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复习题及答案(4)
18、分析梳理机上各主要机件对纤维的作用。
19、什么是固定盖板?什么是盖板反转?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0、梳理机是如何对纤维进行均匀混合的?
21、梳理条中纤维的弯钩形态有哪些规律?
22、道夫是如何将纤维从锡林上转移出去的?
第六章 精梳
1、什么是精梳,其实质是什么?目的意义是什么?
答:精梳:对纤维进行精细的梳理。一般是在粗梳后的再次梳理,是一端积极握持,另一端接受梳理的方式。
目的:(1)梳理:精细梳理纤维呈平行顺直状。
(2)混合:纤维间有混合作用。
(3)去除大部分纤维结,杂质。
(4)去除不符合纺纱要求的短纤维。
(5)制成一定规格的精梳条。
2、棉精梳前准备工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1)预并条机—条卷机(条卷工艺)
特点:设备结构简单,对纤维伸直作用较好。制成小卷层次清,不粘卷,但小卷横向条痕明显,不匀大。
(2)条卷机—并卷机(并卷工艺)
特点:此工序制成小卷,横向均匀度好,有利于精梳时钳板的可靠握持,但小卷退卷易粘连
发毛,机器动力消耗大。
(3)预并条机—条并卷联合机(条并卷工艺)
特点:由于牵伸倍数和并合数较大,改善了纤维伸直度和小卷均匀度,但条并卷联合机占地面积大,且小卷易粘连,对车间温湿度要求高。
3、握持梳理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四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在四个阶段中,要求各运动机件如何密切配合和协调工作?
答:握持梳理在一个工作循环中主要是锡林梳理和分离接合阶段,其余两个为准备阶段。
(1)锡林梳理阶段:从第一排梳针开始梳理到末排梳针脱离须丛为止。
此阶段钳板钳口闭合,牢牢地钳持住喂入的须丛,须丛被上钳唇压下而受锡林针齿梳理,钳板先后退再前进,梳理速度由快到慢。同时,分离罗拉静止,顶梳先后摆再前摆,但不与须丛接触。
(2)分离前的准备阶段:从梳理结束到开始分离接合为止。
在此阶段锡林梳理结束,钳板继续前摆,钳板钳口逐渐张开,以便于须丛抬头,须丛头端接近分离钳口,分离罗拉倒转,将前一周期的棉网尾端倒入机内,准备与被锡林梳过的须丛头端接合,然后正转。如要求钳板前摆给棉,则给棉罗拉给棉。顶梳仍向前摆,但未参与梳理。
(3) 分离接合阶段:从纤维开始分离到分离结束为止。
此阶段上、下钳板继续向前,开口逐渐增大,将须丛前端的长纤维逐渐送入分离钳口;锡林继续回转;给棉罗拉继续转动,给棉,输出棉层;分离罗拉继续须顺转,将钳板送来的须丛前端的长纤维牵引出来,叠合在原有棉网的尾端上,实现分离接合。
(4) 锡林梳理前的准备阶段:从分离结束到锡林再开始梳理为止。
此阶段上、下钳板向后摆动,逐渐闭合;锡林继续回转,锡林前排梳针逐渐转向钳板握持的须丛下方,准备开始梳理;给棉罗拉停止回转,不给棉;分离罗拉继续顺转输出棉网,逐渐趋向基本静止;后分离皮辊向后滚动;顶梳向后摆动,逐渐脱离须丛,但在未脱离须丛前对尚在分离抽出的纤维还有梳理作用
4、何谓喂给长度、喂给系数和拔取隔距?它们对精梳落纤率及精梳质量有何影响?
答:以毛型精梳机为例:
喂给长度:一个工作周期(工作循环)中喂入的须从长度。
喂给系数:在拔取过程中,顶梳的移动距离X与总喂给长度F之比。
拔取隔距:拔取车在最后位置时,拔取罗拉钳口线与钳板钳口线间的距离
(精梳质量是指梳理后纤维的平行顺直,精梳条纤维平均长度及短纤率,纤维结和杂质数量的多少)
落入落毛中的最长纤维长度为L1=R+(1-α)F (1)
进入精梳毛条中的最短纤维长度为L2=R-αF (2)
进入落纤与进入毛网的纤维分界长度:L=(L1+L2)/2=R+(1 /2 -α)F (3)
纤维头端受梳次数K=[R+(1-α)F-a] /F (4)
由公式(3)(4)讨论:
拔取隔距R:随R增大,L及K增大,精梳质量好,落纤率高。
喂给长度F:
当α=1/2时,L=R,喂给长度的大小与L无关。
当0<α<1/2时,随F增加,L增大,落纤率上升。
当1/2<α≤1时,随F增加,L减小,落纤率下降。
随F增大,K减小,精梳质量变差。
喂给系数α:
α增加,L减少,精梳落纤率减小。当α=1时,精梳落纤率减至最小。K减少,梳理质量较差。
梳理死区a:
a增大,K减少,梳理质量较差。
5、写出毛精梳机当a=1时,进入落纤中的最长纤维长度?进入纤维网(条)中的最短纤维
长度?重复梳理次数?分析影响精梳质量及落纤率的因素?
