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
浅析语文教学中“多元”方法的运用
新惠三中 贾艳玲
摘要: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关键,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沉闷,缺少活力的现象, 而多元的方法运用却给无机的课堂赋予生命的活力。但无论怎样都也不能脱离文本、习题、读写、主旨的纲、线、点、面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活力课堂 多元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那么如何正确处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从而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呢?
依个人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及《课标》规定得知:“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并不意味着可以有绝对的“弹性”,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必须有一定的解读范围。它首先要尊重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文本是教学的起点,是学习的载体,只有立足文本,尊重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才能有效解读文本。就此,我从以下几方面浅析多元的利与弊:
一. 以文本为纲,拓展学生的思维
多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不愿意学语文总觉得其枯燥乏味,无套路可循。事实的确如此,而今《课标》提倡语文教学应注重熏陶感染及独特体验。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去创设情境,运用多元的方法,放飞学生的想象的空间,摒弃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方法、统一的标准答案,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把握文本中思维得以拓展。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句子“从——————句中,我知道他是一个——————的父亲”。略作思考之后,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甲:我看出他是个聪明的父亲。因为他的做法是引导亨特走下悬崖,给他创设了自己解决困难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乙:我看出他是个教子有方的父亲。因为他不是急于抱下亨特,而是用鼓励的语言先从心里上消除亨特的恐惧然后教给亨特怎样走下悬崖,这样的做法不仅给了亨特巨大的勇气还让他知道困难面前只有靠自己,别人是帮不了你的。
丙:--------
于是,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就有了热热闹闹的课堂,也省去了教者的一味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表面上动 ,骨子里还是封闭的思维,封闭的模式的古老做法。而今这样的课堂,真正的注重学生的生成智慧的发挥,也使得课堂具有了生命的活力。可见“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评论是不无道理的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文章也就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心灵解放了,想象丰富了,古板乏味的课堂充满活力了。
二. 以习题为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内蒙古第八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中,自治区教研室主任在开幕式的讲话中谈到“语文的七要素”的第五点说语文课要有“厚重感”,这里的厚重就包括自主与自流和体验,意思是说课堂需要热闹但要有“限”。由此我触动颇大,活动结束的总结又提到不可小视课后习题,其是表达的一种再现,它包括思考、品味和写作。由此,我想在进行多元教学中要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抓住课后习题 ,让学生在自主中有线所引。这样就减少了学生在阅读中走偏路,走弯路,让他们能循规出发去自主,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有激情的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 如此看来,把语文课堂放手是不行的,线是不可或缺的。
在教学中怎样利用习题呢?我曾这样尝试过,在学习《我的信念》一文时,对于居里夫人的故事学生并不陌生,都能列举一二。而本文的目标之一却是感受人物的科学精神,并学会磨练自己的意志,学会生活。对此目标的实现我在教学中就注重了课后习题的运用,在通读文章之后直奔习题的1、2,以同桌为组展开自主讨论,就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讨论学生知道“梦想家”的基本特征是:现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根本就不考虑物质利益。从全文看居里夫人就是这样的“梦想家”。对此的感想学生自由表达的既清晰又连贯,因具体事实文章介绍的十分清楚,学生自然就能找到实际例句进行说明。而习题2“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经过一番思考讨论学生从文中找到了这句话,他们明白作者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写出了科学的魅力,而科学的魅力犹如神话对孩子的魅力,她对科学的迷恋就好像迷醉神话的孩子一样。反映了作者在科学研究中的如痴如醉。在自主中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学生对人物的科学精神已完全弄明白了 。接着直奔习题3,“课文中有些话可视为格言或警句,选一些抄在笔记本上,并写出你的体会。”对于这个自主性更强的练习学生做起来是得心应手,几分钟后我要求他们说出体会学生依旧能夸夸其谈,概括如下:一要相信自己,二要目标集中,三要勤奋执着。看着学生们在自我解决问题中愉悦的神态,我欣慰的笑了。真如专家所说不关注课后题就是不务正业呀!每个孩子都是“潜力股”只是我们要善于引导他们在课后习题中寻求目标,并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思考,给予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期待答案就会实现 。叶圣陶先生说过:“若疑而能自决,是非能自辩,则标志着我们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三. 以背诵为点,注重积累运用
