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高中教育 >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实践研究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9
导读: 新校园 XinXiaoYuan 素质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实践研究 王宝兰 (泉州市丰泽区第六中心小学,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本文谈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并提 出了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的培养策略。家校互动的教育策略更有利于

新校园

XinXiaoYuan

素质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实践研究

王宝兰

(泉州市丰泽区第六中心小学,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本文谈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并提

出了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的培养策略。家校互动的教育策略更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习惯口诀法的采用推进了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中高年级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强化训练,则采用评价鼓励等教育策略来激发习惯内驱力。

关键词:小学;养成教育;良好行为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生今后能否接受良好教育的关键。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学生无论是在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是成长和变化的关键期。所以,推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刻不容缓。笔者结合教育中的实践经验,初步探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现状

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未定型时,会在课堂或者课间有诸多不良好的表现,在课堂上会出现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上课捣蛋、小动作不断等违背课堂纪律的行为;课间时,会出现教学楼内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等一系列没有安全观念的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学校必须对学生加强管理和教育。

小学生行为习惯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当前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主要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论断的,致使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而只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在这种教学的重大压力下,教师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上,没有精力辅导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学生之所以产生厌学情绪,其原因在于某些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用陈旧的教育理念对待学生,如对学生体罚、羞辱和训斥。二是学校周围的不良社会因素,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不思进取、逃学旷课的行为。如在学校周边本应禁止对未成年人开放的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内,中小学生的面孔随处可见。

二、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策略

学校应着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1.习惯口诀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先从基本的行为习惯和简单的学习习惯着手。教师应先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然后再具体训练学习行为。如上课时训练学生举手发言的学习行为,教师要告诉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的原因,再进行行为示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就要让学生背写字歌,书写的同时不断纠正姿势。上课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争取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加以巩固。

2.评价鼓励法,推动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教师在教室里安置表扬公告栏,在公告栏上记录表现优异

134·

的学生的名字,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同时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表扬栏的安置并非形式,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能将表扬栏里的某些学生或者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作为榜样,把这种影响力放大。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着重表扬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并对相对较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监督,让学生清楚良好习惯的范围,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设良好的竞争氛围,有效地推动全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强化训练法,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断进行规范、训练。对于小学生而言,行为习惯的养成基础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加以巩固。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均能够达到行为习惯强化巩固的目的。行为习惯的培养首先是约束、规范,继而是监督、检查。通过学习课外知识,如历史典故、寓言故事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认知。学生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堂中,教师需要指导并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温故知新、遵守课堂纪律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通过各学科渗透,使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融入课堂。

4.家校合作法,共同培养行为习惯

习惯的养成并非只与时间和环境有关,其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不仅有消极因素,也有积极因素,家长和学校要做的就是尽量多地制造一些积极因素,避免学生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养成教育”即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包括良好的语言习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养成可能只起源于生活中不经意的小事,却足以改变学生今后的命运轨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非常漫长,养成教育要求教师在任何时间段给每个学生提供训练和自我规范的机会。养成教育是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在学校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家庭环境的熏陶也至关重要,父母要帮助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中学会如何待人处事,理解“授人以渔”的道理。因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综合发挥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力量,使二者形成合力。

总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影响。因此,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行为习惯的强大力量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是每一位教师和家长一生的课程。参考文献:

[1]胡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赵曼.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3]张敏.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2(15):56-57.

·

…… 此处隐藏:47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73365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