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整理笔记(3)
呼浊吸清,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③征象
a.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协调有序,则呼吸均匀通畅。
b.肺气失宣或肺气失降,都可出现呼吸异常的表现:如肺气失宣,多见胸闷、气急或发为哮喘;肺气失降,多见喘咳气逆等。 (2)肺主一身之气 ①概念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②生理作用
a.主宗气的生成;
b.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 ③病理征象
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失常,不仅影响到宗气及一身之气的生成,导致气虚病变,并且影响一身之气的运行,导致各脏腑经络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调。 (3)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实际上都基于肺的呼吸机能。 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机能。 2.主行水 (1)概念
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2)内涵
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各自对津液的输布、排泄过程。 (3)病理征象
外邪犯肺或内伤及肺,使肺失宣降,就会导致肺的行水功能失常,出现汗、尿排泄障碍,表现为无汗、小便不利;而且体内水液停聚,发生痰饮或水肿等病变。 3.肺朝百脉,主治节 (1)肺朝百脉 ①概念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②生理作用及其原理 肺气助心行血。
其原理有二:一是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机,促进血液运行;二是肺生成宗气,而宗气有“贯心脉”以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 ③病理征象
肺气虚弱或肺气壅塞,不能助心行血,则可导致心血运行不畅,甚至血脉瘀滞,出现心悸、胸闷、唇舌青紫等症。 (2)肺主治节 ①概念
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 ②生理作用
a.治理调节呼吸运动; b.治理调节全身气机; c.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 d.治理调节津液代谢。
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主要生理机能的高度概括。 (二)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 2.肺为娇脏 3.肺气宣降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2.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 3.在志为忧(悲) 4.在液为涕 5.与秋气相通应 三、脾
(一)主要生理机能 1.主运化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机能。
脾主运化包括: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运化食物 ①概念
脾运化食物,是指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即谷精)的功能。 ②生理作用
a.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
b.脾气促进水谷精微的吸收; c.脾气转输水谷精微。 ③病理征象 脾失健运,必然影响食物的消化和水谷精微的吸收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等精、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2)运化水液 ①概念
脾运化水液,是指脾气促进水精的生成和吸收,并转输水精,以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 ②生理作用
a.脾气促进水精的生成和吸收; b.脾气转输水精;
c.脾气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枢转作用。 ③病理征象
脾气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停聚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导致水肿。
(3)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的关系 (4)脾为“后天之本” 2.主统血 (1)概念
脾主统血,是指脾气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 (2)原理
气的摄血作用,即依靠脾气的固摄作用。
(3)生理、病理征象
①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气生有源,气足而固摄作用健全,血液则循脉运行而不逸出脉外,这种生理状态称作“脾能统血”。
②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气生无源,气衰而固摄功能减退,则血液失去统摄而导致出血。由于脾气主升、脾主肌肉,所以习惯上多以脾气虚,不能摄血,导致的肌衄,以及下部出血,称作“脾不统血”。 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 2.喜燥恶湿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3.在志为思 4.在液为涎
5.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四、肝
(一)主要生理机能 1.主疏泄 (1)概念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 (2)生理作用
调畅全身气机,使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通畅无阻,维持全身脏腑、经络、五体、官窍功能活动稳定有序。 (3)病理表现
(4)肝气疏泄调畅气机作用的主要表现 ①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②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的分泌排泄; ③调畅情志;
④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2.主藏血 (1)概念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机能。 (2)生理意义 ①涵养肝气; ②调节血量; ③濡养肝及筋目; ④为经血之源; ⑤防止出血。 (3)病理表现
①藏血不足,导致肝血亏虚,出现机体许多部分血液濡养不足的症状。 ②肝不藏血,可致各种出血。 (二)生理特性 1.肝为刚脏
2.肝气升发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2.在窍为目 3.在志为怒 4.在液为泪 五、肾
(一)主要生理机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1)肾藏精的概念
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藏精气的生理功能。
肾藏精的功能,依赖于肾气的闭藏(亦称“封藏”)作用和激发作用的协调。其中,最主要是依赖于肾气的闭藏作用。肾所藏之精称为肾精,肾精化生肾气,肾气的封藏作用使精藏于肾中而不会妄泄,以保证肾精能充分发挥其各种生理效应。 (2)精的概念
精,是生命之源,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脏腑、五体、官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3)肾精及其所化肾气的生理作用 ①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a.人体生命过程中的每一阶段机体的生长发育或衰退情况,都取决于肾精及肾气的盛衰;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性机能的成熟与维持,以及生殖能力,也都与肾精及肾气盛衰密切相关。 b.“天癸”及肾为“先天之本”的涵义。 2.主水
(1)概念
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 (2)主要病理表现 3.主纳气 (1)概念 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2)主要病理表现
若肾精亏虚,肾气衰减,或者肺气久虚,久病及肾,使肾气虚衰,都可以导致肾气的封藏、摄纳无力,使肺吸入的清气不能下纳于肾,形成肾不纳气的病变,从而出现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喘等症状。 (二)生理特性 1.主蛰 2.守位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2.在窍为耳及二阴 3.在志为恐 4.在液为唾 5.与冬气相通应
第三节 六腑 一、胆
(一)位置及形态 (二)主要生理机能 贮藏和排泄胆汁
(1)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由肝血化生。在肝气疏泄功能的作用下分泌出胆汁,进入胆腑浓缩、贮藏;随着消化过程的需要,在肝胆之气疏泄功能的共同作用下,贮藏于胆腑的胆汁通过输胆管排泄而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 …… 此处隐藏:203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政务民生]2013年公共基础知识热点问题(七)
- [政务民生]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释义20
- [政务民生]关于印发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
- [政务民生]1、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施工技术交底书
- [政务民生]2015年山东省17地市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
- [政务民生]2-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评审流程图
- [政务民生]2018版中国清分机行业发展分析及前景策
- [政务民生]新课改高中政治探究
- [政务民生]2018-2024年中国新型组合房屋行业投资
- [政务民生]2015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模拟试卷五
- [政务民生]灌砂法及环刀法测压实度(带计算过程)
- [政务民生]运筹学实验2求解非线性规划
- [政务民生]劝学、逍遥游默写(教师卷)
- [政务民生]《运筹学》 - 期末考试 - 试卷A - 答案
- [政务民生]八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6 Hobbies测试
- [政务民生]2019年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库100题(含答
- [政务民生]自动化英文文献翻译
- [政务民生]公文格式实施细则
- [政务民生]高一地理上册课堂跟踪练习题6
- [政务民生]会计继续教育习题及答案
- 第三章 无约束最优化方法
- 泛读教程第三册答案
- 魏晋南北朝文学
- 幂的运算复习题
-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策略_以社会
- 钢结构行业产业链及竞争分析研究
- 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增韧聚丙烯的研究
- 中国旅游地理B卷试题及答案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
- 俞氏国际后勤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办法
- GB7258-2017新标准考试题含答案
- 小学生汉字听写比赛活动方案
- 1.3《平抛运动》学案 教科版必修2
- 2011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 考虑水力条件变化的城市给水管网可靠性
- 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开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 ITT内部培训资料-FI端吸泵的介绍
- 文明守纪,从我做起学生发言稿
- 初中读《聊斋志异》心得体会8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