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整理笔记(4)
(二)主要生理机能 贮存和排泄尿液。
(1)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气与膀胱之气的升降协调。 (2)主要病理表现。 六、三焦
(一)六腑之三焦 (二)部位之三焦 (三)辨证之三焦
第四节 奇恒之腑 一、脑
脑居于颅腔之中,由髓汇集而成,故名“髓海”。 主要生理机能 1.主宰生命活动
脑为元神之府,是生命的枢机,能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2.主司精神活动
(1)脑主人的意识、思维、记忆、情志等精神活动。
(2)脑主精神活动的机能正常,则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灵敏、记忆力强、语言清晰、情志正常。如果脑主精神活动的机能失常,就会出现思维、记忆、语言,以及情志等方面的异常。
3.主司感觉和运动
(1)眼、耳、口、鼻、舌等五脏外窍,皆位于头面,与脑相通。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感觉,皆与脑有密切关系。
脑主元神,神能驭气,散动觉之气于筋而达百节,令之运动,故脑能统领肢体运动。
(2)脑髓充盈,主感觉和运动的机能正常,则视物精明、听力正常、味觉嗅觉灵敏、感觉无碍、运动如常且轻劲多力。如果脑髓不足,或者脑部的其它病变,使脑的主感觉和运动的机能失常,都会出现视物不明,听觉失聪,味觉、嗅觉不灵,感觉障碍,运动不能,倦怠乏力。
二、女子胞
(一)位置及形态 (二)主要生理机能 1.主持月经 月经,是女子生殖细胞发育成熟后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的产生,是脏腑、经脉、气血及天癸作用于胞宫的结果。胞宫的形态与机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月经的来潮。 2.孕育胎儿
胞宫是女性孕育胎儿的器官。受孕之后,月经停止来潮,脏腑经络血气皆下注于冲任,到达胞宫以养胎,培育胎儿以至成熟分娩。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
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和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 1.生理上
心主一身之血,心气推动血行,是肺朝百脉的基础,使肺能进行呼吸吐纳,维持肺主气功能的正常进行;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能够辅助心气推动血行。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心肺两脏相互协调,保证了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着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
连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是积于胸中的宗气。 2.病理上
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使血行不畅,可致肺失宣降,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等症状。 肺气虚弱,行血无力,或肺失宣降,肺气壅塞,也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容易导致心血瘀阻,出现心胸闷痛、唇舌青紫、心悸等症状。 (二)心与脾
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和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1.在血液生成方面 (1)生理上
心主一身之血,心气推动血行,供养脾脏,脾得滋养则能健运,化生血液的功能也就旺盛;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微,并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化生为血。所以脾气健运,则血液化生有源,以保证心血充盈。 (2)病理上
心和脾的病变,常常相互影响,形成心脾两虚之证。 2.在血液的运行方面 (1)生理上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既有赖于心气的推动,以维持通畅而不迟缓、瘀滞,又依靠脾气的统摄,以保证血行脉中而不逸出脉外。 (2)病理上
或见气虚血瘀的证候,或见气虚出血的证候。 (三)心与肝
主要表现在行血与藏血和精神调节两个方面。 1.在血液运行方面 (1)生理上
心血充盈,心气旺盛,则血行正常,肝有所藏;肝血充足,肝气疏泄有度,能随人体生理需求进行血量调节,也有利于心行血功能的正常运行。 (2)病理上
心血虚和肝血虚常常相互影响,形成心肝血虚之证;
心血瘀阻可累及肝,肝血瘀阻可累及心,最终导致心肝血瘀的病理变化。 2.在精神调节方面 (1)生理上
心血充盈,心神健旺,有助于肝气疏泄,情志调畅;而肝气疏泄有度,情志畅快,也有利于心神内守。所以,心肝两脏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精神活动。 (2)病理上
心神不安与肝气郁结,心火亢盛和肝火亢逆,可相互影响、同时并存,形成以心烦、失眠、急躁易怒为主症的心肝火旺证。 (四)心与肾 1.生理上
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其机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发:
(1)水火既济: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通过心与肾之间的水火升降互济,维持了两脏之间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
(2)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气生神,为气、神之源;神能控精驭气,为精、气之主。所以积精可以全神,神清可以控精。
(3)君相安位:心为君火,为一身之主宰;肾为相火,系阳气之根,为神明之基础。心阳与肾阳可相互资助。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上下交济。 2.病理上
