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文化生态旅游业解决“库区问题”的思考
关于以文化生态旅游业解决“库区问题”的思考
“后三峡工程时代”库区靠什么赢得世界 ——关于以文化生态旅游业解决“库区问题”的思考
经过17年的建设,三峡工程主体工程将于今年全面竣工,三峡库区进入以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为主要任务的“后三峡工程时代”。长江三峡是世界级品牌,国际社会永远关注三峡库区的移民人权问题、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后三峡工程时代”,库区人地矛盾、就业矛盾突出,移民收入低下,经济发展缓慢,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站在党和国家的高度,要牢牢把握库区在西方世界的“话语权”,就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以文化生态旅游业统筹库区三次产业要素,发挥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文化生态旅游产业优势,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相关产业群落,改变库区以传统农业为支撑的落后面貌,扭转库区现有工业的被动局面,建立起适应库区条件的新兴产业体系,让库区以“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富裕文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崭新面貌赢得世界。本文就以文化生态旅游业解决“库区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大胆思考。
一、“后三峡工程时代”库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本原因
目前,三峡移民搬迁已经结束,移民安稳致富才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任重而道远。在这个艰难的征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库区问题”。
(一)主要问题
1、农村移民人地矛盾突出
库区移民人均耕地只有0.58亩,已超过联合国最低土地承载力警戒线(即人均耕地最低不能少于0.8亩),
6.3万后靠移民人均耕地不足0.5亩,人均不足0.3亩的还有2.8万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加上中央惠农政策的刺激,大量外出农民工返乡“重操旧业”,使原本山地多、平地少、自然生态脆弱的库区承载力大为吃紧,人口多与承载力有限的矛盾更加紧张。
2、城镇移民失业率高
2008年底,库区城镇调查失业率达8.5%,高于全市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其中有就业能力而未就业的城镇移民超过11万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农民工回流返乡,加剧了本地就业矛盾。全球金融危机必将引发全球产业革命,无论是技术升级,还是产业转移,都会压缩就业机会,加上等待就业的大学生,库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3、城乡移民收入低下
2008年,库区城镇移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383元,占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9元的47.0%,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8元的51.4%。吃“低保”的城乡困难移民有14.84万人,其中城镇移民有13.79万人,占全市城市低保对象的17.51%。城镇移民收入低,引发不稳定因素。
4、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关于以文化生态旅游业解决“库区问题”的思考
三峡成库后,水体流速放缓,自净能力下降,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流动污染严重危及饮水安全,库区23条主要支流至少有一半以上在每年的5-10月都不同程度的发生水华现象。每年约有1.45亿吨泥沙流向库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平均每年可流失土层厚度1厘米左右,而流失速度则是自然成土速度的100倍以上。试验性蓄水以来,水位提高诱发了库岸坍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库岸再造加剧,已出现了100多处的垮塌,对库区安全造成了影响。
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不仅没有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直接关系到库区的国际声誉。
(二)根本原因
导致出现“库区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库区产业在落后中发展却又在发展中落后,缺乏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移民安稳致富有机统一的支柱产业。
1、农业效益低下
库区农业基本处于粗放型经济形态阶段,粮食、生猪两大传统产业仍然是库区农村移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赶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柑橘、榨菜、中药材等新培育的一些“百万工程”重点产业,布局较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制约了产业化水平的提高,要成为库区骨干支撑产业还需较长时间。
2、工业严重“短腿”
库区工业严重“短腿”,基础薄弱,对当地税收、居民收入和就业的带动不强。库区仍以食品、医药、化工、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高技术产业比重小,缺乏龙头带动型、支柱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
3、第三产业活力不足
库区第三产业仍以传统的商贸、餐饮、运输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比重低,尤其是为生产服务的中介服务、第三方物流、金融保险、会展推介、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尚处于较低的层次,许多服务产品供给不足。
4、经济总量偏小
