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研究 >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5
导读: 54彼得斯,B.G.著.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M].王向民,段红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12 55 (英)F.A.冯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第1版)[M].冯克利,胡晋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4彼得斯,B.G.著.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M].王向民,段红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12

55 (英)F.A.冯·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第1版)[M].冯克利,胡晋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理论》。纳尔逊和温特借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思想,并将其扩展到经济社会领域,认为不仅在自然界中存在“物种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在经济社会中,也存在“自然选择”。在经济社会领域,被行动者践行的惯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具有相对的刚性。因此,这种惯例性行为就可以被当作“基因在经济学中的对应物”。因而,经济行为中的演化是“惯例性”的,而不是“理性选择”或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56“惯例的知识是理解行为的核心。将企业模型化就意味着,将惯例及其如何随着时间来改变的问题加以模型化。”57制度变迁的实质是通过行动者的日常学习或试错形成新惯例或修正现有惯例,制度是在现有惯例中演化而成的。哈耶克以“自发扩展秩序”概念浓缩了他的思想,认为社会制度是在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诸多未明确意识到其行为结果的人的行动,经由“试错过程”和“适者生存”的选择机制而逐渐生成并演化扩展的。58

二是理性设计的制度变迁观,主要支持者包括诺思、Ostrom等。理性设计的变迁观认为,制度的生成和变迁是由人的意志所决定,是人们主动设计、选择的结果。如诺思借鉴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理论,以“广义企业家”(亦即制度企业家)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将制度变迁中起主导作用的个人、团体和政府都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家,将制度创新行为等同于企业家的经济行为,并以此建立了一个从形成“初级行动团体”到新的制度实施为止的制度变迁模型。59其过程为:初级行动团体形成——提出制度变迁方案——比较和选择变迁方案——形成次级行动团体——初级和次级团体共同促成新制度的通过和实施。Ostrom认为,为了解决公共池塘资源(CPR)占有和提供方面的集体行动困境问题,公共池塘资源的占有者们会有意识地创设规则以协调集体行动,以实现公共池塘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从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些制度特别是复杂的、大型的、基本的社会制度是自发演化的,而有些制度如法律、政策等正式规则确实是人类理性或有意设计的结果。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国家如何对现行产学合作培养人才政策改56

57参考熊辉.制度的自发演化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8:15 Richard R. Nelson and Sidney G. Winter: 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 Harvard UniversityPress,1982:128

58熊辉.制度的自发演化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8:30

59参考熊辉.制度的自发演化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8:30-31

革与再设计,以提高我国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水平,因此,本文主要持制度的理性设计观。

最后,制度变迁的机制:深层结构VS.理性选择

制度变迁机制指的是解释影响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是如何促进或阻碍变迁的,即对制度变迁进行因果解释。制度为什么发生(或不)发生变迁是制度变迁机制理论应着重回答的问题。迄今为止,研究者用来解释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主要有二个——结构主义和理性选择理论。实际上,制度自身也是影响其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解释制度变迁的主要理论是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的基础模型非常简单,任何制度背后都有一个“制度的深层结构”,正是这一深层结构决定了制度系统的形成机制和演进方向。60但结构主义理论在究竟是何种深层结构影响制度变迁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并形成二种基本的研究路向。第一种研究路向认为,“制度的深层结构”是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经济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61另外一种研究路向则认为,“制度的深层结构”是文化的“基本结构”。按照列维-斯特劳斯的观点,这种“基本结构”是指处于人类无意识层面的思维结构,具体的社会制度则是在这种“基本结构”之上发展起来的。62这种研究路向倾向于从一个社会的文化信念或文化心理倾向来解释制度的形成和变迁方向。结构主义对制度变迁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仅仅依赖结构并不能完全解释制度的变迁,如它很难解释在“制度的深层结构”没有显著改变的情况下,制度为什么仍然发生变迁的问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研究者把目光由制度环境转向行动者,由此发展出理性选择主义的分析路径。理性选择主义的基本理论模型63是:个体被视为积极追求自我利益的具有能动性的理性行动者,其理性行为旨在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算计路径”的制度分析。算计路径认为,行动者会彻底考虑每一种方案给其带来的利益得失,并选出那些能够使自身物质利益最大化的方60

61周光礼,吴越.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政策六十年回顾与反思——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62曹正汉著.观念如何塑造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2

63周光礼,吴越.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政策六十年回顾与反思——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

案。算计路径对制度创制是这样解释的:制度是由众多个人在长期互动过程中自发建构出来的行为模式与行为规则。当这种互动不断发生时,一个人过去的行为信息,塑造了其他人对他未来行为的预期。当每个人的预期与别人的实际行为趋于一致并稳定下来,这个稳定的预期就会引导每个人形成均衡的行为模式,此时,“制度”就产生了。64制度为何会存续下来?算计路径认为,个体之所以会遵循这种行为模式,是因为偏离会使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坏。65用行动者的理性选择来解释制度变迁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行动者的理性选择并不是完全自由的,而要受到制度供给中的集体行动问题、信息问题、有限理性、权力不对称等的约束。首先,集体行动问题与交易成本。制度变迁的实质就是制度供给。由于制度属于公共产品,因此,在制度的供给上存在集体行动问题,其程度可以通过交易成本的大小来衡量。一般来说,制度变迁的交易成本或集体行动程度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行动者的规模。制度变迁涉及到的行动者越大,交易成本越大,制度越难于变迁;二是行动者的同质或异质性。行动者异质性越大,则交易成本越大,制度越难于变迁。最后,制度的嵌入性程度。制度越是与其他制度相关联,则交易成本越大,制度越难于变迁。其次、权力不对称与关键行动者。从集体行动角度来看制度变迁,背后存在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每一个行动者可动用的资源或所拥有的权力是平等的。但历史制度主义却认为,行动者可动用的资源或拥有的权力是不对等,这导致有些行动者在制度变迁中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这样的行动者被称作为关键行动者。关键行动者由于拥有制度变迁所必需的权力、信息、身份等资源而对制度变迁具有关键性影响。第三、制度分配效应与利益集团。制度或政策一经建立,就会赋予某些人特权、利益或身分等,那些从政策或制度获得特权或好处的人,会强化那些对他们收益有利的制度,从而阻碍制度的变迁。这些从政策或制度获得特权或好处的人被称为利益集团。最后、历史否决点。历史否决点是指制度的薄弱环节,是制度变迁的契机。历史制度主义认为,制度的发展是一个间断——平衡的过程,历 …… 此处隐藏:185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4878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