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化浪潮中的媒介文化_文化研究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解读
媒介娱乐化的思考
第7卷第1期2007年1月
JOURNALOFHUNANMASSMEDIA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7No.1January.2007
娱乐化浪潮中的媒介文化
──文化研究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解读
蔡
骐
蔡雯
(1.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81;2.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北京100872)
[摘要]时下,娱乐已成为大众媒介的宠儿。媒介的娱乐化浪潮也标志着中国媒介文化的转向。在当前的中国语境中,如何解读这一现象?本文在梳理我国媒介文化娱乐化演进历程的基础上,选取文化研究与传播政治经济学这两种理论视角,对传媒娱乐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娱乐化;媒介文化;文化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454(2007)01-0005-0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市场经济推动下的媒介文化娱乐化已成为重要的文化景观之一。时至今日,这股潮流势头不减。毫无疑问,与传统的刻板、说教式文化相比,娱乐文化呈现出更加明快的色调。它以轻松的姿态为人们提供快感。然而,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娱乐文化在迸发活力的同时,也无情地吞噬了某些东西。在这看似热闹的文化表象背后隐含着哪些危机呢?在此,笔者从文化研究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阐释当前媒介文化娱乐化现象盛行的内在机制。
动态演进:媒介文化的娱乐化英国哲学家赫伯特 斯宾曾指出,人类在完成维持和延续生命的主要使命后,尚有剩余的精力存在,这种剩余精力的释放,主要是娱乐。随着大众传媒技术的不断创新变化,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传媒的信息功能与娱乐功能也使它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建制。早在上世纪50年代,社会学家赖特就曾将娱乐功能并列到拉斯韦尔的大众传播的三大功能中,构成传播学经典的大众传播四功能说,而且明
[收稿日期]2006-12-09
确指出,娱乐功能是大众媒介传播功能中最为
[1]
显露的一种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说,娱乐性是大众传媒与生俱来的本性,娱乐与传媒的联姻有其必然性。也由此,媒介文化的娱乐化问题浮出水面。
何谓娱乐化?众所周知,“化”是一个动词,表示一个动态的过程,即转变、转化之意。依此推理,“媒介文化的娱乐化”考察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即媒介文化逐步向娱乐文化过渡,逐渐转化到娱乐之维的动态历程。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就是娱乐因素在媒介文化中由量变到质变的一种演进过程。
我国媒介娱乐化的源头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毋庸讳言,“转型”是那个时代的标志。其时,中国社会进入急剧的转型期: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思想转型、文化转型。在这股大潮中,我国的传媒体制也发生了根本变革,从过去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即传媒开始走向在竞争中求生存的市场化道路。如果说“政治的”、“建构的”是80年代媒介的特定修辞,那么“经济的”、“消解的”就会被指派给90年代的大众传媒。从那时起,娱乐与消费等
[作者简介]蔡骐(1966-),男,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蔡雯(1964-),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媒介发展与媒介文化建设研究”(编号:05BR32)的研究成果之一。
-5-
媒介娱乐化的思考
观念逐渐渗入媒介文化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在报刊方面,从90年代前期,晚报发展进入提速期,到1993年,周末版、“彩版热”、“扩版热”相继出现,1995年国内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引发大规模的效仿热潮,再到1996年,《羊城晚报》率先将文化新闻版改版为“娱乐新闻版”。一时间,娱乐新闻大行其道。随着娱乐化的扩张,其他新闻品种,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法制新闻等,也逐渐被娱乐化。在电视方面,电视娱乐节目的类型和数量也急剧增
多。从90年代初的
《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等综艺节目,到90年代末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游戏类综艺节目,一直到当前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电视娱乐节目的迅
