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教案--第三章
这是我们老师上课的教案 很实用,仅供参考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教案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经济区位论的发展历史,掌握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和行为区位理论。能够运用所学的经济区位理论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地理问题。认识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难点: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重点: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和行为区位理论的推理过程及其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
学习指导:提前预习,上课用心听讲,勤于思考,善于推敲。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
时间安排:5课时。
推荐的参考文献和阅读材料:
1.吴传钧等.现代经济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杨吾扬等.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杨万钟等.经济地理学导论(第四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陆大道.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地理学报,2003年1月第58卷第1期. 5. 叶长卫, 李雪松. 浅谈杜能农业区位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与启示.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46期)2002(4):1-4.
6.石虹,曹钢跃. 浅谈杜能农业区位论对现代土地利用的影响.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13(12):28-30.
7.《经济地理》杂志,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
8.Economic Geography.
9.The Progress of Human Geography.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1783-1850)于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以下简称《孤立国》),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一)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
(二)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这是我们老师上课的教案 很实用,仅供参考
二、 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一) 理论前提
1.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此外,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即合理的)的农业,因此,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
2.杜能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样的状态。
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3.杜能的研究方法
“孤立化的方法”: 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质条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即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
(二) 形成机制
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Q=(P-C-Kt)Q
式中: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
这是我们老师上课的教案 很实用,仅供参考
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t——农产品的运费率。
2.地租曲线
概念: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图3.2下部)。
图3.1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三)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
1.农业生产方式空间配置的基本原理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
2.杜能圈结构
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园结构。
(资料来源:Haggett P .Geography: A Modern Synthesis.Revised Third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Inc,1983.416)
这是我们老师上课的教案 很实用,仅供参考
三、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
(一) 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
乔纳森综合欧洲的人口密度,各种农作物、家畜、水果的分布与农业景观,以 西北欧为中心划分出七大地带。
图3.2 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
(二) 上海、北京郊区农业空间结构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郊区的农业类型围绕城区形成四个圈域。北京市郊区也有同样的圈层结构表现。
(三) 纳瓦佛等人的研究
纳瓦佛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存在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土 地利用形态,从而验证了微观尺度的杜能圈模式。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一) 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这种空间分异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构。
提出了农业地理学的两个原理:
(1) 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即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优越性。
(2) 距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布局是合理的,由此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从农业地域总体上看收益最大。
(二) 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
创立了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 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
这是我们老师上课的教案 很实用,仅供参考
五、理论与现实
(一) 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
杜能放宽了“孤立国”的假设条件,首先考察了河流的影响,其次考察了其它小城市的影响,进而考察了谷物价格和土质的影响。
(二) 杜能理论的其它缺陷
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距离因素决定性作用制约变小;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韦伯(Alfred Weber,1868—1958)是德国经济学家,他于1909年著书《关于 工业的区位(第一部 区位的纯理论)》,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
(一) 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
1.基本概念
(1)区位因子(locational factors)及其分类
◆概念:区位因子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类型: …… 此处隐藏:937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幼儿教育]【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药物发现外
- [幼儿教育]2018-2019年初中信息技术广东初一竞赛
- [幼儿教育]最新外研版(一起)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
- [幼儿教育]农业推广与创新管理专业 -中农大毕业论
- [幼儿教育]2017-2022年中国更年期用药行业市场深
- [幼儿教育]数学1.1.2第1课时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结
- [幼儿教育]二年级群文阅读课例欣赏
- [幼儿教育]2010-2015年中国保险行业投资分析及深
- [幼儿教育]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
- [幼儿教育]巧用文本,让表达在言语中绽放论文
- [幼儿教育]中学生百科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幼儿教育]八大菜系英文简介
- [幼儿教育]中国男装牛仔裤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
- [幼儿教育]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在银行的应用
- [幼儿教育]光纤光缆制造工艺及设备
- [幼儿教育]国家安全法试题及答案
- [幼儿教育]2011高中提前招生及竞赛试题(物理卷1)
- [幼儿教育]宁夏第三产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
- [幼儿教育]中兴通讯 ME3000模块用户硬件设计手册_
- [幼儿教育]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强度问题
-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浅析
- 人工智能导论实验报告(学生)
- 思科ITE章考试原题及答案
- 《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班会教案
- 加油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
- 剖析社保卡管理系统
- 2017-2018年影视剧新媒体版权运营行业
-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上学期
- 2019最新高中数学 第三章 3.2.1 几类不
- 2011-2015年中国基酸市场调查及行业前
- 人教版新课标选修八Unit 1 课件Warming
- 郭溪燎原小学辅导学生记录表
- 教师资格证统考综合素质写作秘笈
- 国外校园绿色建筑研究方向与建设实践
- 15.1 动物运动的方式 课件(北师大版八
- 民用飞机空调系统
- 长安侠文化传统与唐诗的任侠主题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 11金本《保险学概论》复习资料
- 民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施工图图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