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初中教育 >

论“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20
导读: 论“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PDF 论“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X 殷 杰 本文立足于20世纪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历史发展,从哲学方法演变的视角上,阐述了“语用学转向”的内在动因;总结了语用思维在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哲学传统以及维特根斯坦和哈贝马斯哲学中的

论“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PDF

论“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X

殷  杰

本文立足于20世纪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历史发展,从哲学方法演变的视角上,阐述了“语用学转向”的内在动因;总结了语用思维在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哲学传统以及维特根斯坦和哈贝马斯哲学中的表现形式和基本观念,并从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流的角度揭示了语用思维的意义;分析了科学解释模型、指称理论、真理观念和意向性思维朝向语用化的发展,揭示了语用学转向给哲学研究带来的新的思维和观念,指出“语用学转向”为哲学提供了新的对话平台,形成了新的哲学发展生长点。

关键词 语义学 语言哲学 语用思维 语用学转向

作者殷杰,1974年生,哲学博士,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讲师(太原 030006)。纵观20世纪哲学的发展,从关注于“认识如何可能”到“语言表达如何可能”这一哲学基础的根本变化,哲学进入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形态的“分析时代”,这使得整个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深深地铭刻着“语言”的烙印。从胡塞尔为拯救欧洲科学危机而创建的探索存在和意识的现象学,到伽达默尔用现象学方法寻求语言理解的解释学,从以科学为模式重建哲学基础的逻辑经验主义,到试图通过分析语言结构来揭示人类文化结构的结构主义,尽管这些哲学流派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各不相同,甚至处于对立状态,但它们都表现出对语言的强烈兴趣,将语言作为一种分析手段运用于各自哲学理论的构造。即便是兴起于20世纪后半叶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也通过对语言的和文化的研究,取代了传统哲学逻辑的、思辨的研究,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使

①哲学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定向于语言分析方法的研究,为理解和把握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这一演变的历史进程、趋势定位和理性重建的模型及其各种特征提供了最清晰的脉络。其基本特征就是哲学的语言学化和语言的哲学化。一方面,哲学的后形而上学发展要求在语言中寻求它的具体应用层面,引入语言分析手段以丰富自身的方法论特征;另一方面,语言在摆脱了单纯的工具媒介特质后趋向于抽象和理性,试图在哲学基础上奠立自身的实在或本体地位。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turn),发生于20世纪前半期,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等哲学家使用语言语形分析手段解决哲学问题,形成语义哲学;二是“语用学转向”(pragmaticturn),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奥斯汀、塞尔等哲学家借用语用学的成果来构筑哲学对话的新平台,形成语用X 本文写作中得到郭贵春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深致谢意。

① 参见江怡《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科学日报》1999年3月29日。

论“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PDF

哲学;三是“认知转向”(cognitiveturn),发生于20世纪末期,植根于语用学对讲话者意向性、

①语用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别是“语用心理等的关注来解决科学认知问题,形成认知哲学。

学转向”以来形成的语用思维,成为哲学研究的新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它既总结了“语言学转向”的合理成就和经验教训,又为“认知转向”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本文正是立足于20世纪语言哲学发展的这一趋势,从语言分析方法的演变上着手,试图揭示“语用学转向”的内在动因,总结科学语用思维的本质特征,以及体现于其中的哲学意义。这对于理解和把握哲学的发展路径,探究哲学方法论的演变和哲学思维的演进均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和方法论价值。

一、从逻辑到语用学的转变

语用学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哲学家对语言的研究和关注。1938年,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在《符号理论基础》一书中明确提出“语用学”(pragmatics)这个术语,并指出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其后,经由巴2希勒尔、奥斯汀、格赖斯和塞尔对指示词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蕴涵理论的发展,作为一种符号的和哲学的语用学的基本涵义和域面越显清晰明确。另一方面,随着1977年《语用学杂志》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并在创刊号中由哈勃兰德和梅伊两人共同署名发表社论《语言学和语用学》,提出“语言语用学”的观念,语用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规范,并很快受到哲学、语言学、逻辑学、认知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普遍关注。

但是,促成哲学思维领域中发生的“对行为中的言语和言语中的行为,以及社会中的交流进行研究的‘语用学转向’”的真正形成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具有哲学发展的内在根源和必然。

11“语言学转向”的启迪

20世纪初发生的“语言学转向”,作为哲学领域中的一次根本性转向,语言取代认识论成为哲学的中心课题,人们不再全力关注知识的起源、认识的能力和限度等问题,转而探究语言的意义和本质、理解和交流等,把语言本身的一种理性知识提升到哲学基本问题的地位,哲学关注的主要对象由主客体关系转向语言与世界的关系。

③现代逻辑技术的出现,使人从总体上看,“语言转向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现代逻辑的产生。”

类能够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在形式语言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演算,为整体、系统地处理哲学问题提供可行的先在前提。(1)相对论及量子力学的出现,使科学理论越来越远离经验。实在既显示于抽象的形式化体系,又表现于远离经验的微观世界中。科学理论构成了关于存在的真正主张。(2)哲学本质问题的争论,归根结底存在一个语言的表述和解释问题。所以科学语言的内在结构及运动,从形式上制约着科学理论的进步和深化,构成了科学理论发展的动力学因素。这样,科学语言作为一个关键性因素突现出来。(3)逻辑和语言与经验的统一性,要求对所有知识领域进行符号化和量化的推广与演绎,以保证逻辑发展的普遍性、自洽性和一致性。因为“最有意义的不是直接观察到的东西的精确性质,而是对被观察到的理论事实给出解释性的表

①B.Nerlich&D.Clarke,Language,Action,AndContext:theearlyhistoryofpragmaticsinEuropeandAmerican

1780—1930.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1996,p.6.

②B.Nerlich&D.Clarke,Language,Action,AndContext:theearlyhistoryofpragmaticsinEuropeandAmerican

1780—1930,p.6.

③王路:《论“语言学转向”的性质和意义》,《哲学研究》1996年第10期,第58页。

论“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PDF

①(4)社会语言学向逻辑语言学的述,因为正是这些理论事实的集合构成了科学知识的基础。”

发展,要求寻找它的应用层面。逻辑和语言的结合不仅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自然语言的歧义性和模糊性,在描述科学理论和进行科学解释时,造成意义混乱,必须寻求精确语言的内在要求。

从本质上讲,“语言学转向”所带来的语义分析方法具有统一整个科学知识和哲学理性的功能,使得本体论与认识论、现实世界与可能世界、直观经验与模型重建、指称概念与实在意义,在语义分析的过程中内在地联成一体,形成了把握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视角。因此,“语言学转向”带给20世纪哲学研究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启迪性的和创造性的,是一次划时代的哲学实践。

但是,“语言学转向”以来形成的形式理性与科学主义的观念,导致了某些“不能令人容忍的极端倾向”。首先,它把问题上升到语言的语形和语义层面的策略,客观上避开了某些说不清楚或一时不能说清楚的问题,尤其是本体论地位方面的麻烦。但它把人类认识的本质归结为对知识中逻辑关系的发现,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企图用“科学的逻辑”来取代哲学,这一点带有极大的片面性。其次,它采用的逻辑分析方法, …… 此处隐藏:351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论“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4684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