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法律文档 >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结题报告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2
导读: 课题《农村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子课题之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结题报告 马吉利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革命

课题《农村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子课题之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结题报告

马吉利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而中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我校地处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家庭环境、学习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之间的智力因素差异越来越小,学习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日益重要。目前,多数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略;有些家庭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管束,导致孩子学习习惯极差。有些学生天资聪明,但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在课堂上摆弄东西,或是身在教室心在外;有的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是边吃东西边写作业;不愿去复习和查找学习资料。

在经济社会重大转型的今天,我校大多数学生父母都在为改变目前的经济现状而奔波劳作,部分家庭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因此,孩子对学习是应付了事。

素质教育中一个极重要的方面——让孩子“学会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是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学习能力就比较低下,学习效果就不会太好;如果没有

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不可能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而学习一但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和创新了。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广泛搜集各种有关信息,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原理,以我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课内外、校内外实践中悉心探索,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重点研究,为我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本结题报告主要是对子课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的研究进行汇报阐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叶圣陶说:“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著作,可是就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就是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放在重要的地位。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中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活动之一就是学会学习,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逐步形成自我调控能力。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直以《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行为心理学》中的有关行为习惯的理论作为研究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有关要求为理论导向;以教育报刊中有关学习习惯培养的经验教训为理论补充。博采众长,作为我们的实践指南。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稳定和持久的学习习惯的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二)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三)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内容包括: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3、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相结合。具体途径为:

(一)课题研究与常规工作相结合,只有在工作状态下研究,课题研究才有真正的意义。

(二)针对学生、家长和老师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谈话调查、听随堂课观察,旨在摸清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掌握学生学习习惯变化的规律,了解培养方法的效果。

(三)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课题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课题组的成员大都能经常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日记、叙写教学案例和教学故事。

(四)教师团队的互帮互助。开展课题研究,就要倡导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助,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能够得到客观的反馈。 (五)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其形式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

(六)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辐射、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与主要过程

(一)第一阶段(2009.7------2009.12):研究的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在学校教科室的领导下,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习惯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性,我们筛选通过了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作为研究课题。

2.组建课题组

课题研究小组由张立任组长,主研教师为王玉忠、王玉平、马吉利、李林、张浩等6位教师。

3.课题组还设计出了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 4.开展调查、访谈,初步进行资料的搜集及分析工作,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提供比对资料。

5.申请立项,进行开题论证,布置课题组成员研究任务。 (二)第二阶段(2010.3------2010.12):研究实施阶段 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的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学习,全面展开研究工作,参与各级各类活动并做好活动过程记录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及时总结研究心得,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1.课题组制定了多种制度:(1)课题研究记录制度,(2)教师实验记录制度,(3)课题研究评估制度,(4)课题研究奖励制度,

2.课题组还要求主研教师做到“五个一”:(1)读好一本书,(2)上好一节研究课,(3)每个人一个研究重点, (4)每期一次数据统计与分析,(5)每年一篇优秀经验论文。我们特别倡导研究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助,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能够得到客观的反馈。我们采用的主要形式有:单周进行课题专题理论学习、讨论;双周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中将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教案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定期召开课题组例会,通报研究进程和阶段性研究成果,修正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间互听互评随堂课;教研月观摩研讨等。

3.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

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深入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课题研究实施初期,我们针对学生的习惯现状组织课题组和其他教师深入学习。一方面集中学习有关习惯培养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进一步了解课题研究的重大意义,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相关理论;通过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课题参研教师的理论水平。

4.“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小组的主要研究过程 (1)调查了解学生相关现状,进行初步分析。 问卷与谈话相结合,调查本校七至九年级232名学生

大柳中 …… 此处隐藏:131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3433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