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资格考试 >

纺纱学复习题及答案(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6
导读: 18、分析梳理机上各主要机件对纤维的作用。 19、什么是固定盖板?什么是盖板反转?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0、梳理机是如何对纤维进行均匀混合的? 21、梳理条中纤维的弯钩形态有哪些规律? 22、道夫是如何将纤维从锡

18、分析梳理机上各主要机件对纤维的作用。

19、什么是固定盖板?什么是盖板反转?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0、梳理机是如何对纤维进行均匀混合的?

21、梳理条中纤维的弯钩形态有哪些规律?

22、道夫是如何将纤维从锡林上转移出去的?

第六章 精梳

1、什么是精梳,其实质是什么?目的意义是什么?

答:精梳:对纤维进行精细的梳理。一般是在粗梳后的再次梳理,是一端积极握持,另一端接受梳理的方式。

目的:(1)梳理:精细梳理纤维呈平行顺直状。

(2)混合:纤维间有混合作用。

(3)去除大部分纤维结,杂质。

(4)去除不符合纺纱要求的短纤维。

(5)制成一定规格的精梳条。

2、棉精梳前准备工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1)预并条机—条卷机(条卷工艺)

特点:设备结构简单,对纤维伸直作用较好。制成小卷层次清,不粘卷,但小卷横向条痕明显,不匀大。

(2)条卷机—并卷机(并卷工艺)

特点:此工序制成小卷,横向均匀度好,有利于精梳时钳板的可靠握持,但小卷退卷易粘连

发毛,机器动力消耗大。

(3)预并条机—条并卷联合机(条并卷工艺)

特点:由于牵伸倍数和并合数较大,改善了纤维伸直度和小卷均匀度,但条并卷联合机占地面积大,且小卷易粘连,对车间温湿度要求高。

3、握持梳理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四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在四个阶段中,要求各运动机件如何密切配合和协调工作?

答:握持梳理在一个工作循环中主要是锡林梳理和分离接合阶段,其余两个为准备阶段。

(1)锡林梳理阶段:从第一排梳针开始梳理到末排梳针脱离须丛为止。

此阶段钳板钳口闭合,牢牢地钳持住喂入的须丛,须丛被上钳唇压下而受锡林针齿梳理,钳板先后退再前进,梳理速度由快到慢。同时,分离罗拉静止,顶梳先后摆再前摆,但不与须丛接触。

(2)分离前的准备阶段:从梳理结束到开始分离接合为止。

在此阶段锡林梳理结束,钳板继续前摆,钳板钳口逐渐张开,以便于须丛抬头,须丛头端接近分离钳口,分离罗拉倒转,将前一周期的棉网尾端倒入机内,准备与被锡林梳过的须丛头端接合,然后正转。如要求钳板前摆给棉,则给棉罗拉给棉。顶梳仍向前摆,但未参与梳理。

(3) 分离接合阶段:从纤维开始分离到分离结束为止。

此阶段上、下钳板继续向前,开口逐渐增大,将须丛前端的长纤维逐渐送入分离钳口;锡林继续回转;给棉罗拉继续转动,给棉,输出棉层;分离罗拉继续须顺转,将钳板送来的须丛前端的长纤维牵引出来,叠合在原有棉网的尾端上,实现分离接合。

(4) 锡林梳理前的准备阶段:从分离结束到锡林再开始梳理为止。

此阶段上、下钳板向后摆动,逐渐闭合;锡林继续回转,锡林前排梳针逐渐转向钳板握持的须丛下方,准备开始梳理;给棉罗拉停止回转,不给棉;分离罗拉继续顺转输出棉网,逐渐趋向基本静止;后分离皮辊向后滚动;顶梳向后摆动,逐渐脱离须丛,但在未脱离须丛前对尚在分离抽出的纤维还有梳理作用

4、何谓喂给长度、喂给系数和拔取隔距?它们对精梳落纤率及精梳质量有何影响?

