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育文库 >

关于以文化生态旅游业解决“库区问题”的思考(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20
导读: (三)三峡旅游市场体系不健全 政府行政管理而非市场机制主宰三峡旅游业的发展,各地政府直接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地方政府与旅游企业构成了利益共同体,政企不分现象十分明显,造成旅游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旅游市场

(三)三峡旅游市场体系不健全

政府行政管理而非市场机制主宰三峡旅游业的发展,各地政府直接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地方政府与旅游企业构成了利益共同体,政企不分现象十分明显,造成旅游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旅游市场制度不健全,市场对旅游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弱小。由于缺乏主导三峡旅游发展的市场主体,多如牛毛的“小、散、弱、差”旅游企业恶性竞争,导致市场对旅游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弱小,三峡旅游市场秩序混乱。

(四)三峡旅游产业要素统筹协调不够

当前,交通不畅和产品老化仍是制约三峡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三峡旅游活动被限定在长江三峡水道和沿岸地区,“乘船游览三峡”的局面一直未能突破,导致长江三峡不能适应旅游消费的个性化趋势。长江三峡旅游产品还是观光型的产品,休闲度假产品、文化体验产品、生态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等主题化开发不够,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的旅游消费需要。

(五)三峡旅游业“乘数效应”不明显

三峡地区大部分旅游企业主营地接业务,旅游收入存在着严重的“漏损”,直接影响了三峡移民从旅游业中的受益幅度和程度,旅游对移民、扶贫、就业和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三峡旅游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水平低,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与整合不够,对第一、二产业的带动促进作用不明显,尚未形成以旅游业为核心的产业群,旅游业的“乘数效应”不明显,降低了旅游业惠及三峡库区地区的程度。

关于以文化生态旅游业解决“库区问题”的思考

四、旅游业解决“库区问题”的战略机遇

长江三峡与北京长城、桂林山水、西安兵马俑一道成为中国参与国际旅游的“四大名片”,竞争优势明显。以旅游业解决“库区问题”,当前面临着许多的战略机遇。

(一)“复苏机遇”——全球金融危机撬动三峡旅游业

全球金融危机,旅游业虽不能幸免于难,但与建筑、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相比,旅游消费启动起来更快、成本更低,旅游业具有较快恢复重振能力。一旦金融危机影响减缓,旅游业将比其他行业更快复苏。1981年—1982年美国经济持续17个月衰退,但仍大力发展旅游业,1979年—1984年国内旅游消费年均增长9.1%,而旅游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在1974年—1984年年均增长了32%。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各国也把振兴旅游业作为重要手段。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佛朗西斯科·弗兰克里认为,“旅游业不仅是经济的加速器而且也是危机的减震器,旅游业还是负面影响的减缓器”,“中国必将在2020年超过法国、西班牙和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中国作为国际主要旅游目的地国的地位得以确立,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地位得以确立,大大提升了三峡旅游的注意力和影响力。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政府为经济复苏使出的“杀手锏”,为加快发展三峡旅游业创造了国际大环境。

(二)“促进机遇”——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使三峡旅游业长期受益

三峡旅游设施日臻完善,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提出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的落实,特别是安排西部干线铁路和中西部干线机场、支线机场建设的决定,使三峡旅游成为宏观政策长期受益、最终受益最大的产业。2008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并出台了支持发展旅游业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旅游业投资成本低,旅游住宿业每提供一个就业机会,所需固定资产业投资为3300元,仅相当于重工业的33.7%,相当于轻工业的63.9%。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加大库区旅游业投资有重大促进作用。

(三)“重庆机遇”——“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的特惠政策

在重庆直辖十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未来发展作出了“314”总体部署。为贯彻实施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2009年1月26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把三峡库区建成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维护长江健康生命”,要求“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开发现代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渝东南地区民族特色手工业和民俗生态旅游,培育一批功能齐全的特色旅游景点。依托三峡工程、三峡文化和三峡生态长廊,构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此外,西部大开发战略、三峡库区后续扶持战略、环境安全战略等,国家都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发展三峡旅游业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特惠政策,成为加快重庆三峡旅游业发展的“真金白银”。

(四)“市场机遇”——大众旅游消费催生庞大客源市场

三峡旅游形成了国内国际两大客源市场,其中海外市场主要以欧美市场为主导,并逐渐扩展到东南亚及澳洲等地区的国家,欧美仍然是三峡入境旅游的主要市场,美国、英国、德国分居客源国前三位。目前我国人均GDP已接近3000美元,按照国际旅游业发展规律,将进入大众旅游消费快速发展阶段。AC尼尔森2008年11月13日发布的全球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53%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在有闲钱的情况下愿意花钱旅游。这一比例居全球之首,高出全球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1.09亿

关于以文化生态旅游业解决“库区问题”的思考

人次,比上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4.7%;实现旅游收入509.3亿元,增长23.1%,充分证明了旅游业强劲的发展活力。三峡库区地处中西部结合部位,随着国家和地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将三峡库区与上海、北京、广州、武汉、西安等国际旅游口岸城市实现对接,区位交通优势日趋明显,游客到三峡更加便捷,客源市场庞大。

(五)“价值机遇”——三峡工程主体工程竣工提升三峡旅游价值

三峡库区旅游资源不仅规模宏大、价值品位高、吸引力大,而且数量多、类型全、垄断性强。特别是峡谷山水风光、三峡大坝、三峡文化和民俗风情,形成了三峡旅游竞争力。由重庆市旅游学院牵头的重庆旅游调查报告显示,为看三峡到重庆的游客,国内游客约占67%,国际游客约占63%,并把三峡排在最满意景点第一位。这说明三峡游享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和旅游价值。2007年三峡地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164.02万人次,入境游客84.30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383.32亿元,相当于三峡地区GDP的9.8%。总体看来,长江三峡旅游呈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态势。今年,长江三峡工程主体工程将全面竣工,张飞庙、石宝寨等历史古迹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且还增添了三峡大坝游这一国际知名品牌。三峡水库蓄水175米后,三峡呈现出“峡岛相连,湖岛相依”的新景观,小三峡也出现了“高峡出平湖”的新景象,江面更显气势磅礴,重庆成为中国独特的“千岛之市”,大大提升了三峡旅游价值。

五、“后三峡工程时代”库区旅游业的定位:文化生态旅游

一直以来,三峡就以其“雄、奇、险、秀”的自然特色吸引了无数游客。而事实上,三峡的历史与文化景观更加令人神往。把三峡旅游业定位为“文化生态旅游”,体现了三峡库区的特性,让游客在畅游三峡中赏美景、读历史,感受文明古国流淌千年的华彩篇章。

(一)“文化”

旅游活动是旅游者用货币购买的一种异地文化体验行为,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文化资源是旅游地实现持续发展的源泉。三峡地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类型多样。神秘诱人的巴国旅游文化,多姿 …… 此处隐藏:278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关于以文化生态旅游业解决“库区问题”的思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0772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