析从语形和语义的层面转向于语用层面。在语用层面上,并不存在语言之外的意义实体,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它的使用,语言只有在使用中才有价值。

应当看到,维特根斯坦从以“逻辑”为核心的语言分析方法转向以“语境”分析为核心的语用学,其本质在于把语言、知识和科学置于人类生活实践的语境中来理解和认识,从根本上改变了哲学发展的方向,“哲学不应以任何方式干涉语言的实际使用;它最终只能是对语言的实

③际使用进行描述。因为,它也不可能给语言的实际使用提供任何基础。它没有改变任何东西。”

哲学只是一种阐释性的活动,它的目的就是搞清楚日常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因为正是语言的语法产生了哲学困惑,它把我们引入了歧途,而忽视了不同的语法形式被赋予的不同用法。所以,只有正确描述语法和语言用法的确切特征才是达到哲学之明晰的最好途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语用学更像是一本语言语法的哲学手册,它决不会去干涉现

①卡尔2奥托 阿佩尔:《哲学的改造》,孙周兴,陆兴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108页。

②盛晓明:《话语规则与知识基础:语用学维度》,学林出版社,2000年,“前言”第2页。

③L.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李步楼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24页。

论“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PDF

存的具体的语言语法,而是,在具体的语言语境中来指导语法的使用。

21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方案

为了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建构,德国哲学家尤根 哈贝马斯考察了主体在社会中的四种不同行为类型:(1)工具行为。以目标和手段为取向,对应于客观世界;(2)规范调节行为。以群体的共同价值来确立个体的行为,对应于社会世界;(3)戏剧行为。公众通过自我表现或表演来吸引听众,对 …… 此处隐藏:357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论“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4684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