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文化生态旅游业解决“库区问题”的思考(3)
3、促进库区生态文明。培育三峡库区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倡导文化生态旅游价值观、开发观、消费观。
4、促进库区社会和谐。将库区移民致富与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构建移民参与库区旅游并致富的有效渠道,提高库区人民的生活幸福度。
(二)开发原则
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做到代际公平。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保护。或者只是保护,留给后人。
1、地域特色保护原则。坚持开发与保护兼顾,保护第一的原则,把三峡库区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满足各类游客为追求一种文化的认同或者文化的差异,从而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激发出游动机。
2、旅游产品开发原则。以文化生态旅游的精髓为开发突破口,提取其精华,实施有重点、带动效应显著的开发策略,进一步转化、优化、深化初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大力开发尚未引起重视但又具有深厚潜力的文化生态资源。
3、业态系统利益原则。用法律的手段明确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地居民、政府各自应担负的责任和享有的权利,实现旅游者与旅游地的和谐共处,促进文化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良性发展。
4、可持续利用原则。坚持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纵向永续性的建设,开发旅游产品既要满足游客的文化生态认知需求,又要防止对旅游地文化生态资源的破坏性利用,避免高消耗、高污染的现象发生。
七、三峡库区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路径
关于以文化生态旅游业解决“库区问题”的思考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三峡库区文化生态旅游业健康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就是为游客创造好的旅游环境,使移民借助旅游致富;“全面、协调”,就是整体塑造三峡旅游品牌,统筹协调三峡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确保三峡旅游健康持续稳定增长,促进库区三次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渝鄂联手打造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
长江三峡旅游资源虽分处渝鄂两地,但三峡产品不可分割,应整合三峡旅游资源,避免各自为政、恶性竞争。要进一步推进渝鄂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加强渝鄂两地旅游的交通互动、产品互动、市场互动、营销互动、管理互动,共同构建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区,联合打造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吸引长线游客“一票通”游览三峡。为充分发挥三峡旅游的综合效益和带动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移民安稳致富的作用,在“一票通”景点安排上,对旅游资源匮乏的重点移民区县,至少安排一个景点纳入“一票通”游览范围,或者纳入“吃、住、购”目的地;对旅游资源丰富的移民重点区县,尽可能延长停留时间,努力扩大旅游消费。在利益分配上,“一票通”收入实行“共有资源平均分配、独有景点各取所值”,消费收入则各入其囊。
(二)建立多元化旅游投资机制体制
三峡库区的旅游市场及相关市场、项目,不仅要对国内投资者开放,更要对国外投资者开放。对外国投资者,应按国民原则,对国外资金,允许其进入旅游交通投资、旅游资源的开发性投资及后续的旅游服务。围绕旅游畅通工程、生态环保工程、宜居度假工程、食宿购物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要建立保障招商引资能正常进行的法规环境,尤其是对政府行为的规范性法规。二是要应制订外商准入的领域和条件,相应建立向外商提供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咨询机构。三是推动市场化进程,建好库区的资本市场,以利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方式的有效展开,保障外商独资、中外合资能顺利进行。只有调动大资金进库区的热情,才有大手笔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才能搭起库区旅游业大开发的大框架,从而激活本地庞大的民间资金进入经济循环序列,吸引库区以外的银行信贷资金助势。
(三)突出自身资源打造边际旅游目的地
旅游业要成为库区的支柱产业,取决于游客资源。库区各区县在分享三峡旅游“一票通”利润和游客消费利润的同时,还要突出自身资源,积极打造满足周边地区和本地游客需要的旅游目的地。譬如,忠县拥有“世界最大盆景”石宝寨,拥有惟一能够反映三峡库区旧貌的“半城风貌”,具有彰显主流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忠文化”以及“巴文化”、“唐文化”,是“中国汉阕之乡”、“中国柑橘城”、“三峡库区文物第一大县”,加上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打造边际旅游目的地得天独厚、潜力巨大。库区各区县突出自身优势,培育景点,挖掘文化,完善功能,提升服务,塑造品牌,尽可能吸引边际游客,提升人气,带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老百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致富机会。
八、发展三峡库区文化生态旅游业的政策建议与政府作为
(一)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1、把三峡区域确定为“全国发展旅游促进城乡统筹试点区”
把三峡区域确定为“全国发展旅游促进城乡统筹试点区”,定位为国家级的“文化生态旅游主体功能区”和“限制开发区”,推行旅游景区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探索旅游发展促进景区资源保护的新途径。
2、出台《长江三峡区域文化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关于以文化生态旅游业解决“库区问题”的思考
