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 第1-第4章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4. 简述一次键和二次键区别
答:根据结合力的强弱可把结合键分成一次键和二次键两大类。其中一次键的结合力较强,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一次键的三种结合方式都是依靠外壳层电子转移或共享以形成稳定的电子壳层,从而使原子间相互结合起来。二次键的结合力较弱,包括范德瓦耳斯键和氢键。二次键是一种在原子和分子之间,由诱导或永久电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副键。
6. 为什么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为高?
答:材料的密度与结合键类型有关。一般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高密度有两个原因:(1)金属元素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2)金属键的结合方式没有方向性,因此金属原子总是趋于密集排列。相反,对于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原子排列不可能很致密。共价键结合时,相邻原子的个数要受到共价键数目的限制;离子键结合时,则要满足正、负离子间电荷平衡的要求,它们的相邻原子数都不如金属多,因此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密度较低。
9. 什么是单相组织?什么是两相组织?以它们为例说明显微组织的含义以及显微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答:单相组织,顾名思义是具有单一相的组织。即所有晶粒的化学组成相同,晶体结构也相同。两相组织是指具有两相的组织。单相组织特征的主要有晶粒尺寸及形状。晶粒尺寸对材料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细化晶粒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的强度,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单相组织中,根据各方向生长条件的不同,会生成等轴晶和柱状晶。等轴晶的材料各方向上性能接近,而柱状晶则在各个方向上表现出性能的差异。对于两相组织,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当,两者均匀地交替分布,此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取决于两个相或者两种相或两种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及各自的性能。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差甚远,其中尺寸较细的相以球状、点状、片状或针状等形态弥散地分布于另一相晶粒的基体内。如果弥散相的硬度明显高于基体相,则将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同时降低材料的塑韧性。
10. 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和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构,其中能量最低的结构称为稳态结构或平衡太结构,而能量相对较高的结构则称为亚稳态结构。所谓的热力学条件是指结构形成时必须沿着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或者说结构转变必须存在一个推动力,过程才能自发进行。热力学条件只预言了过程的可能性,至于过程是否真正实现,还需要考虑动力学条件,即反应速度。动力学条件的实质是考虑阻力。材料最终得到什么结构取决于何者起支配作用。如果热力学推动力起支配作
用,则阻力并不大,材料最终得到稳态结构。从原则上讲,亚稳态结构有可能向稳态结构转变,以达到能量的最低状态,但这一转变必须在原子有足够活动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而常温下的这种转变很难进行,因此亚稳态结构仍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章 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001)与[210],(111)与[11],(10)与[111],(32)与[123],(2)与
[236]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解:(1)
(2)首先求(111)和(112)的交线。由式(2-7),即
u=k1l2-k2l1=1?21?11
v=l1h2-l2h1=1?12?1-1
w=h1k2-h2k1=1?11?1
由u:v:w=0 k1l1
k2l2l2:l1h1h2h2:h1k1k2得
所以,(110)和(112)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为[110]或者[110]。如下图所示。
6. 用米勒指数表示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中的原子密排面和原子密排方向,并分别计算这些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密度。
8. 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计算判断(10)、(132)、(311)晶面是否属于同一晶带?
(2)求(211)和(110)晶面的晶带轴,并列出五个属于该晶带的晶面的密勒指数。
17. 简述离子晶体的结构规则。
答:离子晶体的结构规则[ 鲍林(L Pauling)离子晶体的结构规则]
(1)负离子配位多面体规则
在离子晶体中,正离子的周围形成一个负离子配位多面体,正负离子间的平衡距离取决于离子半径之和,而正离子的配位数则取决于正负离子的半径比。
(2)电价规则
在一个稳定的离子晶体结构中,每个负离子的电价Z-等于或接近等于与之邻接的各正离子静电强度S的总和:
Z-=
邋S=iii骣Z+÷÷ 桫n÷i
式中Si为第i种正离子静电键强度,Z+为正离子的电荷,n为其配位数。这就是鲍林第二规则,也称电价规则。
(3)负离子多面体共用顶、棱和面的规则
在分析离子晶体中负离子多面体相互间的连接方式时,电价规则只能指出共用同一个顶点的多面体数,而没有指出两个多面体间所共用的顶点数。鲍林第三规则指出:“在一配位结构中,共用棱特别是共用面的存在,会降低这个结构的稳定性。对于电价高,配位数低的正离子来说,这个效应尤为显著。”
18.解释下列名词的概念
空间点阵 晶向指数 点阵常数 原子半径 配位数 致密度 晶胞 晶格 晶体结构 晶格间距 晶系 晶带
答:空间点阵:组成晶体的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中形成有规律的某种对称排列,如果我们用点来代表组成晶体的粒子,这些点的空间排列就称为空间点阵。
晶向指数:表示晶体中点阵方向的指数,由晶向上阵点的坐标决定。 点阵常数:晶胞的棱边长度称为点阵常数。
原子半径:元素的晶体中原子间距之半,即为原子半径。
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致密度:晶体结构中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的单元称为晶胞。
晶格:用一系列相互平行的直线将阵点连接起来形成空间格架即为晶格。
晶体结构: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的具体的排列方式称为晶体结构。
晶格间距:指相邻两个平行晶面之间的距离。
晶系:晶体学中,根据晶胞棱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和晶轴之间的夹角情况对晶体进行分类,可以将晶体分为七大晶系。
晶带:相交和平行于某一晶向直线的所有晶面的组合称为晶带。
第三章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
1. 何谓单体、聚合物和链节?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写出以下高分子链节的结构式:①聚乙烯;②聚氯乙烯;③聚丙烯;④聚苯乙烯;⑤聚四氟乙烯。 答:(1)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
(2)高分子化合物又称聚合物或高聚物,它是指由一种或多种简单低分子化合物聚合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
(3)组成大分子链的特定的结构单元叫做链节。
(4)聚乙烯:nCH2=CH2聚氯乙烯:[-CH2—CHCl-]n
聚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CF2-CF2-]-n
2.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有何不同?
答:(1)加聚反应即加成聚合反应,凡含有不饱和键(双键、叁键、共轭双键)的化合物或环状低分子化合物,在催化剂、引发剂或辐射等外加条件作用下,同种单体间相互加成形成新 …… 此处隐藏:340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 基于PLC控制的航空电镀生产线自动输送
- 中考预测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
- 2018-2023年中国商业智能(BI)产业市场
-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研究2011new
- 外窗淋水试验方案
-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 学校安全事故处置和信息报送制度
- Chapter 5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 【小学数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
-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 山东省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
- 函数与数列的极限的强化练习题答案
- 10分钟淋巴按摩消脂
- 网络应急演练预案
- 服装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 初二数学分式计算题练习
- (人教新课标)高二数学必修5第二章 数列
- 最新自主创业项目
- 北京大学 无机化学课件 4第4章 配合物
- 贸易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