速崛起,使一股强劲的“娱乐风”登陆中国电视界。在电视新闻方面,在世纪之交,以娱乐、休闲为主要内容,以演艺文化圈为对象的娱乐新闻也形成一股不小的潮流。此外,继2002年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电视民生新闻之先河后,湖南卫视改版推出的《晚间新闻》,以娱乐的方式讲述新闻,被称为“中国最流行电视台的怪味豆”。此外,娱乐影视片也纷纷面世,一时高潮迭起。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娱乐化信息更以惊人的速度传入千家万户。细心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在媒介文化娱乐性进程中实则暗含了两条时有交错的路径:其一,娱乐性内容总体上升。其二,娱乐化思维向某些非娱乐领域渗透。如果说前者的表现是媒体娱乐性节目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话,那么后者则表现为本该严肃的内容也都逐渐娱乐起来,如新闻、政治、文化等。20世纪90年代,西方新闻界出现了“新式新闻”这一术语———“in-fotainment”,该词是information(信息)与“en-tertainment”(娱乐)的合成,它预示着新闻与娱
乐融合的趋向。[2]
在这股世界性的新闻娱乐化风潮中,中国的媒体破天荒地跟上了潮流:电视台竞相比乐,报纸纷纷争软。有学者总结,新闻娱乐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软新闻的激增和硬新闻的衰减;其二,大众媒介从内容到形式都极力使硬新闻软性化。[3]今天,似乎任何新闻事件,只要它具备丁点娱乐元素,就完全可以被大众传媒策划、炒作成一道五味俱全的“娱乐快餐”。媒体表象所显现出的却似乎只是亲切、贴近或“无厘头”式言词而已,它无谓、无害且不无-6-
娱人效果。
综上所述,无论是接受“娱乐化”,为它的存在辩护,或是拒绝它、反对它,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媒介文化的娱乐化现象已经成为当下文化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这种所谓“娱乐化”效应经过西方、港台和大陆的一系列迁
徙,终于在2005年
“超女”这里达到万众狂欢的高潮。然而,如此兴盛的娱乐化现象,其背后的本质又是什么?当人们为娱乐文化在数量与规模上的壮大而欢呼雀跃时,媒介文化娱乐化的悄然质变又将带给我们什么?50多年前,美国人赫胥黎的预言──“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
东西”[4]──会是娱乐化的魔咒吗?对此,文化研
究学派与传播政治经济学派提供了不同的理论视角。
文化研究:意义文本的生产与消费
众所周知,文化研究学派的理论强调导入符号学工具进行文本细读。在具体的研究中,文化研究学派主要关注文本意义的建构,以及受众对文本的解读及对意义的消费。由此可见,从文化研究的视野关注娱乐化现象,就是将传媒娱乐产品当作文本来进行解读。那么,为什么这类文本在产生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又能制造万众同欢的媒介奇观呢?文化研究学者认为其根源就在于文本意义的生产与消费。
相关推荐:
- [高中教育]电子线路高频非线性部分2.1
- [高中教育]中班美术活动——我的小手
- [高中教育]常用三极管参数大全
- [高中教育]计算机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 [高中教育]风机基础环水平度控制方法探讨
- [高中教育]机械安全工程(专升本)阶段性作业3
- [高中教育]2009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刍议
- [高中教育]unit5 let's eat公开课教案设
- [高中教育]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 [高中教育]2016-2022年中国新能源市场研究与投资
- [高中教育]2015-2020年中国会议行业市场评估及投
- [高中教育]经销商大会峰会主持人串词开场白
- [高中教育]2014新版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
- [高中教育]七年级第一学期体育与健康全套教案
- [高中教育]第三章:国际金融市场
- [高中教育]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2.比例 北师大
- [高中教育]2016年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624刑法之《
- [高中教育]中国碳化钙产业竞争现状及未来五年投资
- [高中教育]网络时代,我们怎么玩
- [高中教育]圆锥曲线——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典型例
- 高集医院世界艾滋病宣传日活动方案
- 苏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 全民枪战生化英雄模式幽灵怎么玩 生化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导学案
- 第2章货币资金与应收款项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分式》
- 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
- 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度共青团先进集体及
- 教师资格科目二小学教案模板(共合集)
- 工程扩建可研报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2014年度招录公务
- 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教学尝试
- 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步骤
- 毛概试题库7-15章
- 2014-2015学年度(上)初中班主任工作计
- 企业驾驶员安全生产责任书
- 第07章 不等式测试题-2016年高考文科数
-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工作程序
- 考研英语必背36篇_彩版_精华
- 初中9月13-15假期作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