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山东省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为进一步提高多发复合伤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推动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形成全省创伤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治网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山东省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疗机构可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和管理。
一、省级创伤中心
(一)基本条件
1.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位于区域性中心城市。
2.建立以创伤外科或急诊外科为核心的创伤救治团队,由院前急救、急诊和专科救治团队共同组成,人员相对固定,具备24小时实施颅脑、胸腹、头面部及骨盆四肢等创伤外科手术的条件和能力。
3.医院用于创伤救治的床位数≥120张,急诊抢救室具备≥10张床位的创伤专用抢救单元,其中包括≥2张床位的复苏单元,重症监护室满足重症创伤患者救治标准的专用监护单元≥10张。
4.急诊手术室、介入手术室或承担急诊、介入手术功能的综合手术室24小时开放,并设有复合(杂交)手术室。
5.具备收治市、县级创伤中心或其他医疗机构转诊的严重创伤患者的条件和水平,能承担市、县级创伤中心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工作。
— 1 —
山东省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6.医院纳入本市 120急救网络,与院前急救衔接顺畅。
7.康复医学科具备接收创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条件,能够提供救治早期康复服务,并追踪康复专业发展,引进开展新技术、新方法。
(二)组织管理
1.成立由医院负责人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及业务科室负责人参与的创伤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创伤中心建设规划与工作职责、规章制度,论证设备购置等重大事项,审定工作流程,调动医院资源为创伤中心建设、运行及多发复合伤救治提供保障。
2.成立创伤救治专家库,涵盖急诊医学、创伤骨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介入医学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眼科、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小儿外科等,成员应具备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专家库专家实行统一排班,7x24小时值班,确定值班组长,实行值班组长负责制,统筹协调创伤救治工作。
3.根据有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路径、创伤救治流程开展创伤救治工作,包括现场评估、伤情评估、伤者转运与交接、院内急救等环节,努力实现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
4.基于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创伤患者住院及随访登记数据库。建立专人负责的创伤病例管理、数据上传、随访管理等制度。
5.设置专人负责的继续教育、科研工作小组,定期开展学术
— 2 —
山东省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活动、科研培训等。
(三)建设要求
1.创伤相关疾病住院人数>2000例/年,其中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的患者>20%。
2.建立创伤急救绿色通道,与本市急救中心、市县两级创伤中心形成制度化联动,能够通过电话、网络等技术手段完成急救信息实时互通,指导救治。
3.建立以创伤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救治模式。具有短时间内高效整合急诊医学科、外科、手术室、介入医学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等创伤救治相关专科的能力。追踪国际、国内专业发展,引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4.具备开展创伤康复治疗的条件和技术能力,包括物理治疗、作业疗法、语言疗法、认知及心理疗法等技术项目及治疗设备。
5.创伤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设备及床旁检测和诊断设备满足多发复合伤或严重创伤患者救治需求。
6.利用医院远程会诊、分级诊疗等信息系统建立国家、省、市、县创伤中心远程会诊及转诊机制,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服务。
7.具备一定创伤救治方面科研能力。
(四)工作要求
1.形成创伤患者早期快速救治机制,提升创伤患者规范诊断和高效救治能力。重点提升创伤相关严重多发伤、复合伤救治能力。
2.医院能够24小时提供医学影像检查诊断,对创伤患者优
— 3 —
山东省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先进行X线、CT(包括血管造影)、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及血液快速化验检测等技术支撑。
3.康复医学科早期介入,及时对患者进行基本功能评定,帮助创伤病人早期、快速康复,降低致残率。
4.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及健康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急救和自救能力。
二、市级创伤中心
(一)基本条件
1.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建立以创伤外科或急诊外科为核心的创伤救治团队,由院前急救、急诊和专科救治团队共同组成,团队有24小时实施颅脑、胸腹、头面部及骨盆四肢等创伤外科手术的能力。
3.医院用于创伤救治的床位数≥100张,急诊抢救室具备≥7张床位的创伤专用抢救单元,其中包括≥2张床位的复苏单元,重症监护室满足重症创伤患者救治标准的专用监护单元≥7张床位。
4.急诊手术室、介入手术室或承担急诊、介入手术功能的综合手术室24小时开放。
5.具备收治县级创伤中心或其他医疗机构转诊的严重创伤患者的条件和水平,能承担县级创伤中心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工作。
6.医院纳入本市 120急救网络,与院前急救衔接顺畅。
7.康复医学科具备接收创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条件。
— 4 —
山东省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二)组织管理
1.成立由医院负责人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及业务科室负责人参与的创伤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创伤中心建设规划与工作职责、规章制度,论证设备购置等重大事项,审定工作流程,调动医院资源为创伤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
2.成立创伤救治专家组,涵盖急诊医学、创伤骨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介入医学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眼科、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小儿外科等,成员应具备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组实行统一排班,7x24小时值班,确定值班组长,实行值班组长负责制,统筹管理、协调创伤救治资源。
3.根据有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路径、创伤救治流程开展创伤救治工作,努力实现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接受省级创伤中心技术指导,与省级、县级创伤中心建立顺畅的上下转诊、远程会诊联系。
4.与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对接,进行本中心创伤患者住院及随访登记,建立专人负责的创伤病例管理、数据上传、随访管理等制度。
5.设置专人负责的继续教育、科研工作小组,定期开展学术活动、科研培训,积极参加省级创伤中心及相关专业开展的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等。
(三)建设要求
— 5 —
山东省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1.创伤相关疾病住院人数>1200例/年,其中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的患者>10%。
2.建立创伤急救绿色通道、与本市急救中心、县级创伤救治中心形成制度化联动。能够通过电话、网络等技术手段完成急救信息联动、指导救治。
3.建立以创伤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救治模式。具有短时间内高效整合急诊医学科、外科、手术室、介入医学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等创伤救治相关专科的能力。
4.具备开展创伤康复治疗的条件和技术能力,包括物理治疗、作业疗法、语言疗法、认知及心理疗法等技术项目及治疗设备。
5.创伤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设备及床旁检测和诊断设备满 …… 此处隐藏:345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 基于PLC控制的航空电镀生产线自动输送
- 中考预测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
- 2018-2023年中国商业智能(BI)产业市场
-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研究2011new
- 外窗淋水试验方案
-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 学校安全事故处置和信息报送制度
- Chapter 5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 【小学数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
-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 山东省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
- 函数与数列的极限的强化练习题答案
- 10分钟淋巴按摩消脂
- 网络应急演练预案
- 服装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 初二数学分式计算题练习
- (人教新课标)高二数学必修5第二章 数列
- 最新自主创业项目
- 北京大学 无机化学课件 4第4章 配合物
- 贸易公司业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