由国家有关部委出台《长江三峡区域文化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及有关配套性文件,在三峡区域重点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培育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文化长廊。
3、调整“后三峡工程时代”库区扶持政策
从资源补偿、生态补偿等方面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进三峡移民后续扶持政策和三峡产业发展基金使用方向,将现有的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天保工程、地质灾害治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等专项基金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实施水电反哺旅游及生态补偿政策。
4、建立“三峡文化生态旅游发展基金”
国家旅游发展基金向三峡旅游倾斜,重庆市政府和湖北省政府共同建立长江三峡文化生态旅游发展基金,用于旅游开发营销,扶持与旅游业相关的基础设施、文化挖掘、生态建设、自然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等。
(二)渝鄂政府作为
1、联合申报长江三峡区域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按照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AAAAA级旅游区的标准要求,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重庆市和湖北省主导,库区各区县联动,对三峡区域实行捆绑申报创建,提升品牌效应。
2、联合组建政府投资控股旅游集团
可由重庆市政府与湖北省政府共同出资,组建一个垄断三峡旅游资源的股份制国有旅游集团公司,对三峡旅游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品牌、统一准入、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分配,实现三峡旅游品牌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形成大三峡、大旅游、大市场。
3、联合制定长江三峡“旅游条例”
目前我国尚没有《旅游法》。为促进长江三峡文化生态旅游业健康发展,重庆市和湖北省可以联合制定《长江三峡旅游条例》及配套《办法》,在两地施行,具有同等效力。《长江三峡旅游条例》应解决行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明确旅游经营活动中旅游合同关系的调整,合理界定旅游者的权利。
4、建立库区群众投身旅游“绿色通道”
建立旅游准入机制,形成全社会办旅游、有能力的人办旅游的良性发展格局。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多方面、高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全面素质。建立旅游创业就业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对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或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就业专项资金重点转向扶持旅游从业人员。
…… 此处隐藏:128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教育文库]夜场KTV服务员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1]
- [教育文库]企划、网络、市场绩效考核方案
- [教育文库]学党史、知党情、强党性--“党的基本理
- [教育文库]2016年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江苏专版
- [教育文库]干部廉洁自律自查自纠的报告
- [教育文库]2010年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拟录取硕士研究
- [教育文库]资金时间价值练习题及答案
- [教育文库]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 [教育文库]英语角内容:英语趣味小知识
- [教育文库]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通知
- [教育文库]劳动规章制度范本范本
- [教育文库]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作业1运动的
- [教育文库]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195推动架设计说
- [教育文库]通用技术教学比赛说课稿2
- [教育文库]2018年四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7 Unit 2
- [教育文库]第2章 宽带IP网络的体系结构
- [教育文库]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3《根据化学方
- [教育文库]小学英语六年级情态动词用法归纳
- [教育文库]甲级单位编制窑井盖项目可行性报告(立
- [教育文库]2016-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全景调研
- 高考英语听力十大场景词汇总结
- 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会议精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英语提优竞赛试题 下
- 江西省2014年生物中考试题
- 长沙镇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金刚石、石墨和C60》片段教学设计
- 福州教育学院(王旭东)
- 基于EDA音乐播放器的设计
-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
-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探讨
- 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的问卷调查
- 膀胱类癌的诊治体会(附3例报告)
- 发动机积碳产生的原因
- Configuring Code Composer Studio for
- 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何培养点滴谈
- 46 电沉积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用硅-锂薄膜
- 美舍雅阁公司管理中各部门职责
- 去壳剥皮的小妙招
- 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仿真研究
- 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