答:以毛型精梳机为例:

喂给长度:一个工作周期(工作循环)中喂入的须从长度。

喂给系数:在拔取过程中,顶梳的移动距离X与总喂给长度F之比。

拔取隔距:拔取车在最后位置时,拔取罗拉钳口线与钳板钳口线间的距离

(精梳质量是指梳理后纤维的平行顺直,精梳条纤维平均长度及短纤率,纤维结和杂质数量的多少)

落入落毛中的最长纤维长度为L1=R+(1-α)F (1)

进入精梳毛条中的最短纤维长度为L2=R-αF (2)

进入落纤与进入毛网的纤维分界长度:L=(L1+L2)/2=R+(1 /2 -α)F (3)

纤维头端受梳次数K=[R+(1-α)F-a] /F (4)

由公式(3)(4)讨论:

拔取隔距R:随R增大,L及K增大,精梳质量好,落纤率高。

喂给长度F:

当α=1/2时,L=R,喂给长度的大小与L无关。

当0<α<1/2时,随F增加,L增大,落纤率上升。

当1/2<α≤1时,随F增加,L减小,落纤率下降。

随F增大,K减小,精梳质量变差。

喂给系数α:

α增加,L减少,精梳落纤率减小。当α=1时,精梳落纤率减至最小。K减少,梳理质量较差。

梳理死区a:

a增大,K减少,梳理质量较差。

5、写出毛精梳机当a=1时,进入落纤中的最长纤维长度?进入纤维网(条)中的最短纤维

长度?重复梳理次数?分析影响精梳质量及落纤率的因素?

答:落入落毛中的最长纤维长度为L1=R

进入精梳毛条中的最短纤维长度为L2=R-F

进入落纤与进入毛网的纤维分界长度:

L=(L1+L2)/2=(R+R-F)/2=R-F/2

纤维头端受梳次数K=[R-a]/F

由上式分析:

拔取隔距R:随R增大,L及K增大,精梳质量好,落纤率高。

喂给长度F:随F增加,L及K减小,精梳质量变差,落纤率下降。

梳理死区a:a增大,K减少,梳理质量较差。

6、前进给棉和后退给棉的喂给系数是如何定义的?当喂给系数大于0.5时,在不同的给棉方式下,其梳棉质量是否一样?为什么? 答:(1)前进给棉的喂给系数K:顶梳插入须丛前给棉罗拉给出的棉层长度x与给棉长度A的比值,即:K=x/A.

(2)后退给棉的喂给系数K′:钳板钳口闭合前给棉罗拉给出的棉层长度x′与给棉长度A的比值,即:K′= x′/A.

当喂给系数大于0.5时,采用前进方式时,使进入棉网纤维数量较多,落棉减少,不利于提高梳理质量;当采用后退给棉方式时,使进入棉网的纤维减少,落棉增多,但梳理度好,棉网质量提高。

7、什么是分离须丛长度、接合长度和有效输出长度?

答:如图:L—分离须丛长度,G—接合(搭接)长度,S—有效输出长度。

8、什么是梳理隔距、梳理死区、重复梳理次数?

答:如图:a为梳理死区,h为梳理隔距。

重复梳理次数:钳板钳口处的纤维被分离前经过多次重复梳理的次数。

9、影响梳理质量因素有哪些?(圆梳、顶梳)

答:圆梳:

(1) 林结构

锡林结构影响到针的强度、齿形的设计、安装的方便性等。故影响梳理质量。

(2) 植针规格及针面状态

植针密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加(稀到密),梳针直径逐渐减小(粗到细),针尖伸出针板座的高度逐渐减短(长到短) 。

要求针面清洁、锋利、光洁、不缺针、不断针、不弯针。

(3) 锡林直径

在针排数、锡林转速不变下,直径增加,梳理速度增加,梳理时间减少,有利于其它动作配合。

(4) 梳理隔距h

隔距大,则梳理死区大↑,锡林梳针刺入深度↓,故梳理作用↓。

(5) 拔取隔距R

R大,梳理次数多,梳理效果好,精梳条中纤维平均长度长。

(6)给进长度F(毛a=1)

F长,梳理次数少,梳理效果差。

(7)喂入定量

喂入定量 …… 此处隐藏:105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纺纱学复习题及答案(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1187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