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育文库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作业1运动的描述(含解析)新人教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4
导读: 课后限时作业1 运动的描述 时间:45分钟 1.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 m 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 m 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 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B ) A .2 m ,-2 m ,-1

课后限时作业1 运动的描述

时间:45分钟

1.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 m 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 m 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 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B )

A .2 m ,-2 m ,-1 m

B .-2 m,2 m,1 m

C .4 m,0,1 m

D .-4 m,0,-1 m

解析:

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 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小球从距地面4 m 高处开始下落,在坐标原点的上方,所以抛出点的位置坐标是-2 m ;小球落到地面上,此时距离坐标原点为2 m ,所以落地点的位置坐标是2 m ;小球在距离地面1 m 高处被接住,此时的小球在坐标原点的下方1 m 处,所以接住点的位置坐标是1 m .所以A 、C 、D 错误,B 正确.

2.唐代诗人李白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可估算出船速大小约为( B )

A .13 km/h

B .21 km/h

C .68 km/h

D .83 km/h

解析:由题可知,路程为1 000里=500 km ,时间为24 h ,所以船速为v =s t =500 km 24 h

≈21 km/h.故B 正确,A 、C 、D 错误.

3.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是3 m/s ,则物体在1 s 内一定运动了3 m

B .物体在某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则物体在这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则物体在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D .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3 m/s ,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

1.5 m/s

解析:平均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运动快慢程度,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是3 m/s ,则物体在1 s 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是3 m/s ,所以位移不一定是3 m ,同样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在1 s 内的平均速度也不一定是3 m/s ,所以位移也不一

定是3 m ,在某一个位置的速度也不能确定,故A 、C 、D 错误;物体在某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则由x =vt 可以计算出物体在这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选项B 正确.

4.有一人在平直马路边散步(速度不变),他发现每隔t 1时间有一路公共汽车迎面开过,他还发现每隔t 2时间就有一辆这路公共汽车从身后开过,于是他计算出这路车从汽车站发车的时间间隔是( D )

A.2t 1t 2

t 1+t 2

B.2t 1t 2

t 1+t 2

C.

t 1t 2

t

1+t 2

D.

2t 1t 2

t 1+t 2

解析:设车速为v 车,人的速度为v 人,发车时间间隔为t ,则有(v 车-v 人)t 2=v 车t ,(v

+v 人)t 1=v 车t ,两式联立得t =

2t 1t 2

t 1+t 2

,选项D 正确. 5.赵老师热爱自行车骑行这一锻炼方法,每次锻炼他都会用运动软件记录自己的运动路线.如图所示是他某次骑行过程中运动软件记录下来的数据.根据以上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以自行车为参考系,赵老师是运动的

B .若研究骑行总时间,则可将赵老师看成质点

C .赵老师本次运动的位移是10.13 km

D .根据图中所给的数据可以求出赵老师骑行的平均速度

解析:赵老师相对自行车保持静止,A 错误;研究骑车总时间时,可以忽略赵老师的大小,即可以将其看成质点,B 正确;运动路线的总长度为路程,C 错误;根据图中数据能求出平均速率,因为位移未知,所以无法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D 错误.

6.下表是四种交通工具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改变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B .②的速度变化最慢

C .③的速度变化最快

D .④的末速度最大,但加速度最小

解析:速度变化指末速度与初速度之差,由表知④的速度变化最大,为20 m/s ;速度变化的快慢指速度变化与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由表知①的加速度最大,

为a 1=11-23 m/s 2=3 m/s 2,④的加速度最小,为a 4=20-0100

m/s 2=0.2 m/s 2.

7.(多选)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时,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两条纸带,两纸带上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都相同.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BD )

A .两质点在t 0~t 4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B .两质点在t 2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

C .两质点速度相等的时刻在t 3~t 4之间

D .两质点不一定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但在t 0时刻甲的速度为0

解析:两质点在t 0~t 4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经历的时间相等,故平均速度相等,故A 正确;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2时刻的速度等于t 1到t 3时刻的平均速度,即v 甲=x 13t 13=42t

,乙做匀速运动,t 2时刻的速度即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即v 乙=2t

,故B 正确;由B 可知,C 错误;从纸带不能判断出质点出发点的位置,则两质点不一定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在甲图中,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满足

,满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故t 0时刻速度为零,故D 正确.

8.(多选)在机器人大赛中,某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最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平面坐标系横、纵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 m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 2 s ,则( BD )

A .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B .机器人可能会两次通过同一点

C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 2 m

D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与由点(5,5)运动到点(2,2)的位移方向相反

解析: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描出机器人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然后连线,得到如图所示的轨迹,根据轨迹图易知选项B 、D 正确.

9.(多选)如图所示,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A 、B ,A 、B 间距离为L =30 cm.为了测量滑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一宽度为d =1 cm 的遮光条.现让滑块以某一加速度通过光电门A 、B .现记录了遮光条通过两光电门A 、B 的时间分别为0.010 s 、0.005 s ,滑块从光电门A 到B 的时间为0.200 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 .滑块经过A 的速度为1 m/s

B .滑块经过B 的速度为2 cm/s

C .滑块加速度为5 m/s 2

D .滑块在A 、B 间的平均速度为3 m/s

解析:v A =d Δt A =1 m/s ,A 正确;v B =d Δt B =2 m/s ,B 错误;加速度为a =v B -v A t

=5 m/s 2,C 正确;平均速度v =L t =1.5 m/s ,D 错误.

10.(多选)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 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 ,初始位置在bc 边的中点A ,由b 向c 运动,如图所示,A 、B 、C 、D 分别是bc 、cd 、da 、ab 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 .第2 s 末的瞬时速度为1 m/s

B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2

m/s C .前4 s 内的平均速率为0.5 m/s

D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解析:由题意可知,质点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1 m/s ,A 正确;质点第2 s 末到达B 点,前2 s 内的位移大小为x AB = 2 m ,故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v AB =22

m/s ,B 正确,D 错误;因质点运动速度大 …… 此处隐藏:279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作业1运动的描述(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0759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