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政务民生 >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策略_以社会冲突理论为视角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4
导读: 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据统计,全国城

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据统计,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每年约300多亿吨,其中97%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或用于农田灌溉。全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大面积的城市地表水与地下水污

(二)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质排入大气层,使城市大气质量严恶化。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严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H值已达到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由于我国大量的工厂都集中在城市周围,

而多年来我们片面强调工业产值增长所导致的结果是使得我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遭受污染源企业和污染型资源利用技术的双重冲击,城市环境质量很差。全国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很少,几乎所有城市的降尘、颗粒

物和二氧化硫浓度均超标。

(三)固体废物泛滥成灾

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目前,城市垃圾总量已占全球垃圾总量的90%以上,成为当今一大世界性的“公害”。我国有2/3的城市处在垃圾包围之中,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堆放在城郊等地,成为严重的二次污染源。

(四)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我国大部分城市交通噪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功能区环境噪声普遍超标,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尤为突出。城市环境的“外部性”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外部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当产生成本或效益被施加于他人身上时,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为此获得报酬,也就是说产生环境危害的人并没有因此而付出应有的成本代价。

(五)城市交通拥挤不堪

交通拥挤,长时间堵车,是城市交通中日益严重的问题。从1985年到1995年,我国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由3.1平方米迅速提高到7.3平方米,10年之中增长了1.4倍。但同期全国机动车拥有量却由415.7万辆急剧增加到2534.6万辆,增加了5.1倍。交通基础设施的增长远远跟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而运载效率高的公共汽车,却又被大量发展的私人汽车而挤占道路。交通拥堵将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新瓶颈。

从宏观层面上来对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做出新的分析。

社会冲突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流派,它以率先反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结构功能主义而著称。社会冲突理论强调社会生活中的冲突性并以此来解释各种社会变迁的原因。它认为社会秩序是建立在强制性基础上的,社会系统内部始终存在着不平等,特别是权力分配的不平等。掌握权力的人总是压制没有权力的人,并规定着社会上“适当”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控制着整个社会的进程。因此,如果以社会冲突理论为视角,在对待环境问题上,可以归纳其存在的主要社会根源在于:

(一)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中权力与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社会中的权力分配是不平等的,掌握权力的精英影响着社会事件。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源于有利于城市精英利益的社会安排;一些精英,特别是私营企业主,在追逐自身利益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加剧了环境问题,但是很少受到社会的惩罚。而普通民众由于自身的权力的缺失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单薄,很难形成一方强有力的对抗力量。

(二)市场经济制度本身的缺陷势必带来环境威胁

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是追逐利润,为此,市场经济本身总是不断地制造匮乏和需求,从而制造了资源消耗的长期风险。在工业社会的市场中,竞争使得高额利润成为工厂生存的关键,而每一次新的增长都要求在将来继续保持。企业将会本能地力图从有限的投资中榨取尽可能多的产出,为了避免积压和库存,要求消费也不断地有新的增长,以刺激生产的继续增长。大规模的生产、大规模的消费和大规模的废弃,几乎成为市场经济的连环圈,其结果势必造成环境的不断破坏。

(三)全球环境危机是全球财富与权力分化的直接后果

发达国家的少数人口消费了绝大部分的能源和资源,他们的富裕和舒适建立在对地球和穷国的剥削基础之上。人口仅占世界1/5的富裕国家,其消费量占到世界的4/5,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的

社会中的权力分配是不平等的,掌握权力的精英影响着社会事件。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源于有利于城市精英利益的社会安排;一些精英,特别是私营企业主,在追逐自身利益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加剧了环境问题,但是很少受到社会的惩罚。而普通民众由于自身的权力的缺失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单薄,很难形成一方强有力的对抗力量。

二、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

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有益探讨。概括起来说,对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的追溯大体上存在三个基本的价值取向:个体取向、社会取向和生态取向,即分别代表了个体行动者、社会制度或结构以及生态物理环境三个层面。环境社会学则更加关注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在此,笔者试图以环境社会学中的社会冲突理论为分析视角,

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促使全社会加快实行清洁生产,减少排污,提高社会资源的循环率。在经济政策层面,用更具实效的经济激励以及其他刺激手段促进企业进行循环经济实践。具体手段包括:

1、环境收费。收费就是与污染有关的活动者,为其所产生的污染所支付的价格,并对它们获取潜在的环境物品和劳务而支付的费用。环境收费具体又可分为排污收费、征收税金、产品收费、使用者收费等形式。

2、财政补贴。补贴是各种财政补助形式的总称,一般是指对执行标准中面临困难的企业进行的财政鼓励,可以理解为政府为购买有关环境物品和劳务向企业支付的价格,主要有补贴、贷款、价格、利润等形式。政府对企业保护环境的活动给予奖金补贴,如补贴企业治理污染等。还可以通过优惠价格政策,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防治污染,如可规定绿色或环保产品比一般同类产品价格高。

3、市场方法。市场方法是指企业或个人为实际或潜在“污染权”或工艺废弃物买卖交易建立人工市场,从而使污染控制在政府规定的环境目标或排放总量目标之下的一种经济刺激手段,包括排放交易,责任保险等形式。最典型的市场交易就是排污许可证的市场交易。

(三)依法治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力武器

我国主要的循环经济法只有《清洁生产促进法》,还没有具体明确企业责任和义务的法律法规,也缺少更加具体的专项法律法规,如在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方面,关于废弃条件的设置、强制回收和回用名录的建立、回收和回用率的确定、经济刺激机制的系统化和可操作化、工艺标准及技术性规范的设立、循环信息的公开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立法规定。为了保证环保部门执法的有效性,环保部门应当加强垂直领导,免受地方政府干涉,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 …… 此处隐藏:235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策略_以社会冲突理论为视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144624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