三峡工程导致重庆库区大量耕地和工矿企业被淹没,综合损失占全库区的84.2%,产业空虚问题突出。库区15个区县的人口和面积均占全市的1/2左右,但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市的1/3,其中8个移民重点区县仅占全市的16.7%。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导致财政十分困难。2008年,8个移民重点区县的地方财政收入为59.78亿元,仅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6.08%;而财政支出为184.22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12.75%。公共财政投入区域经济发展十分有限,完全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和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库区产业发展今后还将在自我扩张能力、自我造血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受到很大制约,经济很可能进一步萧条。
二、发展旅游业对解决“库区问题”的积极作用
三峡库区属于生态环境高度敏感和脆弱地区,不可能发展大规模的重化工业。一方面要发展经济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另一方面要保护生态维护长江安全,在库区现有产业层次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投资环境
关于以文化生态旅游业解决“库区问题”的思考
不具比较优势的情况下,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是最佳选择。以旅游产业统筹库区三次产业要素,使其承担起库区富民安邦的使命,承担起永葆长江生态文明的使命。发展旅游业,对解决“库区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一)可以拉动库区经济高速增长
旅游创汇属于服务贸易,具有“就地出口”、换汇成本低、“原料”消耗少、可持续使用、基本不受“贸易壁垒”干扰等特点。旅游业的税种基本都是地方税收,成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旅游业可以拉动库区交通、宾馆、餐饮、景区以及度假设施等一系列相关行业增加投资,对整个经济具有高拉动性。据中山大学对广东省旅游业投入产出的综合研究得出的最新结论:旅游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增收5元;旅游业每消费1万元,可带动GDP增加202万元;旅游业每增加1万元增加值,能推动GDP相应的增加0.8个百分点。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561.5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11%。
(二)可以缓解库区就业压力
库区移民就业难和大量剩余劳动力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利用一、二产业增加投入来消化,只有依靠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劳动力的渴求来解决。据中山大学综合研究得出的结论:1个旅游直接就业者可以带动4个旅游间接就业者,旅游业1个人就业可以给三大产业提供602个就业机会。据北京市测算,旅游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中,男女比例是1∶3。旅游就业的成本和就业门槛较低,比较适合妇女、中老年人就业。国家发改委提出,到2015年,旅游就业规模从目前的6000万人增加到1亿人左右。这意味着届时每14个国民中就有1人从事旅游业。旅游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对解决库区人地矛盾、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吸纳国有企业下岗再就业人员、吸纳城乡移民、“4050”人员和刚刚参加工作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关推荐:
- [教育文库]夜场KTV服务员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1]
- [教育文库]企划、网络、市场绩效考核方案
- [教育文库]学党史、知党情、强党性--“党的基本理
- [教育文库]2016年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江苏专版
- [教育文库]干部廉洁自律自查自纠的报告
- [教育文库]2010年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拟录取硕士研究
- [教育文库]资金时间价值练习题及答案
- [教育文库]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 [教育文库]英语角内容:英语趣味小知识
- [教育文库]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通知
- [教育文库]劳动规章制度范本范本
- [教育文库]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作业1运动的
- [教育文库]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195推动架设计说
- [教育文库]通用技术教学比赛说课稿2
- [教育文库]2018年四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7 Unit 2
- [教育文库]第2章 宽带IP网络的体系结构
- [教育文库]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3《根据化学方
- [教育文库]小学英语六年级情态动词用法归纳
- [教育文库]甲级单位编制窑井盖项目可行性报告(立
- [教育文库]2016-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全景调研
- 高考英语听力十大场景词汇总结
- 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会议精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英语提优竞赛试题 下
- 江西省2014年生物中考试题
- 长沙镇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金刚石、石墨和C60》片段教学设计
- 福州教育学院(王旭东)
- 基于EDA音乐播放器的设计
-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
-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探讨
- 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的问卷调查
- 膀胱类癌的诊治体会(附3例报告)
- 发动机积碳产生的原因
- Configuring Code Composer Studio for
- 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何培养点滴谈
- 46 电沉积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用硅-锂薄膜
- 美舍雅阁公司管理中各部门职责
- 去壳剥皮的小妙招
- 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仿真研究
- 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