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育文库 >

中国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及其结构(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8
导读: )由于重庆市在1997年设立为直辖市,为了方便数据处理,将其与四川省合并。由于体制外收入和支出没有确切的公认的统计数据,故没有将其计算入政府规模,显然这样做低估了实际的地方政府收支水平。1985年开始的由中央 自

&

)由于重庆市在1997年设立为直辖市,为了方便数据处理,将其与四川省合并。由于体制外收入和支出没有确切的公认的统计数据,故没有将其计算入政府规模,显然这样做低估了实际的地方政府收支水平。1985年开始的由中央 自上而下!组织的一年一度的财税大检查,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暴露出明显的事后,。

1122010年第5期之不同的事实。与围绕GDP建立的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机制相似,地税部门官员的晋升和奖励则取决于各年税收收入任务完成情况,各地区税收任务目标是根据基数法在年初由地方政府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预期、公共支出需求等因素制定的。地税部门把完成各年的税收任务成为各项工作的重心,一方面,各级地税部门采取 均衡入库!的方法,即时间进度和任务进度保持一致,以减轻年底完成任务的压力,确保税收任务按时完成。另一方面,对收入压力大的地区,地税部门则不得不采取 寅吃卯粮!、 涸泽而渔!的做法,不惜违反税法将不应征收的税收征收上来;而与之相反,对于收入压力小且已经完成任务的地区,地税部门则拒绝征收税法规定应征收的税收,以减小本年税收收入基数,减轻明年税收增收的压力。预算外收入和体制外收入的征收则与之相似。以上做法都是违反税收法定主义的行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纳税人监督力的缺失,在当前 对上负责!的官员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的收入征管权严重侵蚀了中央控制的税收立法权。因此,本文认为,在当前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所掌控的收入权力还是很大的。换句话说,在中国地方层面上实际拥有着比法律层面上大得多的财政收入分权。为了客观衡量地方层面的实际财政收入权力,我们计算了地方政府直接征收和支配的财政收入,这部分收入等于地方政府直接征收的财政预算内收入和地方预算外收入之和,其中地方直接征收的预算内收入是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减去增值税,2002年之后按照中央和地方的分成比例再减去由国税局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部分 。这部分地方自有收入的征收受到了地方政府任务化管理的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参照JinandZou(2002)、Rodden(2003)及张晏和龚六堂(2004)的做法,设定三个财政收入分权指标,即地方自有收入与全国总收入的比值(Rev1)、地方自有收入与地方总收入的比值(Rev2)和人均地方自有收入与人均中央收入

的比值(Rev3),从三个维度来衡量财政收入分权程度。如果三个指标在计量方程中均得

到相同的结果,将更能显示出计量结果具有高度的稳健性。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这三个指标在方程1均为正,而在方程2中,预计与 Cons!正相关,与 Admi!负相关,因不同地区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存在差异,因此与 Comm!的关系则比较复杂,无法直接判断。

Ed:反映财政支出分权水平。地方层面的财政支出是指财政预算内外支出之和。首先,参照JinandZou(2002)的做法,我们用预算内外财政支出之和与全国总财政支出的比值,作为财政支出分权,即 Ed1!。其次,参照张晏和龚六堂(2004)的做法,我们使用预算

内外人均支出与中央预算内外人均支出的比值(Ed2),考虑到转移支付的影响,设立另一个财政支出分权指标,即扣除来自中央的净转移支付的预算内外人均支出与中央预算内外人均支出的比值(Ed3)。然而, ED2!可能高估不发达地区的财政分权程度, ED3!可能低估发达地区的财政分权程度(张晏和龚六堂,2004),我们也考虑了 Ed2!和 Ed3!的加权平均值,即Ed4=(Ed2+Ed3)/2。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地方财政支出中必然有一部

