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2)
2010年这种增速较快的趋势不可延续,2011年的增速仅需10%就能达到25%的3年均复合增速。10年的客车和卡车增速均创造0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这是随动于经济复苏和投资增长的必然结果。 3、本月汽车销量回升较强
图表 3中国汽车厂家04-2010年销售走势
2010年汽车行业数据
上半年我们判断近期走势特点: 汽车市场一般是1年一波,而08年7月谷底以来的两年走势已经完全组合起来,形成08年8月至10年3月的上升浪,以及4-7月的下降浪,拉长为两年一波的特征。而下半年的市场回升速度较快,11月后的增速加快,这体现了强势市场的特征。今年的11月车市销量环比10月增长16万台,而12月环比下滑,说明世纪的厂家能力很强,目标完成较好,因此12月保留的力度较大。 4、05-2010年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
图表 5中国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特征
09年-10年1-7月的18个月的翻山走势特征,其上下坡效应完美体现。10年的狭义乘用车零售从1月的波峰开始一路回落,1-7月的市场零售持续下降,7月达到谷底,8-12月的零售呈现明显的回升。12月的零售达到96万台,较09年12月的零售增幅大于11月的增幅。乘联会统计的零售体现出09年2月以来国内零售的持续强势,从09年1月起步的连续12个月的持续高位拉升成为历史少有的整年度爬坡行情,12月创造峰值后,2010年1月在波峰位置稳定,随后进入下坡行情,今年3-7月的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下滑调整,我们分析这是岁末年初连续透支带来的销量下滑结果。随着透支因素的逐步消化,近几个月的节能车行情出现,因此12月的零售拉升也是消费压抑被激发和政策恐慌的结果。
2010年汽车行业数据
从零售增速变化的特点看,今年12月的零售属于较强表现,但没有持续8-11月的零售增速逐步上升的趋势。
今年的零售增速在1-7月大幅回落体现出市场的政策退出的调整特点,8月以来的增速回升建立在去年80%左右增速的基础上,其增长质量很高。从目前的增速看,12月的零售增速16%属于10年内最低点,但这也算超高速的增长,2011年的潜在增长动力仍较强。 5、08-2010年中美汽车走势对比
金融危机后的中美汽车走势差异较大,中国逐步脱离与美国销量的纠缠,成为绝对的世界第一。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在3月达到销量的顶峰,7月的中国车市见底回升。而美国汽车市场是去年的11月达到顶峰,今年的3月以来始终在百万台徘徊,7月后逐步下滑,12月仅有87万。中国的狭义乘用车销量远高于美国的狭义乘用车水平,9-11月又连续超越美国汽车的销售总量。12月的美国汽车销量超越中国狭义乘用车销量也是中国车企的主动收缩结果。
但考虑到美国的传统基数较高,加之中国政策性控制车市的过快增长,2011年的中国狭义乘用车销量还有可能被美国超越。 三、汽车行业环境分析 1、宏观经济温和减速
11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比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比1-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1-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10698亿元,同比增长24.9%,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11亿元,同比增长18.7%,比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224亿元,同比增长18.4%,比1-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
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6%;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1%。11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7%。 PMI购进价格指数升至两年最高。
汇丰银行公布的11月PMI投入价格指数比10月上升4.6%至80.8%,连续4个月大幅上升;出厂价格指数比10月上升3.8%至66.6%,连续4个月明显上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发布,2010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其中,购进价格指数自8月份以来持续强劲攀升,目前已达到近两年的最高水平。。 央行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73.9%居民认为物价高 满意度为11年最低。
2010年汽车行业数据
中国人民银行15日发布的《2010年第4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创1999年4季度以来最低。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45.2%的城镇居民倾向于“更多投资(如购买债券、股票、基金等)”,房地产继续成为居民投资首选。。
分析:。目前投资热潮导致资产泡沫更加严重,最倒霉的是盲目投资的百姓,最佳选择是购车消费。 2、宏观政策环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好流动性总闸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 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
□ 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 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
□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 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推进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试点。
亚行上调今年中国GDP至10.1% 预警资本流入风险。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7日发布亚洲经济监测报告称,东亚地区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将放缓至同比增长7%左右的水平,但该地区经济体表现仍优于主要经济体,致资本流入成为该地区2011年主要政策挑战。亚行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0.1%,2011年增长率将放缓至7.3%。此前,亚行对中国经济今年的预期为9.6%;2011年GDP则预计增长9.1%。
该行认为,尽管各国收紧货币政策以遏制信贷需求和打压资产价格,但它抑制资金流入和“资产泡沫继续膨胀”的作用可能十分短暂。该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办公室建议,亚洲经济体应该在汇率上进行合作,以控制资本流入,并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伐不稳威胁到出口贸易之际,促进地区间贸易。
分析:。这次大幅调低中国明年增速值得关注,而收缩货币效果如果类似亚行预测,则后面的问题就较大,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紧缩。
发改委:明年经济目标预设:GDP约8% CPI约4%。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14日在发改委工作会议上表示,预计2010年我国CPI升幅将超过3%,2011年经济增长目标为8%左右,CPI控制目标则在4%左右。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明年要强化价格调控监管,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年我国CPI升幅会超过3%。
张平指出,2008年中国为扩大内需而进行的4万亿投资基本完成,成效显著。接下来的工作中应当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完成4万亿投资计划续建、收尾项目,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前期工作具备的重大项目建设,同时要坚决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领域的盲目重复建设。
明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西藏 …… 此处隐藏:310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资格考试]石油钻采专业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
- [资格考试]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麻风病防治知
- [资格考试]道路勘测设计 绪论
- [资格考试]控烟戒烟知识培训资料
- [资格考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三类人员安全员
- [资格考试]photoshop制作茶叶包装盒步骤平面效果
- [资格考试]授课进度计划表封面(09-10下施工)
- [资格考试]麦肯锡卓越工作方法读后感
- [资格考试]2007年广西区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试题
- [资格考试]软件实施工程师笔试题
- [资格考试]2014年初三数学复习专练第一章 数与式(
- [资格考试]中国糯玉米汁饮料市场发展概况及投资战
- [资格考试]塑钢门窗安装((专项方案)15)
- [资格考试]初中数学答题卡模板2
- [资格考试]2015-2020年中国效率手册行业市场调查
- [资格考试]华北电力大学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
- [资格考试]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的新进展
- [资格考试]人教版高中语文1—5册(必修)背诵篇目名
- [资格考试]ISO9001-2018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 [资格考试]论文之希尔顿酒店集团进入中国的战略研
- 全国中小学生转学申请表
- 《奇迹暖暖》17-支2文学少女小满(9)公
-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 2005年高考试题——英语(天津卷)
- 无纺布耐磨测试方法及标准
- 建筑工程施工劳动力安排计划
- (目录)中国中央空调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分
- 中国期货价格期限结构模型实证分析
- AutoCAD 2016基础教程第2章 AutoCAD基
- 2014-2015学年西城初三期末数学试题及
-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完整版)
- 归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1]0
- 突破瓶颈 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决策学招生目
- 现浇箱梁支架预压报告
- Excel_2010函数图表入门与实战
-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数学 13.1 轴对称 (
- 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教程电子教案
- 2010北京助理工程师考试复习《建筑施工
- 国外5大医疗互联网模式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