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研究2011new
中国经济问题之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专题主讲: 徐宝林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联系电话:13606922448 电子邮箱:blxu@http://1
主要阅读文献
李扬等(2009):新中国金融60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王广谦等(2008):中国金融改革:历史经验与转型模式,中国金融出 版社 李扬、王国刚等(2008):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研究,经济管理出版 社 吴晓灵主编(2008):中国金融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人民出版社 胡汝银主笔(2008):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变迁,格致出版社,上海 人民出版社 北京奥尔多投资研究中心(2002):金融系统演变考,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 徐洪才(2009):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的战略和方向,机械工业 出版社 江曙霞等(2007):中国金融制度供给,中国金融出版社 郑振龙、陈国进等(2009):金融制度设计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 社2
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起点
(一)历史上的中国金融发展
中国历史上以银钱业为代表的金融发展向现代金 融(银行)业的转变比西方发达国家要晚很多, 在转变之后也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之路。
大约在4000年前,货币开始出现,并形成了灿烂的古 代货币文化。 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信用和信用机构。 在13-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从萌芽到发展的几百年间, 中国的经济社会仍然在强大的封建政权控制之下。这 一时期的中国金融业仍延续此前几千年的惯性发展模 式。4
货币制度方面:
从早期的贝币、布币、刀币、到秦代的半两钱,汉代的五铢钱, 以及到明代中叶逐渐过渡到以银两、制钱为主。 此间也有多次的纸币发行,但总体上还处于币材、币种的变化时 代,而且是多种货币并存,最后是以低值铸币为主要通货。 以经营抵押放款的质库(当铺)为主,客户借用钱款主要是用于 周转生活困难,与生产关联不大。 同时,钱庄(钱铺、银号、账局)和票号逐步发展起来,业务范 围除钱币兑换外,还涉及保管现银、鉴定银两、存贷款
信用机构及业务:
总体上看,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进入中国之前,中国 当时的货币制度是银两、制钱并存,且二者比价经常 变化。信用机构是以钱庄、票号为主,没有近代意义 上的银行。5
1、1840—1911年的中国金融
外国银行进入中国并逐渐控制中国金融
最先进入银行:1845年英国的丽如银行(Orientel Bank)在香港设立分行,在广州设立分理处,之后, 其分支机构扩展到福州、厦门、天津、澳门等地, 1892年倒闭清算
在汇丰银行(1864年成立于香港
,1986.5上海分行)成立之前,丽 如银行在远东的地位被形容为“几乎像英格兰银行在英国的 地位”。
期间,外国在中国设立营业机构的银行约40多家,到 清代结束时,继续营业的有11家:有利、麦加利、汇 丰、德华、横滨正金、华俄道胜、东方汇理、花旗、 华比、荷兰和台湾
中国传统的金融机构钱庄和银号也取得相对快 速发展6
中国近代银行产生
清政府设立
1897年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光绪年间,盛宣怀), 最先发行银行券的银行。 1905和1908年,又先后成立了户部银行(1908年更名为大清银行,辛 亥革命后改为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
官商合办的地方性银行:直隶省银行1902,浚川源银行1906,浙 江银行1909,福建银行1911. 纯粹的私人银行:信诚银行1906,浙江兴业银行1907,四明商业 银行1908等
从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到1911年止,中国开办过的银行总 计20家。这是中国近代银行兴办的第一次高潮。7
2、1912—1927年中国金融: 动荡中的快速发展
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之后的最初几年间, 外国银行组织了多次银团贷款,并以此支配了中国关 税的存管权,外国银行从中获得了巨大利益 一战后,外国银行对中国金融的控制相对放松,一些 外国银行撤出,但同时日本和美国乘机扩大了势力
1916-1917,日本的住友、三井、三菱等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 在东北地区设立更多的中小银行 1916年在中国的日本银行达27家(包括总、分行)1925年增 加到55家 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业务量快速增长 民族资本商业银行出现第二次高潮
中国自身的银行,发展迅速
1912年新成立14家,1913年又成立11家,1919-1921年的7年间, 全国新设银行达124家。
还兴办了一些省银行、信托公司、储蓄会和保险公司等金融 机构,其中保险公司发展最快
中国人自办的保险公司始于1876年的保险招商局和1886年仁和与济 和保险公司 到1917年,累计设立的保险公司已有27家。1917年后,又有中华保 险、中央信托公司保险部、永宁、公安等13家保险公司成立。 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外商股票,后来才有华商股票,债券 也是一样 证券交易所也是先由外商建立,后由华商建立
证券交易所的创建和金融市场的开拓
1891年外商证券经纪人组建了“上海股份公所”,1904年改组为“上海 众业公所”,在香港注册。 1918年3月,在华日商举办了“日商取引所”。 中国自己举办的“北京证券交易所”于1918年6月正式开业,1920、 1921年“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和“上海华商证券交
易所”成立。
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改变了股票债券转让在茶会自发进行的局面,有力 地推动了证券市场的发展 9
3、1928—1948年的中国金融: 快速发展中走向垄断
金融机构(四行二局一库)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直接控制的中央银行,作为 特权银行后,1935年又增资成为全国资本最大的银行 1935年,修改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章程完全控制这两大银 行。 同年,又在豫卾皖赣四省农民银行的基础上组建政府控制 的中国农民银行,成为垄断广大农村金融的大银行 同年,成立中央信托局,垄断了信托业务;成立邮政储金 汇业局,把具有庞大分支机构业务广泛的邮政储蓄纳入垄 断体系 1946年,国民政府又成立了中央合作金库
金融制度上
1933年“废两改元”,这是中国货币制度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为 统一货币发行奠定了基础 1935年币制改革,成立法币集团。法币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货币制 度的历史性进步 1938年开始对外汇实行统制,减少了外国银行的活动 1939年成立“四联总处”,加强对其控制的四大银行的业务协调 1940-1942年分布“非常时期银行管理暂行办法”和对钱庄的限制措施, 进一步控制了非垄断金融机构的发展
外商银行的业务逐渐减少。除日本在东北占领区之外, 新设银行已明显减少,调整、合并、撤出的银行较多。 1941年,日本占领上海“租界”后,美英荷比等国的银 行被日本接管清理。二战后,这四国银行复业,战败的 日、德银行退出中国 到1946年底,以“四行二局一库”为代表的官僚资本银 行的存款达到54,881亿元,占比高达91.7%,贷款比重 从1936年的51%,到1947年6月的93.3%,民族资本银 行的存款比重降到8.3%,贷款比重更是降到6.7%11
(二)新中国计划金融体制的 建立与发展
1949-1978的中国经济是在计划经济轨道 上运行的。 作为该经济体系的有机部分的中国金融 业,其主要任务就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 战略和计划配置机制的需要,为国民经 济提供资金支持。
1、新中国金融体系的 …… 此处隐藏:258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 基于PLC控制的航空电镀生产线自动输送
- 中考预测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
- 2018-2023年中国商业智能(BI)产业市场
-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研究2011new
- 外窗淋水试验方案
-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 学校安全事故处置和信息报送制度
- Chapter 5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 【小学数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
-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 山东省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
- 函数与数列的极限的强化练习题答案
- 10分钟淋巴按摩消脂
- 网络应急演练预案
- 服装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 初二数学分式计算题练习
- (人教新课标)高二数学必修5第二章 数列
- 最新自主创业项目
- 北京大学 无机化学课件 4第4章 配合物
- 贸易公司业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