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如何做课题)
教育教学研究
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如何做课题)
关键词: 研究
编者按:
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浪潮风起云涌、此起彼伏。他们都在探索和思考通过教育谋求本国发展、强大的途径与方法。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我国政府也明确作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更好贯彻落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各国、各地区的教改经验,推进上海二期课程改革和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特意编写了此“学习做研究”专题学习资料,供大家在教学之余进行课题研究时参考。
引言
社会上有不少人,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教师都认为:教师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而不是知识的创造者。从这种观点出发,就不会把教育活动本身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自然也不会意识到教师肩负着发展教育科学的重任。在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面,人们往往把希望的目光完全投向教育学家,希望由他们来发现新的原理、创造新的方法,由他们来指导教育实践,发展教育科学。由此带来的必然后果,不只是教育科学发展的迟缓乃至窒息,而且使教师劳动本身失去了魅力。因为科学之树只有扎根于实践的土壤才能枝繁叶茂。人只有在需要创造的劳动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教师的劳动是最需要智慧和热情、探索和创造的劳动。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世上最宝贵、又是最复杂的人,教师的工作目标是形成社会的、具有丰富个性的人。可以这样说,谁看不到劳动的创造性,谁就是在根本上不理解教师的劳动;同样,不进行教育科研的教师,也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
1 、一些教师认为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自己的工作是教书,与教育研究无缘; 2 、一些教师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愿望,但往往陷于教学事务中,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育研究; 3 、一些教师既有从事教育研究的愿望,也有时间和精力,但却苦于无处发现和寻找教育课题,不了解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因此望而却步;
4 、一些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教育研究成果,但往往明显带有经验性和平面性的特征,理论抽象水平不高,缺乏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比较,对问题的分析不深不透。
这样,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犹如处于两条平行线上的马车,似乎永远难以相通或难以融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一条深深的“鸿沟”。要跨越这鸿沟,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双方的努力。对教育理论工作者而言,需要树立教育研究为教育实践服务的意识,进一步深入教育实践第一线,了解教育实际,协助教育实践工作者,解决一些亟待予以澄清的理论问题。对教育实践工作者而言,则需要树立勤于探索、珍视自己的思想火花,善于积累课题的主动意识。
教育教学研究
从这期学报开始我们将给广大热衷于教育课题科学研究的教师们提供一爿科研信息的天地,向老师们介绍开展教育科研的一般常识、基本理论、方法和步骤、科研动态、典型事例及教科所对全市教育科研管理的要求等内容。欢迎大家关注教育发展,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为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推进献计献策,为贯彻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作出贡献。最后希望大家对本刊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改进我们的工作,更好地履行服务之职。
第一讲 教育课题科学研究的特点、步骤、方法和要求
一、教育研究的对象 研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任何研究领域都有自己特殊的对象,每一领域的对象又都有自己特殊的性质。那么教育研究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呢?比较一致的认为是“教育存在”,它包括两种存在形态:一种是实践形态的存在,一种是理论形态的存在。二者又存在着交互关系,前者是源,后者是流,共同组成教育研究的对象。
二、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即步骤 教育研究它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随机发生的认识活动,是一种预先确定目的,规划好活动步骤、内容与方法的认识活动;亦不同于以通过掌握人类已有文化来发展人的认识能力为主目标的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是一种以发现新真理、解决新问题或寻求新的解决问题方法为主目标的认识活动;教育科研是指专业研究人员和广大教师,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为指导,以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依据,用科学态度与方法,来研究教育工作,以探索、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规律,从而发展教育理论,提高教育实效的教育研究活动。这里所说的教育科学基础理论泛指普通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未来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工艺学、学科教学法等科学理论的总称。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由下列几个阶段构成:
(一)准备阶段:包括理论准备、物质准备和工作计划准备。具体地说,要完成的任务有:
1 、确定研究课题:教育研究能否达到 “ 求新 ” 的目标,首先与课题选择有关。为了选择到合适而又有价值的课题,常常需要查阅某一领域内的有关文献,做些初步的调查研究。当基本确定了课题方向后,还应在课题涉及的范围内,进一步查阅资料,以对前人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找到自己研究的起点。
这阶段查阅资料的重点是放在搞清楚:在课题的范围内,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得出了一些什么结论,各种观点是否有一致性,在哪些点上发生了分歧,产生分歧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方面尚未涉及,哪些方面尚需研究。这是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也是审定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以及应向什么方向展开的过程。一个有价值的课题通常是对研究者富有诱惑力和挑战性的课题。
2 、进行研究设计
教育教学研究
研究设计是教育研究能否达到“求真”目标的重要保证。这里所讲的研究设计,即准确地表述研究课题和目的,并提出假设。然后在课题的研究范围内,按自己确定的分析单位提出选择样本的方法及样本数(样本是相对于总体而言;总体是我们所研究的个体的总和;总体中的每个单位称为个体;样本是作为观察对象、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那部分个体。)。研究设计还包括研究时序的规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工具的选择与设计等。
3 、制定研究工作计划
是对如何实现某一研究设计的行动规划、时间规划、组织形式规划和经费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划分工作阶段与程序,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估算每阶段需要的工作时间,确定研究的组织形式,列出研究人员之间的分工职责与合作项目,以及研究成果的形式、评价与鉴定,研究经费的预算等。
研究工作计划的完成,意味着研究准备阶段的构思已基本结束。在进入实际研究前,往往还有一些具体的准备要做,如经费、物质、技术、人员培训。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把研究计划从纸上变为实际行动,最终变为现实的阶段。此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保证研究质量。
具体任务是:( 1 )搜集、获取资料,形成科学事实;如:要提出某门学科教学改革的方案,必须掌握该学科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2 )分析科学事实或已有理论,形成新的科学理论;形成科学理论是教育研究实施阶段较高级的研究任务,是我国以往的教育研究中较薄弱的一部分。( 3 )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中期报告、专著、论文),使结果以文字、图表、公式等符号形式保存下来,供他人学习、借鉴和探讨。不要把研究报告与随感录、心得体会、工作总结混合起来。
(三)总结、评定阶段 总结是指对研究工作的总结,评定是指对研究 …… 此处隐藏:774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 基于PLC控制的航空电镀生产线自动输送
- 中考预测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
- 2018-2023年中国商业智能(BI)产业市场
-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研究2011new
- 外窗淋水试验方案
-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 学校安全事故处置和信息报送制度
- Chapter 5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 【小学数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
-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 山东省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
- 函数与数列的极限的强化练习题答案
- 10分钟淋巴按摩消脂
- 网络应急演练预案
- 服装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 初二数学分式计算题练习
- (人教新课标)高二数学必修5第二章 数列
- 最新自主创业项目
- 北京大学 无机化学课件 4第4章 配合物
- 贸易公司业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