“厚积而薄发” 中的“积”讲的就是积累,积累的不“厚”发什么?其实“积”的过程就是一个背诵的过程,语文教学的四大途径之一也就是强调背诵的重要。可见在语文的教与学中背诵都是极其重要的。背诵就是熟读成诵,是一种培养记忆力的有效方法。同时能加深理解,帮助运用。 通过熟读、背诵,学生可以逐步积累字、词、句、段、篇的知识,储存丰富的语言材料。因为表达的训练归根结底是思想的训练,想不清楚就说不明白;语言的优美即是思想的优美,语言的苍白即使思想的苍白,所以为了思想的优美我们只有下苦功夫在教材的选文中,汲取规范、鲜明、生动、 琅琅上口的语言,以备运用。 特级教师王崧舟一直倡导语文教师要有语文意识,要用语文的眼睛去看问题,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甚至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总之,要用语文的方法解决语文的问题。他认为语文课要在“关注语言文字所表达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语言文字表达形式所传递出来的那种节奏,那种韵味”。(摘自其作品)这样,学生所掌握的语言文字才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厚积”固然重要 “薄发”也不可小视,要给学生创设“发”的时机———运用。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一文的第一节时,文章要求背诵后完成习题二的续写,再引导理解后学生都能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概念性的引发,即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让学生知道到底何为联想?何为想象?记忆后回到习题2,这样学生就会得心应手地就行各种事物的续写。我认为这就是学以致用的魅力所称吧!
总之,阅读名家名篇,既要学读,又要学写。所选的阅读篇目是名家名篇,促使学生吸取和积累下大量的规范而优美的语言,为作文打基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如何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文章构思,遣词造句等方面学习文章的写法,在阅读课上体现读写结合,加强积累运用是大语文观的必然趋势。
四.以主旨为面,把握情感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 :"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 此处隐藏:327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法律文档]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 [法律文档]向市委巡视组进点汇报材料
- [法律文档]绵阳市2018年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 [法律文档]浅析如何解决当代中国“新三座大山”的
- [法律文档]延安北过境线大桥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
- [法律文档]激活生成元素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 [法律文档]2014年春学期九年级5月教学质量检测语
- [法律文档]放射科标准及各项计1
- [法律文档]2012年广州化学中考试题和答案(原版)
- [法律文档]地球物理勘查规范
- [法律文档]《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目录
- [法律文档]2018年宁波市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
- [法律文档]工会委员会工作职责
- [法律文档]2014新版外研社九年级英语上册课文(完
- [法律文档]《阅微草堂笔记》部分篇目赏析
- [法律文档]尔雅军事理论2018课后答案(南开版)
- [法律文档]储竣-13827 黑娃山沟大开挖穿越说明书
- [法律文档]《产品设计》教学大纲及课程简介
- [法律文档]电动吊篮专项施工方案 - 图文
- [法律文档]实木地板和复合地板的比较
- 探析如何提高电力系统中PLC的可靠性
- 用Excel函数快速实现体能测试成绩统计
-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分析:班主任工作常识
- 高三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2013年中山市部分职位(工种)人力资源视
- 2015年中国水溶性蛋白市场年度调研报告
- 原地踏步走与立定教学设计
- 何家弘法律英语课件_第十二课
- 海信冰箱经销商大会——齐俊强副总经理
- 犯罪心理学讲座
- 初中英语作文病句和错句修改范例
- 虚拟化群集部署计划及操作流程
- 焊接板式塔顶冷凝器设计
- 浅析语文教学中
- 结构力学——6位移法
- 天正建筑CAD制图技巧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57号——注册
- 赢在企业文化展厅设计的起跑线上
- 2013版物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实验6
- 直隶总督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