心肾不交,主要表现为:①水不济火,肾阴虚于下而心火亢于上的阴虚火旺;②肾阳虚与心阳虚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心肾阳虚、水湿泛滥;③肾精不足与心神失调相互影响的精亏神逸。
(五)肺与脾
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1.在气的生成方面 (1)生理上
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脾化生水谷之精所化的谷气,在肺中相结合而生成宗气。 脾所化生的谷精、谷气与津液有赖于肺气的宣降运动而输布全身。而肺维持其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谷精、谷气与津液,又依靠脾气运化水谷的作用以生成。 (2)病理上
肺气虚和脾气虚常常相互影响,形成肺脾气虚证。 2.在水液代谢方面 (1)生理上
肺气宣降以行水,有助于脾的运化水液功能;而脾气运化水液,散精于肺,又是肺主行水的前提。所以,肺脾两脏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保证津液正常输布与排泄的重要环节。 (2)病理上
脾失健运,水液不化,聚而生痰成饮,影响及肺,可致肺失宣降;肺失宣降,行水功能失常,又可导致水湿困脾。 (六)肺与肝
主要体现在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1.生理上
肝气疏泄,升发条达,有利于肺气的肃降;肺气充足,肃降正常,又有利于肝气的升发。肝升与肺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为用。两者协调平衡,对全身气机的调畅、气血的调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古人称为“龙虎回环”。 2.病理上
肝肺病变可相互影响。如肝火犯肺证等。 (七)肺与肾
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三个方面。 1.在水液代谢方面 (1)生理上
肺气宣肃而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也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使之下归于肾或膀胱。肺肾之气的协同作用,保证了体内水液输布与排泄的正常。 (2)病理上
肺气失于宣降,行水功能失常,可影响肾主水之功能;而肾气主司和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失常,水液内停,又可上泛射肺,使肺气失于宣降。
2.在呼吸运动方面 (1)生理上
在人体呼吸运动中,肺气肃降,有利于肾的纳气;肾精肾气充足,摄纳有力,也有利于肺气的肃降。 (2)病理上
肺气虚与肾气虚往往相互影响,出现肾不纳气的病理变化。 3.在阴阳互资方面 (1)生理上
肺肾阴阳相互资生。 (2)病理上
形成肺肾阴虚、肺肾阳虚之证。 (八)肝与脾
主要体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饮食物消化)、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血液运行)。 1.在饮食物消 …… 此处隐藏:291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政务民生]2013年公共基础知识热点问题(七)
- [政务民生]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释义20
- [政务民生]关于印发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
- [政务民生]1、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施工技术交底书
- [政务民生]2015年山东省17地市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
- [政务民生]2-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评审流程图
- [政务民生]2018版中国清分机行业发展分析及前景策
- [政务民生]新课改高中政治探究
- [政务民生]2018-2024年中国新型组合房屋行业投资
- [政务民生]2015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模拟试卷五
- [政务民生]灌砂法及环刀法测压实度(带计算过程)
- [政务民生]运筹学实验2求解非线性规划
- [政务民生]劝学、逍遥游默写(教师卷)
- [政务民生]《运筹学》 - 期末考试 - 试卷A - 答案
- [政务民生]八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6 Hobbies测试
- [政务民生]2019年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库100题(含答
- [政务民生]自动化英文文献翻译
- [政务民生]公文格式实施细则
- [政务民生]高一地理上册课堂跟踪练习题6
- [政务民生]会计继续教育习题及答案
- 第三章 无约束最优化方法
- 泛读教程第三册答案
- 魏晋南北朝文学
- 幂的运算复习题
-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策略_以社会
- 钢结构行业产业链及竞争分析研究
- 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增韧聚丙烯的研究
- 中国旅游地理B卷试题及答案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
- 俞氏国际后勤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办法
- GB7258-2017新标准考试题含答案
- 小学生汉字听写比赛活动方案
- 1.3《平抛运动》学案 教科版必修2
- 2011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 考虑水力条件变化的城市给水管网可靠性
- 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开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 ITT内部培训资料-FI端吸泵的介绍
- 文明守纪,从我做起学生发言稿
- 初中读《聊斋志异》心得体会8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