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高中教育 >

2009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刍议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4
导读: 2009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刍议 高考作为全国统一的选拔性考试所承载的任务是重大的,以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衡量一位考生在语文学科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维度上所达到的水平确非易事,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也并非

2009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刍议

高考作为全国统一的选拔性考试所承载的任务是重大的,以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衡量一位考生在语文学科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维度上所达到的水平确非易事,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也并非一蹴而就。

2009年是安徽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第四年,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的第一次自主命题,我省高考生将面临进入高中“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新高考到底如何“变脸”,如何应对新变化,成为众多师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焦点问题。应该说,我省考试大纲和《高考说明》的出台,为正在备战中的广大师生指明了道路。今年我省语文《考试大纲》对高考考点某些表述的调整和充实体现了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基础性”和“科学性”,适时增加的部分内容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强化培养语文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性”,而《考试说明》则又体现了关怀考生的“人文性”和“指导性”。因此,密切关注新考纲,认真研读“高考说明” ,细心咀嚼新考纲的意义,准确理解并领会其中的精神,合理地调整旧的复习计划和内容,认真落实新考纲的要求,严格按照新考纲规定的内容实施复习,成为当前我们一线教师组织学生有效复习中的重中之重。

从教育部已经颁布的全国语文《考试大纲》和安徽省《考试说明》的内容来看,它与200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的结构与形式相比变化比较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考点表达上的调整和充实:

“阅读”成为第一部分,且将“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改为“能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和“阅读实用类文本”,全国考纲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而安徽省则根据“平稳过度”的原则,今年不考虑“选考”,而是直接采用“必考”的方式,而且规定阅读部分考“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不涉及“实用类文本阅读”这个考点。也就是说学生一直比较头痛的“自然科学类”说明文今年将不再出现。其它省份2008年考查的“实用类文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阅读“今年我省也不会出现,而只会考查一般论述文(论文、杂文、评论)及散文、小说等文体。原“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被撤并,其中“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不再涉及,而“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则归并到如今的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部分,这样“古代诗文阅读”就包括“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浅易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鉴赏”三个方面内容。原第一部分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现改为第三部分的“语言文字运用”,其中的识记部分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改为“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改为“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改为“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而且增加了“反复”这一考点;“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改为“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知识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了逐步深入的特点。第四部分“写作” 部分则将“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它常见体裁的文章”改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其中“基础等级”中的“书写规范,标点正确”改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发展等级”中的“深刻”部分将“观点具有启发性”改为“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二是增加了一些考点或要求:比如“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具体考点包括:

1、分析综合:(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涵的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其中的“探究”部分是新课程考纲的最大亮点和热点,也是难点。又比如今年安徽省对名篇名句“默写”的范围就作了限制,对选修的考试比例作了规定,从而减轻了考生的备考压力,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理念。

与此同时,安徽省《考试说明》还根据我省的具体情况对各个考点的考试范围与形式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解读和详细的说明,并且附有典型的“题型示例”及相关考点和命题意图的精辟“说明”。如大家比较关注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侧重于理清行文的线索、发展的脉络,并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概括作品主旨。考查时也可与对“鉴赏评价”综合在一起进行。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侧重于考查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现手法。一般考查小说中形象塑造的手法、情节安排的特点、环境描写的作用,考查散文的形与神、情与理等方面的关系以及所运用的表达方式的作用。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丰富含意”侧重于语言的思想内容,“表达艺术”侧重于语言的表现形式。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

魅力”要求在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形象、内涵和艺术魅力进行鉴赏。欣赏形象,要求能把握形象的特点,分析形象的意义;赏析内涵,要求能分析作品的主旨、情感和审美取向;领悟艺术魅力,要求能依据作品的具体内容,体会作品突出的艺术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恰当的评说。侧重评价作品所体现的价值判断、审美取向及时代特色等。考查时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与赏析作品的形象、内涵和艺术魅力结合在一起进行。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对文学作品进行广泛和深入的探求。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入手,对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做出正确而深刻的把握。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在把握文学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求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在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前提下,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又如作文的“有创新”:“见解新颖”指文章对生活

有独到的感悟和深刻的见解;“材料新鲜”指文章选择的材料鲜活,具有时代特色.“构思新巧”指文章在布局谋篇上独具匠心,新颖别致;“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指文章推出的新结论或创作的新形象往往是一般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有个性色彩”指文章能体现出考生较鲜明的个性特点。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新高考理所当然要体现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阅读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是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为指挥棒的语文高考在试题中多有表示,笔者认为还可以借鉴福建省语文考纲,今后在我省语文考纲中增设文学名著和 …… 此处隐藏:268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09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刍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2901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