答:落入落毛中的最长纤维长度为L1=R
进入精梳毛条中的最短纤维长度为L2=R-F
进入落纤与进入毛网的纤维分界长度:
L=(L1+L2)/2=(R+R-F)/2=R-F/2
纤维头端受梳次数K=[R-a]/F
由上式分析:
拔取隔距R:随R增大,L及K增大,精梳质量好,落纤率高。
喂给长度F:随F增加,L及K减小,精梳质量变差,落纤率下降。
梳理死区a:a增大,K减少,梳理质量较差。
6、前进给棉和后退给棉的喂给系数是如何定义的?当喂给系数大于0.5时,在不同的给棉方式下,其梳棉质量是否一样?为什么? 答:(1)前进给棉的喂给系数K:顶梳插入须丛前给棉罗拉给出的棉层长度x与给棉长度A的比值,即:K=x/A.
(2)后退给棉的喂给系数K′:钳板钳口闭合前给棉罗拉给出的棉层长度x′与给棉长度A的比值,即:K′= x′/A.
当喂给系数大于0.5时,采用前进方式时,使进入棉网纤维数量较多,落棉减少,不利于提高梳理质量;当采用后退给棉方式时,使进入棉网的纤维减少,落棉增多,但梳理度好,棉网质量提高。
7、什么是分离须丛长度、接合长度和有效输出长度?
答:如图:L—分离须丛长度,G—接合(搭接)长度,S—有效输出长度。
8、什么是梳理隔距、梳理死区、重复梳理次数?
答:如图:a为梳理死区,h为梳理隔距。
重复梳理次数:钳板钳口处的纤维被分离前经过多次重复梳理的次数。
9、影响梳理质量因素有哪些?(圆梳、顶梳)
答:圆梳:
(1) 林结构
锡林结构影响到针的强度、齿形的设计、安装的方便性等。故影响梳理质量。
(2) 植针规格及针面状态
植针密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加(稀到密),梳针直径逐渐减小(粗到细),针尖伸出针板座的高度逐渐减短(长到短) 。
要求针面清洁、锋利、光洁、不缺针、不断针、不弯针。
(3) 锡林直径
在针排数、锡林转速不变下,直径增加,梳理速度增加,梳理时间减少,有利于其它动作配合。
(4) 梳理隔距h
隔距大,则梳理死区大↑,锡林梳针刺入深度↓,故梳理作用↓。
(5) 拔取隔距R
R大,梳理次数多,梳理效果好,精梳条中纤维平均长度长。
(6)给进长度F(毛a=1)
F长,梳理次数少,梳理效果差。
(7)喂入定量
相关推荐:
- [资格考试]机械振动与噪声学部分答案
- [资格考试]空调工程课后思考题部分整合版
- [资格考试]电信登高模拟试题
- [资格考试]2018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 [资格考试]坐标转换及方里网的相关问题(椭球体、
- [资格考试]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资格考试]广东省2006年高应变考试试题
- [资格考试]LTE学习总结—后台操作-数据配置步骤很
- [资格考试]北京市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和外籍整形外科
- [资格考试]中学生广播稿400字3篇
- [资格考试]CL800双模站点CDMA主分集RSSI差异过大
- [资格考试]泵与泵站考试复习题
- [资格考试]4个万能和弦搞定尤克里里即兴弹唱(入
- [资格考试]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 [资格考试]《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学习心
- [资格考试]标准化第三范式
- [资格考试]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修
- [资格考试]五年级上册品社复习资料(第二单元)
- [资格考试]2.对XX公司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意见建议
- [资格考试]关于市区违法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 二0一五年下半年经营管理目标考核方案
- 2014年春八年级英语下第三次月考
-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五单元《松
- 2016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
- 多渠道促家长督导家长共育和谐 - 图文
- 2018 - 2019学年高中数学第2章圆锥曲线
- 竞争比合作更重要( - 辩论准备稿)课
- “案例积淀式”校本研训的实践与探索
- 新闻必须客观vs新闻不必客观一辩稿
- 福师大作业 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
- 新编大学英语第二册1-7单元课文翻译及
- 年产13万吨天然气蛋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
- 地下车库建筑设计探讨
- 南京大学应用学科教授研究方向汇编
- 2018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6章 第4节 来
- 毕业论文-浅析余华小说的悲悯性 - 以《
- 2019年整理乡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
- 广西民族大学留学生招生简章越南语版本
- 故宫旧称紫禁城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