分是受中央控制(如中央制定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低于15%),但我们无法有效地分离这部分支出,因此,用地方财政支出比总财政支出和中央财政支出都会高估财政支出分权程度。根据以上分析,财政支出分 1994年分税制改革规定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部分企业除外)属于地方税,后来由于此类税收增长迅速,中央决定,,。

2010年第5期王文剑 中国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及其结构权的系数在方程1应为正,而在方程2中预计与 Cons!呈正相关,而与 Comm!呈负相关,而由于地方政府作为利益集团,会有很强的动力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会积极推动行政管理支出规模,但也面临着很强的地方政府竞争的压力,也不可能无限扩张在短期和长期内都无法有效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行政管理支出,因此与 Admi!的关系比较复杂,无法直接予以判断。

Gra:反映净转移支付水平。该指标等于地方接受中央的转移支付减去上交中央部分的净转移支付与地区GDP的比值。受 粘蝇纸!效应的影响 ,本年度的转移支付受到上一年年度转移支付效应的影响,因此,我们使用滞后一期的净转移支付来衡量这种效应(Gra-1)。预计 Gra-1!在方程1的系数为正。但转移支付中除

了指定用途用于地区福利性公共支出外,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等类型的转移支付的支配权由地方直接掌握。一般而言,根据上文分析,地方政府转移支付更倾向于被用于支持地区经济建设,因此,预计在方程2中, Gra!与 Cons!正相关,与 Comm!和 Admi!负相关。

VI:反映 财政垂直不平衡!的程度。参照JinandZou(2002)的做法,我们用净转移支付与地方预算内外总支出的比值来衡量 财政垂直不平衡!的程度。由于 财政垂直不平衡!对地方政府竞争产生负激励&,预计这一指标的系数在方程1中为正。但在方程2中, VI!越大,则减轻了地方财政收入的竞争压力,则可能会减少对生产性基础建设的支出。相反,在财政竞争压力减轻的情况下,会加大对非生产性公共支出的投入,对民生、社会稳定和经济长远发展具有积极贡献,而加大对行政管理类支出则能更好地满足地方政府自身消费性支出的需求。预计 VI!与 Cons!负相关,而与其他类公共支出正相关。

Inc:反映各省收入水平,是一个控制变量。我们使用城镇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指标的平均值作为这一指标的代理变量。根据Wagner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辖区居民对地方政府支出的需求就越高,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将随之增大。因此,预计这一变量在两个方程的系数均为正。

Peo:反映各省人口总规模,是一个控制变量。该指标等于各省年底的人口总数的对数值。随着人口规模的增长,对地方公共支出需求也会随之增加。预计这一指标的系数在两个方程均为正。

Nagr:反映各省非农化水平,是一个控制变量。该指标等于各省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着非农人口的增长,地方政府为满足对城市市政建设、失业保障等方面需

&由于地方政府比中央更加了解本辖区内的财政收支情况,考虑到地方政府争取更多的转移支付可能比在本地增加税收相对容易(Stein,1999),地方政府拥有强烈动机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采取 逆向选择!行为,通过扭曲地方财政收支的真实信息向中央申请更多的转移支付。而通常只有那些把本年度全部的转移支付使用完的地方政府才可能在来年获得更多或者不少于上年的转移支付规模(Stein,1999),这样的转移支付分配方式实际上鼓励了地方政府不断扩大支出,至少使其不再具有强烈的动机节约使用转移支付,学者们将这种现象称为 粘蝇纸效应!,即转移支付一旦到达了一个地方则被 粘!在这个地方,无法再减少这部分转移支付。当存在 财政垂直不平衡!时,考虑到避免出现银行系统信贷危机、宏观经济稳定和国家信用危机等问题,中央客观上很

难做出放任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和不对出现财政严重危机的地方政府进行救助的 承诺!,从而会给地方政府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使地方政府坚信中央会最终为地方政府的过度支出以及出现的财政赤字提供最后的 救助担保!(BailoutGuarantee),这 …… 此处隐藏:344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中国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及其结构(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0769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